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杨建朋

PPP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杨建朋

中国黄金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 10001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时期人民对社会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摆在首要位置的则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大,PPP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资金更好的融入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人民满意度。

关键词:PPP模式;基础设施;风险分析

引言:PPP模式产生于20世纪末期,是基础建设融资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在中国却并未能很好的发展。为更好的将PPP模式加以利用,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PPP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PPP模式的概念及基本结构

(一)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是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资金和私人、社会资金融合。该种模式中,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资本与政府资金融合,着重激发社会资金的活力,共享社会效益,保证社会资本获得相对高额利益,保证利益安全,使各方利益最大化,建立政商伙伴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PPP的首要前提是共享,共享不仅仅是指利益共享,政府和社会还需要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风险,政府机构和社会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基础建设项目风险最低化,利益最大化。

(二)PPP模式的基本结构

PPP模式的主体是私人或社会企业经政府许可后成立的专门经营公司,主要负责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这同时是PPP模式的核心。PPP模式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政府授权相关公司进行建设、金融机构提供建设资金、建设部门监督工程质量、私人社会资金直接注入,项目承包商进行具体建设等许多方面的相关部门联合工作。

(三)PPP模式的优势

二、首先,缓解政府财政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财政资金需要支付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方方面面,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针对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窘境,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来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PPP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政府资金缺乏问题,我国私人、社会企业资金丰富,当大量资金注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就能够强有力的推动基础建设进程的发展;其次,增加人民的满意度。PPP模式通过使私人、社会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共同商议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案、预期计划,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参与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方式下,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存在的项目周期长,基础设施利用率差,人民满意率低等问题。

(一)主要风险层级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分析和确定风险的影响作用,更好的确定各个风险应采取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根据风险层次归纳法,将风险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市场和项目。国家级风险:法律的变更,政府官员的腐败,政府的干扰,征用或者公有化,政府的信用,政府或公众的反对,法律及监管体制不完善,政府决策的失误,项目的审批延误,气候或者地质条件引发的风险,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环保问题风险,土地的获取风险。市场级风险:第三方的延误或者违约,利率变动,外汇变动,通货膨胀,融资,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级风险:签约协议不一致或者不完善,供应风险,工程或者经营变更的风险,招标竞争不充分,技术方面,项目财务监管不足风险,运营成本超支,项目测算方法主观风险,配套的基础设施风险等。

(二)PPP风险评估

首先,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经对PPP模式在中国应用的案例分析,得出发生的概率排在前十的风险因素如下:政府的干预,政府决策失误或者过程复杂,融资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政府官员的腐败,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外汇风险,项目审批延误,和工程或运营变更。这之中,与政府相关的风险因素有:政府的干预,政府决策失误或者过程复杂,政府官员的腐败,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审批延误。跟市场经济环境相关的风险:融资、利率、通货膨胀、外汇这些风险。跟项目本身相关的风险只有工程或运营变更;其次,风险危险程度评估。研究分析PPP模式案例,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得出风险危险程度主要的因素有:政府干预,政府信用,项目财务监管不足,融资风险,特许经营人能力不足,市场需求变化,项目测算方法主观,政府决策失误或工程冗长,征用或公有化和法律变更。属于国家层次的风险有:政府干预,政府信用,政府决策失误或工程冗长,征用或公有化,法律变更。市场级别的风险:融资风险和市场需求变化。剩下的三个包括特许经营人能力不足,项目测算方法主观,项目财务监管不足,属于项目层次的风险。

三、应对PPP模式应用风险的措施分析

(一)市场方面

市场收益不足、项目唯一性和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对这三种风险通过运用风险管理,对风险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风险主要存在于项目的运营阶段,这三种风险的出现会导致项目的盈利能力不足,无法支持项目的正常运行或着于之前预测或政府承诺严重不符引起社会资本不满,严重的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解决措施: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都应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做好对市场变化的预测;社会资本不要将政府在协议上的承诺当成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未来收益有个理性的预测;在签订协议时政府应承诺在项目运营收益不足时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二)国家方面

通过对系统风险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类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具体的解决措施为:第一,对风险投保来降低风险引起的损失。社会资本应考虑向商业保险公司或政府相关机构投保。第二,社会资本应当与政府协商要求当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法律变动时,或者政府对PPP项目不作为或作为时,政府承诺在某种商定情况产生时,对社会资本造成影响降低了收益,政府应给予补偿。具体法律变更风险:政府应着重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社会资本在于政府签订协议时应对法律方面着重商议,提出法律变更影响到项目时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应时刻关注国家对PPP项目的法律变动,一旦发现影响到项目应及时主动向政府反映协商。审批延误风险,政府应努力简化相关程序,尽量减少在审批阶段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带来阻碍。政治决策失误或冗长风险,国家政府应加大对PPP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果必要可以咨询专业机构来补足政府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政府信用风险,社会资本不应投机取巧,利用政府对PPP的相关知识不够认识,签订不平等协议,这样很容易出现政府信用风险。对于不可抗力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发生和损失不可预测性,主要解决措施有:第一,投保险,主要是针对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项目公司通过支付保险费用让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来分担。第二,寻求政府资助和保证,主要是针对风险造成的间接损失,这些是不能通过保险或者投保成本不合理。第三,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协商共同承担。

结论:

文章以PPP模式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重点对其运用于基础设施中的风险以及对策进行探究,目的就是希望将PPP模式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的同时,也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2]。

参考文献:

[1]刘伯酉.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经济,2017,12:15~18.

[2]杨卫华,王秀山,张凤海.公共项目PPP模式选择路径研究——基于交易合作三维框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02).

论文作者:杨建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PPP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杨建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