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手机“找伴”_大熊猫论文

熊猫手机“找伴”_大熊猫论文

熊猫手机“寻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熊猫手机论文,寻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熊猫集团因拿到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第一号手机牌照而备受关注,然而,5年来其坎坷经历则更令人瞩目。

抱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熊猫先后与爱立信、麦克赛尔、新加坡伟创力、天创“联姻”,但每一次合作都反映出其“生理上”某一方面的缺陷,而每一次也都没能弥补这些缺陷。

最近又传熊猫手机与韩国企业密谋合资。看来,熊猫手机寻“伴”之路还要继续无奈走下去。

EPC三年夭亡

熊猫集团的发迹和长虹如出一辙。1980年代,主要生产军用通信的熊猫抓住“军转民”的机遇涉足彩电制造业,并名声大振。然而1990年代彩电价格战此起彼伏,造成全行业元气大伤。就在各大厂家纷纷寻找出路的时候,熊猫不明智地新建两条大屏幕彩电生产线,从而导致南京熊猫从1997年至1999年中期连续亏损,甚至面临被股市摘牌的危险。

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曾经创造了数十个历史第一的熊猫面临如此艰难的境地自然引起了中央的关注。

而此时,熊猫集团拿到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第一号手机牌照更渗透着各方对熊猫的关怀。在这种情况下,熊猫新任总裁李安建走马上任,提出把加快发展通信与信息产业作为熊猫转型的突破口。

技术与市场是左右中国制造业命运的两大要素。缺乏技术的国内制造业厂商多年来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通过合资来解决自己的缺陷。同样的问题摆在了熊猫的面前:拿到第一号手机牌照的熊猫,在技术研发能力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解决手机生产的技术难题,熊猫选择了合资。

1992年,熊猫与爱立信合作成立了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技术公司(ENC),主要生产移动通信设备。这项业务后来成为南京熊猫的重要利润来源。那么要生

产手机,熊猫自然又把目标锁定在已经和自己合作了7年的爱立信身上。

1999年,爱立信熊猫移动终端公司(简称EPC)成立了。EPC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爱立信代工生产手机,另外也生产一些熊猫品牌的手机。

随着手机市场的逐渐成熟,EPC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产量为170万部,而2001年产量就达到了330万部,增长了将近一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合资两年后,爱立信总部亏损严重,毅然决定退出手机生产领域,把手机业务交给索尼来打理。自然,EPC逃不了爱立信撤资的命运。

当时爱立信在中国合资企业有三家,分别是南京爱立信熊猫移动终端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公司和北京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简称BMC),其中EPC和BMC主要生产手机,ENC生产移动通信设备。

于是,爱立信进行一次“南来北往”的手机和系统设备的业务重组。调整方案为将手机业务集中于北京,移动通信基站和系统设备业务集中到南京。也就是说,爱立信将把南京EPC每年为爱立信生产200多万台手机的业务移至北京BMC。而BMC的移动通信基站、系统设备业务转移到南京ENC。

这样的结果就是,熊猫集团的手机生

产急剧下滑,而熊猫手机也就此断奶。

手机业务本是熊猫一个新利润增长点,不能代工爱立信手机,对于正在扭转困局的熊猫无疑是雪上加霜。既然手机是一个利润增长点,熊猫只能把宝押在自己品牌手机身上,然而,熊猫却不是容易扶得起来的。熊猫电子集团副总裁、熊猫通信产业集团总经理邓伟明也承认:“熊猫做手机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爱立信了。”

熊猫一位职员向记者表示:“合资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手机品牌树立起来是一个重大失误。”在2001年的330万台手

机产量中,熊猫品牌的手机只有50万台,只比上一年增加了9万台。据了解,当时熊猫手机的策略是“依靠和爱立信的合作,发展自我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在依靠制造爱立信手机实现盈利的大局下,逐步发展熊猫牌手机”。因此,熊猫手机不愿意花资金投入产品和市场,坐等为爱立信代工产品赚钱。然而三年

