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式分析论文_李彦,崔盾,李迪航,杨晓丽

(北京丰台医院放射科 100071,北京丰台医院放射科 100071,北京丰台医院放射科 100071,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 100071)

【摘要】对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早期的诊断时通常会面对较大的困难而且出现诊断失误的概率也十分高,这主要缘于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还不全面深入,而且也没有对鼻窦进行CT检查或者对CT诊断结果表现出的特点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时类似于孤立性蝶窦炎这些类型的真菌性鼻窦炎在发生初期的症状不显著,而其他类型的鼻窦炎表现相比也没有十分显著的不同之处,这使得诊断失误甚至耽误治疗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加强对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特征的分析及手术方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率和效果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163-02

引言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窦炎类型中发生率较低的一种,它是由特殊类型的致病菌诱发而出现的炎症,但是,相关数据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在近些年来明显提升,对患者的身体、生活及工作等产生了重大的不便之处。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方面的表现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同之处,然而,这种鼻窦炎和鼻窦肿瘤、细菌性鼻窦炎等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类似之处,这使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存在很大的困难,诊断错误的几率很高,进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阶段。为此,运用高效的诊断手段以增强真菌性鼻窦炎诊断的正确率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影像学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判断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前期判断帮助。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可以运用窥镜具有的优良照明技术及配套的手术设备,能够提升手术的精细化水平,而且还能够参考发生病变的程度采取差异化的入路策略,不但能够最大程度清理病变,还能够充分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

一、真菌性鼻窦炎简介

真菌通常被看做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导致病变的真菌类型是十分丰富的,有曲霉菌、毛霉菌等等。如果人的身体出现重度营养不良或者发生消耗性病变时,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出现明显的减弱、长久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类药物都会导致真菌类疾病的发生。多元化的因子导致患者的鼻腔出口出现障碍物或者引流出现困难等问题都会引发鼻窦局部发生氧气不足的问题,进而为真菌的大规模生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终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出现。抗生素的大量运用使得人们感染真菌性鼻窦炎的概率大幅提高,其中大约一半的患者会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的特征和慢性鼻窦炎具有众多的类似之处,当患者的鼻腔内部出现异味、血涕等症状时就会参考多种因素谨慎判断是否是真菌性鼻窦炎,这种鼻窦炎和其他类型鼻窦炎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之后会诱发肉芽肿。

二、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临床常表现为单侧或者单个鼻窦受累,病变鼻窦大多以上颌窦常见,蝶窦发生率位于其后,发生率较低的是筛窦,最不常见的则是额窦,这主要缘于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诱因和鼻窦的生理剖析构成。第二,发病鼻窦内部出现软组织密度团块影,通常位于鼻窦或者鼻腔附近。团块影主要是菌丝及其产生的代谢物质,这些物质本质属于真菌性干酪样坏死组织,故密度分布常不均匀,边界模糊,部分团块影会出现和窦腔分离的现象。第三,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特征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是其软组织窗位经常会出现CT值位于80-160HU之间的钙化斑,这些钙化斑是积淀在真菌块里的磷酸钙以及硫酸钙,还有可能是缘于出血中造成的含有铁元素的血黄素积聚。罗晶等(2001)以6位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钙化斑的构成展开了测验,最后发现其主要含有元素是钙、镁、锌、铜、铁的磷酸盐。第四,出现真菌性鼻窦炎症状的鼻窦骨壁通常会出现骨质破坏,这主要是由真菌块的压迫造成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大约为5%至40%之间。第五,真菌性鼻窦炎可和黏液囊肿、豆蔻息肉等病变共同出现。尽管真菌性鼻窦炎具有其他病变不具有的CT影像学特征,然而,如果单纯细菌性鼻窦炎窦腔里面的脓液浓度非常高或者出现血栓时,同样会出现相似的CT影像学特征。Dhong等(2012)对127位接受鼻内镜术鼻窦炎患者在手术之前的的CT影像学特征开展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真菌球是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特征的特异之处,敏感性的概率为62%,特异性的概率为99%。对于那些并非是代表性病例的患者单单依赖CT诊断结果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的,严重时还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诊断,在诊断时需要和鼻窦的占位性病变和细菌性鼻窦炎进行鉴别诊断。综上所述,CT影像诊断结果对于判断真菌性鼻窦炎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而且在表现鼻窦的解剖构成、骨质变化和发生病变的范畴等层面,CT影像结果都要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手段。

