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心共育,做家长学生的贴心人论文_姜芳 李传璞

融心共育,做家长学生的贴心人论文_姜芳 李传璞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都昌小学 261306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如何让家长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几年来,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当面汇报管理工作理念和设想、传达班级工作计划或总结、介绍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解决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等。作为班主任,搞清楚家长们想通过家长会最想知道什么、最想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结合一次家长会,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体会。

首先,做到让家长有看的,我精心布置教室,把优秀学生的作业本、作品摊开陈列在最前面一排课桌上。

家长们一来,就能发现这些作业,一方面对于优秀学生的家长是一个鼓励,继续再接再厉,另一方面也给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的家长敲了一下警钟,树立了样例。

其次,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一些家长可能对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否适应孩子的发展会存在疑问。

为此,我先从学习方面和心理方面,介绍了本年级的特点,让家长能够重新认识三年级。接着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学生语文试卷上的“开放性试题”。让家长理解孩子随着年龄段增长,知识体系的螺旋上升,出题形式的灵活,对于孩子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孩子的分数,更不能拿孩子中年级的成绩和低年级的成绩作比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然后,我又总结了这一个多月来学生的整体情况,包括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向家长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给予支持。

家长会后,一些家长留下来围着我聊聊他们的孩子如何如何,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面对家长的信任,面对家长们的疑惑,我丝毫不敢怠慢。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他们最大的希望,碰到了问题,当然着急,愿意告诉我,也说明了我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诉说和倾听中,我认真地提出了建议,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耐心的分析问题所在,商量解决的办法。

二、适时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家访中我采用了“听、观、提”三字方针,“听”就是耐心听家长讲孩子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虚心听取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观”是观察学生在家学习的环境是否好,同时观察家长的教育方法、思想素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提”指的是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及时诚恳地向家长提出改进意见,还根据家长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他们交换自己的看法,在和家长交谈时,力求以心换心,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以自己的真诚获得他们的信任。通过家访,我不仅摸清了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也熟知了他们的个性特点,为自己下一步开展班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用心建立家校联系卡

为了便于老师与家长定期联系、沟通,我设计了家校联系卡作为家长与老师情感交流的平台。由学生组长负责将该组同学的表现记录在家校联系卡上。我定期负责写总评语,然后定期交给家长签字、填写意见和建议以及自己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表现。通过实践,我发现,不仅家长满意,学生也为此感到骄傲。而且一些后进生由于对家校联系卡有所顾忌,所以在校的表现就有所收敛。这样,那种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没有了,家长和老师两头骗的现象也没有了。家校联系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不过做好家校联系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家长就会感到老师是用心在教育学生,用心来关心学生,也会与学校更好地合作。

四、进行时面对面的交流

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多,这也为我与家长交流创造了良机。如果有个别学生在校表现不太好,我就会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通过这样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交流,便于我了解在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导致他们在校表现的不尽人意。这种沟通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虽比不上家访了解的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

五、充分利用现代通讯设施

接送时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我就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的形式,既方便又及时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我会发个短信报喜,让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我会马上打个电话通知家长,让家长感到把孩子交到我手上放心;学生成绩有所退步,我会下班后给家长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提醒家长要多多注意孩子的状况。总之,就是要让家长感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更愿意与我们配合……电话、微信、短信等的交流,虽比不上面对面来得真实与自然,可是却能随时随地,又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

总之,一切的沟通,都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家长、老师齐心协力,共同联手,用心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学生一定会有美好的将来,健康的人生。

论文作者:姜芳 李传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融心共育,做家长学生的贴心人论文_姜芳 李传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