过去了,熊猫手机在技术上的收获仅仅是获得一些爱立信老机型的生产,真正生产研发他们并不掌握。

爱立信在2002年8月宣布结束在与南京熊猫在手机业务上的合作,三年的合资落得竹篮打水。

MPC的展转

爱立信退出南京爱立信熊猫移动终端有限公司,将65%的股权转让给了麦克赛尔芬兰公司,而在不久后,麦克赛尔芬兰公司又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了麦克赛尔卢森堡公司,公司也更名为南京麦克赛尔熊猫移动终端有限公司(MPC)。

对于这一变故,邓伟明反而显得“因祸得福”:“麦克赛尔拥有全球研发能力,熊猫则拥有巨大的制造能力,江苏天创则是在手机销售行业极具实力的民营公司,三强联手,三年全球产销将破千万台。”

然而事实上,麦克赛尔只是一个非常

年轻的小公司,1997年由6名诺基亚前员工创立,主要为不同品牌的公司提供制造设计和技术平台,并没有自己的手机品牌,主要客户是爱立信和诺基亚。

而真正让邓伟明感到欣喜的倒不是麦克赛尔的“全球研发能力”,而是麦克赛尔表示可以为熊猫拉到出口订单。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中,麦克赛尔承诺:熊猫手机每在国内销售1台,在国外市场则销售2台。

于是南京熊猫对MPC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麦克赛尔向国际市场大规模出口自己制造的手机。然而事与愿违。2002年,MPC生产手机147万台,向国际市场出口了107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但是却净亏损了1005万元。麦克赛尔显然没有能够成为熊猫手机的救世主。而在2001年,EPC曾实现生产手机330万台,其中出口220万部,销售收入25.7亿元,实现净利润6500万元的良好成绩。

面对这种情况,邓再也没有了信心。倒是麦克赛尔的股权转让,让熊猫产生了一些惊喜。

2003年9月,新加坡EMS服务供应商伟创力签署了收购麦克赛尔的协议。对于MPC来说,在它的股权结构中,原来的大股东麦克赛尔卢森堡公司持有65%的股份,将顺理成章地转到伟创力名下,伟创力自然就是MPC的大股东。

对于新加坡伟创力公司入主,熊猫的说法是,“伟创力来得正是时候”。在南京熊猫看来,麦克赛尔在MPC中的股权转让给伟创力以后,MPC就可以顺利进入伟创力的全球制造体系中。对于,这次“换人”跟上次爱立信换麦克赛尔时,熊猫有着相似的乐观。

马志平的“野心”

2003年10月21日,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一份《收购报告书摘要》

称,南京合纵投资公司以不低于1亿元的价格受让了由中科院、中科集团、东方集团持有的科健集团99%的股权。

2004年2月,“中科健”再次发布公告,宣称南京合纵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其第一大股东科健集团99%股权一事已经得到国资委批准。因而,南京合纵投资公司间接持有中科健29.01%的股权,成为中科健实际控股人。

在媒体的努力下,人们逐渐理清了熊猫移动总裁马志平处于整个收购链的最顶端。马志平在南京合纵的主要股东———南京长恒实业中占有50%的股份。

让人吃惊的是,对于中科健的收购案,熊猫移动副总花永清称此次科健集团的股权受让事件与熊猫移动没有任何关系。断然否认了熊猫移动介入中科健的可能性。

当初熊猫和天创刚合资的时候,有媒体问马志平是否真的愿意做手机国企的“销售科长”,马志平笑答:“我愿意。”现在看来,马氏不仅愿意做销售科长,还愿意做其他更多的事情。

2002年,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安建宣布,原集团内部负责手机销售的部门解散,组建一家新的销售公司———南京熊猫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这家新公司的股份构成是熊猫集团占51%,民营企业家马志平个人出资49%。

马志平,江苏民营企业天创公司总裁,人称“手机销售大王”。他的天创公司在江苏及周边各省有数百家专营店和专销柜台,他也因此而成为多个品牌手机的独家代理商或特约经销商。

爱立信离开之后,背靠大树乘凉已经不可能,熊猫也终于发现不做市场投入的恶果。渠道成为熊猫手机最头疼的事情。于是,熊猫看上了拥有庞大销售网络的马志平,希望通过他来弥补自身在市场渠道上的不足。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熊猫看来,马志平确实是作为一个“销售科长”,完全在熊猫的掌控之中。熊猫的心思在于利用天创的渠道,但是谁曾想到马氏现在有这么天大的本事。