图1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

三、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方法

(一)上颌窦病变手术

依据出现病变的范围及位置不同,需要运用差异化的手术入路:第一,对于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如果发生病变的程度较轻,则需要将钩突切除,同时开放筛泡,将钩突及筛泡的前下方为参考位置开放上颌窦自然口,使用弯头吸引器将上颌窦里面的分泌物清除干净,然后参考发生病变的实际状况选用具体的设备扩张上颌窦口并将其内部发生病变的位置清理干净。第二,对于上颌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手术,在上颌窦口开放的前提下对鼻窦进行开窗,首先将下鼻甲向中线反转骨折移位,根据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确定合理的开窗部位,尽量不要对鼻泪管开口造成损害,使用电钻将上颌窦里面的内侧壁打通,全面清理上颌窦里面发生病变的位置。

(二)蝶窦病变手术

使用肾上腺素棉片对两部的鼻腔粘膜进行收缩,将中鼻甲尾部的位置切除或者将其位移到外部,从而将蝶筛隐窝、蝶窦前壁等充分显现,在后鼻孔上面的1厘米至1.5厘米处确定蝶窦口,如果窦口关闭或者无法寻找到,那么可以采用在鼻中隔侧将蝶筛前壁打开的方式。有些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因为出现炎症使得蝶窦口附近出现炎性肉芽阻对窦口形成障碍,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首先使用吸引器确定窦口的具体位置,然后伸入窦腔内部,使用蝶窦咬骨钳最大程度扩张窦口的大小,扩张方向通常选择内下侧,这样可以避免对蝶腭动脉产生损坏。

(三)额窦病变手术

针对附着在纸样板的钩突顶部,采用传统的方法将钩突顶部和向外侧开放的鼻丘气房清理掉;对于附着在中鼻甲尾部,将额嘴的一部分磨除掉,采用将额窦尾部清理掉的方法将额窦口开放。针对合并额泡气房患者,需要首先将筛泡开放同时将位于筛泡上的隐窝显现,然后将额泡气房除掉,最后以额泡气房作为参考点将鼻丘气房除掉,同时将额窦口扩张。不管什么样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都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且自手术之后的第二天开始运用鼻腔冲洗剂对鼻腔内部进行清洗,对鼻腔的清理要坚持十天,在手术之后的三个月时间内,每个月都要对进行手术的鼻腔进行复查,在手术之后的半年以后需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四、结语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头疼和回吸性涕中带患者,需要参考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从而能够确保及时发现发病率较低的真菌性鼻窦炎,并且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随着内镜手术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上颌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质量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在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不仅要完全清理干净鼻腔及发生病变的鼻窦组织,还需要全面解决鼻腔由于鼻窦阻塞而造成的引流障碍问题,不过在在对鼻窦进行扩张时不能仅仅追求开口的宽度,还需要参考患者的实际状况、发生病变的位置及范围等确定。

参考文献

[1]郭婷婷,朱晓荣.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诊断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3):34-35.

[2]杜进涛,钟兵,邓迪,刘锋,刘亚峰.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CT诊断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04):643-644.

[3]胥亮,刘闽,唐凤珠,史敏,梁建平,李东云.真菌性鼻窦炎85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式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03):201-205.

[4]孙勇,张凤久,冯勃.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病变部位分布及CT影像特征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05):456-458.

论文作者:李彦,崔盾,李迪航,杨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式分析论文_李彦,崔盾,李迪航,杨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