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

张琪 袁玉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河北保定 163000)

摘要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将工业生产模式与现代教育观念融合到农业的生产、培训中。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设施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并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发展现状;改进措施

我国农业户籍人口约为5.8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2%,但第一产业的总产值仅为GDP的14.2%,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生产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产值提高的主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为生产技术落后、销售能力缺乏、职业专注度不高等。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在2017年提出的全新概念,其主要目标是要带动农户掌握现代化观念,将其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使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第三,已有初步的打算,但尚未公开。也有一些照料者对未来有过讨论、设想和计划,只是具体设想还不太明确,未对外公开。有一些照料者提到考虑过未来的事。一位照料者说:“我们只有一个孩子,照顾孩子的人也想好了,打算交给远房的一个亲戚。我已经观察很久了,房子到时也会给他,你知道我们这儿的房子很值钱,所以他们应该很乐意。但是,我现在还没有跟远房亲戚提过,这是一个秘密。万一人家不愿意呢?所以再看看吧……”在已有初步打算的照料者中,大多数照料者一般选择自己一人独自决定或至多与配偶讨论残障成员未来的安置计划,而较少直接告诉第三方,除非万不得已。在访谈中,这种独自承受压力的情况较为常见。

1 现状

1.1 培训设施供给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可被分为远程培训、登门培训以及集中培训3种模式。远程培训是指培训部门利用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开展视频教学,但由于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发展时间较短,因而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起覆盖面广的传播平台。登门培训的有效性较强,但该模式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由于资金及人力限制,基层部门较少开展此类培训。集中培训是指将农民集中在某处培训基地,并对相关技术进行集中讲解与演示。该模式通常会在农闲时开展,但缺乏可支撑农业演示的教学场地。

1.2 培训方案与现实脱节

我国尚未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制定统一教材,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方案。但由于人才选拔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学方案与现实环境严重脱节。例如,部分农业教师的语言习惯与认知视角无法与受训农民对接,以致教学内容难以得到有效理解[1];部分地区的教学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其实践内容难以得到应用;个别青年培训教师习惯于表现出地域优越性,导致当地农民难以接受,从而使教学工作受到影响。这些问题该项教学的有效性与发展价值提出挑战。

1.3 培训成果难以转化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并以此改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具是新型农业项目与生产技术。但在现实环境下,这部分教学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技能培训也需要理论知识支撑,可通过培训平台有效推荐,但生产环节需要得到多种生产要素的支持,例如种子、化肥、机械以及土地等。当该技术尚未在该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时,其所需的生产要素也无法集中到该地区的市场。若在较远的地区采购这部分生产要素,则会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导致农民的实际收益与产品竞争力下降。

1.4 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1)64卦序数分布,呈多回字型对称规律(图7),解决了《易经》64卦序分布无数量逻辑对称规律的缺陷,在数理逻辑上整个系统对称平衡,每一卦序的位置、大小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开展时间较短,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其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的人力投入严重不足[2]。农技站是我国基层的主要培训机构,但多数农技站的人员配备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因而基层政府需要调配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但受到资金的限制以及部门利益的影响,该项培训的人员架构始终无法稳定。同时部分地区的教学连贯性不足,重复讲解与环节缺失问题同时存在。二是该项培训的考核机制较松散,教师与农民无法得到有效考核,对培训结果带来负面影响。

2 措施

2.1 完善培训设施

培训设施不足是制约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改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联合文化部门共同建立科学有效的宣传平台。例如,地方政府可在电视频道中定期开展农业教学讲座,而该讲座的播出时间可设定在当地农民的晚饭时间,同时地方政府可在当地广播电台中设立农业教育栏目。广播是农民在耕种过程中常用的娱乐设备,农业栏目可在工作时间段利用广播讲解适宜当下应用的农业知识。地方政府可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班车,为登门培训讲师提供交通服务[3]。例如,每周的周一至周五,班车可在9:00—15:30之间为培训讲师提供通勤服务,从而为培训讲师节省交通成本。地方政府可与当地国有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建立产学两用教学基地。例如,北方地区地方政府可为国有企业划定专业用地,并鼓励其利用政策补贴建立恒温大棚,受训农民可在农闲时段进入大棚开展学习。

三相LC滤波器中Rfi和Lfi都为相同的数值,和为实际系统参数的估计值。为了建立闭环控制系统,在表达式(2)中设置一个动态误差ξi=ifrefi-ifi,而且 ξi+kp1ξi=0,kp1为比例增益,其值是固定的,所以式(2)变为:

2.2 优化培训方案

部分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仍然存在方案设计不合理、教学构想难以落实等问题。在具体的改进中,有关部门可为该项培训制定基础的教学大纲。农业机械已在当代农业耕种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机械作业需要在标准化环境下进行[4]。因此,教学大纲应制定出基本的教学设计,以统一我国农民的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应对农业技能教师开展更严格、更规范的培训。在培训中,农业技能教师应制定出符合地域特色的培训标准,从而使培训内容得以连贯输出,使农民的技能得到积累。有关部门应严格管理教师的工作作风,并帮助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农户的生活范围相对狭小,长期的生活积累使其养成了单一的认知视角。教师需要将新知识与农户的认知视角相对接,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3 落实培训成果

将技能培训转化为生产,是体现培训成果的主要路径,而生产要素不足,是制约成果转换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培训部门应当为农户提供产销一体式服务,并利用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培训部门可首先将培训项目在实验基地中耕种,并将所收获的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新型项目的销售前景得到充分体现。培训部门可与种子、化肥等供货商签订批量采购协议,并由供货商提供部分样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这部分样品展示给农户。培训部门组织农户与具有采购意向的销售公司签订长期协议,而农户可利用定金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等生产要素,从而使自身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这一运营模式将销售作为带动项目普及的关键环节,通过销售环节提供的资金,产销链条将实现要素流动,新型生产项目也将得到普及。

2.4 完善培训体系

教师队伍不稳定、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改进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应当以农技站为依托,充分激发农业院校的参与热情,从而使教师队伍得到充实。例如,培训部门可与农业院校制定实习培训规划,在该规划中,农业院校的四年级学生将被充实到基层培训的教师队伍中。通过磨炼,这部分学生便可承担起培训任务,同时,学生将获得更加贴近现实环境的实习机会,而培训活动也将被注入更多活力。针对考核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有关部门可考虑设置职业农民资格证来加以解决。同时,地方政府应将社保、技术支持、产业扶贫以及农户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与农户资格证进行捆绑。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农户参与培训的热情。在此基础之上,培训部门可为农户制定具备一定约束力以及技术含量的考试,从而使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3参考文献

[1]刘剑虹,陈传锋,谢杭.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全国百村万民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2):123-129.

[2]张洪霞,吴宝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机制建构:以天津市三个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区县为例[J].职教论坛,2015(16):26-31.

[3]魏喜梅.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西部县域实践的思考[J].陇东学院学报,2016,27(2):106-109.

[4]潘铎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N].河南日报,2018-08-22(013).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4-0245-02

收稿日期 2018-10-25

标签:;  ;  ;  ;  ;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