目前,马氏集国产手机两大品牌于一身,已经从手机的销售领域涉足到制造领域,集经销商、制造商两者合一的身份,掌握了手机的研发和生产的链条的各种资源。熊猫想驾驭他已是不可能。

该业内人士认为,马志平和熊猫的结合,是相互利用的结合。熊猫看中的是天创的销售网络,而马志平看中的是熊猫的手机牌照,只是熊猫根本就没有察觉到。

上海易美通信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易美却以熊猫子品牌的身份在2002年5月发布了第一款产品EMOL99。而马志平又是上海易美的三大股

东之一。“熊猫”和“易美”之间,马志平会倾向谁呢?

熊猫移动副总花永清曾向媒体透露:“马总有自己的打算,从手机的研发、生产到销售都要拥有。”如果真的如马志平设想那样,取得了手机的研发和生产的资源之后。到了那个时候,熊猫移动与马氏的关系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呢?

阿尔卡特收购秘局

今年3月,南京熊猫将拿出2.5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并让阿尔卡特持有南京熊猫20%的股份的传闻甚嚣尘上。虽然双方都予以否认,但媒体报道却仍称,南京熊猫收购法国阿尔卡特手机部门已成定局。

不过,一个多月之后,法国阿尔卡特正式宣布与TCL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出资1亿欧元,组建一家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合资公司。

显然,有关熊猫介入阿尔卡特的出售无疑成了TCL和阿尔卡特收购事件中间的一段插曲。但是,业内关于熊猫是否参与与阿尔卡特的谈判的事,至今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熊猫根本就没有与阿尔卡特接触,所有这一切都是媒体炒作所至,完全是空穴来风。然而这种说法难以解释的是,这一条消息来源于法国权威的经济报纸《论坛报》。另外一种说法是双方谈判破裂。南京熊猫为这一收购开出的价码,阿尔卡特不能接受,双方在价格上产生分歧导致合资失败,最终TCL与阿尔卡特结缘。还有一种说法是熊猫只是阿尔卡特虚张声势的幌子。熊猫与阿尔卡特的接触是真,但未必是真正的买家,而只是阿尔卡特为了营造“抢购”假象、增加谈判筹码而放出的一个烟雾弹。

由于各方都三缄其口,对于各种说法现在仍难以求证,目前,人们普遍的看法还是第三种。因为熊猫手机现在一直还在寻找合资对象。收购阿尔卡特无疑是熊猫的一个很好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熊猫合资有着现实的需求,一方面要弥补技术的不足。另一

方面要弥补产能的不足。目前,熊猫手机年产量只有400万台,而马志平希望把产能扩大到1000万台。据传,在阿尔卡特事件尘埃落定之后,熊猫又将开始寻找新的合资对象。传闻说熊猫移动总裁马志平正与韩国手机商洽谈合资扩产事宜,若进展顺利,今年熊猫移动将与韩国厂商结盟,将熊猫手机的产能扩大至1000万台,其中的500万台将作为代工品销往韩国或澳洲。这条传闻似乎从一个方面印证了熊猫亟须合资的想法。

无独有偶。今年几大手机厂商纷纷与国外厂商合作,堪称是国产手机合资年。而此时,TCL移动总裁万明坚提出“中国制造智慧化”的观点。

在万明坚看来,目前“中国制造”由于行业核心技术的缺失,始终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作为世界的组装中心,在世界工厂的架构中只是一味仰仗资源比较优势竞争,没有能力凭借技术实力和品牌资源主导产业格局。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在现阶段只有利用自身制造规模上的优势反向整合国外优秀企业的品牌和技术资源,在制造成本优势逐渐向周边及拉美国家转移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制造“智慧化”。

熊猫的合资想法似乎跟这种观点有着某种相似。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其实,万明坚的观点说白了就是通过合资获得技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厂商更可以借此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如果国产手机不注重提高自身含量的话,最终还会是给别人做嫁衣。对于熊猫而言,以前不是没有教训。

标签:;  ;  ;  ;  ;  ;  ;  

熊猫手机“找伴”_大熊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