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城市化进程正呈不断加快的态势。适应这种趋势建筑业也不断兴盛各种城市建筑工程投产建设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带动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髙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建筑工程在受到设计、施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后一系列问题便开始出现尤其是裂缝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的担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便在分析建筑结构设计裂缝的成因的同时提出了相应措施减少或防止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结构主要是指在建筑过程中,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来承受其所能承载的各种作用力,从而起到骨架作用的受力体系。建筑结构由于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主要有混凝土结构、钢筋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以上不同种形式的结构均能产生裂缝现象。裂缝,顾名思义就是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使得建筑物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并且逐渐延伸,以致形成一条或深或浅的缝隙。以上几个结构类型中混凝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但其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以解决,使得裂缝被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进而确保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1裂缝的类型
1.1塑性沉降裂缝
在实际情况中,建筑的钢筋和模板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骨料的沉降造成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就会形成塑性沉降裂缝。此外,施工的质量也会对塑性沉降裂缝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模板没有进行正常规范的绑扎操作,也有一定的几率会使建筑结构出现塑性沉降裂缝。塑性沉降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梭型,常出现在结构的变截面处、梁板交界处、梁柱交界处及板肋交界处等,裂缝深度通常可达钢筋表面。这种裂缝应当控制水灰比、砂率和塌落度不要过大;对截面相差过大的构件,要先浇筑较深的部位,静止1~1.5h后,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同时浇筑,最后,保护层厚度不要过薄。
1.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由于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处于一个暴露的状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高温或者大风天气等等,易使得混凝土材料发生热胀冷缩等,当混凝土材料呈现出塑性状态后,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进一步减少,混凝土材料变硬,塑性收缩裂缝就此在建筑物的表面形成。塑性收缩裂缝呈不规则多边形分布,或者大致呈互相平行状分布。裂缝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有几厘米,最大的有十几厘米。这些裂缝刚开始都是很浅的,逐渐会发展成为贯穿性裂缝。其预防措施有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水泥用量和粉砂用量;在高温、大风及干燥天气下施工应采取措施保证质量。
1.3温度应力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顾名思义,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个较长的施工期,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昼夜温差以及室内外温差较大且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散热较快,就会对浇筑产生影响。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应力强度就极易形成温度应力裂缝,这种裂缝看上去并不明显,但其实际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依旧不容小觑。温度应力裂缝主要表现为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要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或者防止混凝土超冷以及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1.4其他裂缝
这些裂缝可能与施工者的施工质量、施工的工艺或者是施工材料本身的质量与性质有关。这些方面如果不达标,就极易形成相应的裂缝,对建筑物的质量影响巨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2.1利用墙体温度对裂缝进行控制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利用墙体温度对裂缝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措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建筑结构的高度与宽度,能够在相应位置上进行设置墙体构造柱,尽可能地将屋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二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圈梁设置,为了防止温度裂纹而采取的一种方法,这种设置能够使圈梁与构造柱进行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构成一个框型的整体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改变建筑结构受力方向,进而提高墙体的抗裂能力,并且在进行圈梁与构造柱连接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沿着每道墙体进行,防止出现受力集中的情况;三是在屋面建筑结构设计上,采用纵横交错“分仓式”的设计方法,将一个整体的建筑结构分成若干个独立单位,有效减小受力情况,防止屋面变形,在“分仓”过程中,缝的宽度大约在2厘米左右,并将缝隙用沥青麻丝或者是油膏进行填充;四是在进行建筑机构设计中,提高顶层的砌体强度,采用不低于M5.0的砂浆和不低于MUIO的砖,有效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
2.2利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对裂缝进行控制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有效的利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对裂缝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措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防止出现由于建筑结构内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内部压力与拉力共同作用下的沉降裂缝的出现;二是建筑结构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要尽可能的应用横截面积较小的钢筋进行配备,密度和数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在同一个建筑平面钢筋配备下,不能够超出一个级别;三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应用,配套钢筋长度不小于2米,每处角落钢筋数量不少于8根,并且间距不能大于10厘米。
2.3利用钢纤维混凝土对裂缝进行控制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在对钢筋混凝土进行裂缝宽度的计算,出现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不能够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宽度要求,在此情况下就要采用有效措施加以调节,可以通过增加横断面的尺寸、提高建筑物的抗压能力、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直径大小等。这些措施的有效采取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裂缝的出现,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但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可以采取以上措施加以处理,这要依据实际施工情况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来完善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因具体情况而定所采取的措施。随着建筑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对钢筋混凝土质量加以完善。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钢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底部的稳定,钢纤维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断裂的情况,增加了其抗裂能力,以便更好的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
结语
由于建筑物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建筑物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命与安全财产的保障度。建筑结构的裂缝作为建筑物质量与安全性能的一大重要威胁,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统筹考量可能引发裂缝的因素,对其加以控制。在建筑施工设计环节,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一些标准参数有一个较好的估量。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提高施工的质量,在选材与施工工艺的选择上把好关。总而言之,相关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裂缝的不同类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合理解决方案,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保障好人们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谢中山.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
[2]郑洪欣.试论房屋裂缝现象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1).
[3]吴海波.关于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4]赵贵杰,王利戈,张宽.住宅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的裂缝及防治[J].科技资讯,2008(31).
[5]李捍文.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论文作者:杨中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塑性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