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绍兰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南省张家界市 427000

【摘 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以供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借鉴。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收入院的冠心病患者,共计70例。选取随机分组法,将7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选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与此同时,研究组辅以认知行为护理;而对照组,则辅以常规的住院护理。对两组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针对70例患者,对其实施护理满意程度的相关调查。将两组的调查结果作出科学地对比。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的满意程度上来看,研究组达满意程度的患者,共计27例;基本满意患者,共计7例;不满意患者,共计2例。本组护理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中,达满意程度的患者,共计23例;基本满意患者,共计6例;不满意患者,共计6例。本组护理的满意度为82.86%,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认知行为护理法的实际应用,显著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效果,且患者对该护理方法的认可程度也相对较高。

【关键词】护理效果;冠心病;并发症;实际应用;认知行为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患者,共计7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38至67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5.16±2.37)岁。从临床症状上来看,出现舌苔暗紫以及胸闷症状的患者,共计10例;出现心悸以及气短症状的患者,共计8例;出现胸痛以及心慌症状的患者,共计6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共计1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0至68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3.62±2.83)岁。剖析本组的临床症状,出现舌苔暗紫症状的患者,共计11例;出现胸闷以及气短症状的患者,共计9例;出现精神匮乏症状的患者,共计10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共计5例。两组在病情、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均不具备任何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7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应的常规治疗,即:实施心电图监测,实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蕾。此外,研究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认知行为护理,护理的内容为:1)劝诫患者禁烟、禁酒,并将烟酒类食品对其病情恢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要求患者家属每日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以防止患者出现偷食烟酒类食品的现象。2)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同时结合医生的相关嘱咐,为患者制定出科学的三餐食谱,以保障患者每日营养的摄入量能够满足其自身的机体需求;叮嘱患者需少食或者是禁食辛辣、含大量脂肪、甜品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可适当增加患者三餐食谱中对新鲜蔬果进行食用的量。3)遵医嘱,按时、准确的引导患者对医师开设的药物进行服用,并在患者服药后,对其病情进行全面的观测。4)叮嘱患者定期行常规检查,比如: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的检查,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恢复状况。若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亦或者是血脂升高等症状,还需通知医师,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5)将与冠心病有关的知识,比如: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防措施以及禁忌症等,向患者作出详细的讲述,让患者能够对此类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6)多用温和的语气跟患者进行沟通,并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声,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治疗。

而对照组,则仅实施常规的住院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 20.0 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剖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病情况

研究组出现栓塞症状的患者,共计2例;无1例出现心脏破裂,亦或者是乳头肌功能失调等并发症。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

对照组出现乳头肌功能失调症状的患者,共计4例;出现心脏破裂症状的患者,共计3例;无1例患者出现栓塞并发症。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

两组相比,研究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5.71% vs.2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于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对比分析表 (注:未经标注,数据单位均为例)

3 讨论

综上所述,站在中医学的角度上看,冠心病的所属疾病类型为心脏病。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心脏病的初期症状,多以冠心病为主。如若冠心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其病症就将会演变成为心脏病。其临床表现多为:心痛;精神贫乏;心悸;心烦;气短;心慌;恶心、呕吐;目眩;胸闷;舌苔暗紫。人类之所以会诱发冠心病,主要是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较为不规律,比如:长期熬夜、嗜酒、大量抽烟以及喜好重口味的食物,进而让人体的脾胃器官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使得人体内部功能器官运转失调,从而引发了冠心病。中医上的表述,为:气机受阻,浊气积聚,血液不畅,引发胸痹之症。对此,在面对冠心病患者之时,我们需从饮食与生活习惯这两方面上,去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唯有如此,才可大大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诱发心脏病的概率。而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护理方法,即为:认知行为护理。其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同时也可起到严格约束患者自身的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的作用。分析本次研究的结果,可知:研究组于治疗与护理的过程当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对照组相比,是比较低的,即:5.71% vs.20.0%。且其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达97.14%,显著优于对照组,为:82.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样的结论中,不难发现:认知行为护理与常规的住院护理相比,更具有优势,且其所具备的应用价值也更高。因此,为保障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我们可加强对认知行为护理法进行推广与应用的力度。如此,便能达到促使患者康复与降低患者诱发心脏病概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明双,王卓,白长缨等.认知行为在临床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1):1589-1590.

[2]曹佳,卢立立,徐蕾等.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11):1916-1919.

[3]张晓芹,王琳.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PCI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9):498-498.

[4]李桂娟,吴闯.认知行为干预86例冠心病患者护理方案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7):137-139

论文作者:刘绍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绍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