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开始重新认识非洲_非洲大陆论文

大国开始重新认识非洲_非洲大陆论文

大国开始重新认识非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后一段时期,“非洲悲观主义”曾在西方大国广泛流行。横加干涉和冷漠一度成为西方对非政策的两个极端。近两年来,西方大国对非政策相继出现调整和变化。其共同特点是:重新估量非洲,在继续保持一定政治压力但手法较前灵活的基础上,将重心转向同非洲发展经贸关系,以着眼于21世纪的资源与市场竞争。这一情况为非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必然在大国间带来新的矛盾和争斗。

中国重视与非洲发展关系有着同西方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中国高层领导对非洲的相继访问必将把中非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末、90年代最初几年,非洲在多党民主浪潮冲击下,政局剧烈动荡,经济危机重重,国际地位日趋下降。“非洲悲观主义”一时充斥西方,并成为大国制定对非政策的主线。近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大国开始重新估量非洲,并相继做出一些重要的政策调整。这些调整的目的和意义如何,它将对非洲形势产生何种影响,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大国对非新政策相继出台,非洲开始受到重视

(一)美国:新非洲政策重心从政治转向经济。

就美国而言,非洲在其全球战略中从来只占次要地位,美国亦不否认,它在该地区没有重大利益。冷战时期,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在非洲十分强调政治和军事存在。苏联解体后,东西方在非洲的对峙消失,美国为建立由其主导的世界政治新秩序,将非洲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因而在90年代头几年竭力向非洲推行“多党民主”制。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又有所变化,美国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已初露端倪,显示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1995年2月,由美国率先倡议召开的首届非洲贸易与投资会议, 强调要加速非洲地区一体化,支持在非洲发展私营企业,健全调控机制。同年5月,在塞内加尔召开了第三届美非高级会议,12 位非洲国家元首、美国前商务部长布朗以及3000多名美、非官方和经贸人士与会。除讨论非洲面临的经济困难外,还着重讨论了美非经济合作问题。

8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安全战略报告》。这是自冷战结束后美国首次系统提出的对非政策报告,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报告指出,目前在非洲危险与机会并存,“尽管美国在非洲重要的利益需要不多,但是美政府致力于维持美在该地区的主导作用”。报告还强调新形势下美国的战略目标是:“推动该地区的民主化进程,促进人权,帮助非洲建立冷战后新的安全框架和冲突预防与解决机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鼓励非洲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2月,美国副总统戈尔访问南非和博茨瓦纳,签定了双边和地区合作协议。

今年2月5日,克林顿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对非洲贸易和发展援助政策》报告,首次阐述美国对非经济政策。报告在决定将今年对非财政援助削减30%(1994年13亿美元,1995年10亿)的同时,突出强调重点在于同非洲加强经贸关系,并制定了以南部非洲为开发起点,逐步向其它非洲国家扩展的五年经贸发展计划。

为考察该报告的可行性,美国前商务部长布朗于2月18——25 日访问了科特迪瓦、加纳、肯尼亚、乌干达和博茨瓦纳等黑非五国。在访问期间,他坦率承认并强调指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的非洲对美国具有战略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忽略了非洲。现在是美国资本进入非洲的时候了。”布朗进而宣布:“从现在起,美国将不再把非洲市场拱手让给那些前殖民强国。”

由此可见,美国对非政策已具有一些同过去迥然不同的新特点。首先,重新估量了非洲的战略地位,且呈逐渐强化之势。第二,政策重心从政治转向经济,从援助转向投资和贸易。第三,促进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方针未变,但手法趋于灵活,并将此作为实现美在非经济利益的政治保障。第四,宏观上开始立足于新世纪世界资源与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度。

(二)法、德等大国:突出重点,灵活务实。

与美国有所不同,法国历届政府一直置非洲于重要地位,从不掉以轻心。1995年5月,希拉克当选法国新总统后, 在前届政府后期对非政策渐趋务实的基础上,更呈显出一种开拓进取、密切关系的变化。同年7月19——23日,希拉克总统上任伊始首次出访就先后访问了摩洛哥、 科特迪瓦、加蓬和塞内加尔,并在此期间先后会见共15国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希拉克在非洲公开批评了“非洲悲观论”,谴责美国等大国削减对非援助,重申法将继续尽力援助非洲。同时,他还要求非洲国家实行良好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管理,健全法制,尊重人权,为吸引私人投资和实现经济繁荣创造必要条件,也即以良政促进经济发展。

同年11月,希拉克参加了在贝宁首都召开的第6 次法语国家首脑会议,再次为重振法国在非洲的地位及法语在国际中的影响而奔走。

应该说,希拉克政府对非政策是既重政治,也重经济,灵活务实,在发展同所有非洲国家关系的同时,优先发展同传统的法语非洲国家的关系。

德国在非洲的传统影响一向不大,但随着德国统一完成、经济实力的增长、政治地位的提高,德国积极推行外交政策的全球化,为体现其全球政治大国地位作铺垫。在发动“东进”和对亚洲的攻势后,又把目光转向非洲,实现其南下非洲的战略。1993年,德国连续两次召开驻非洲使节会议并制定对非政策十项原则,其核心是:促进非洲人权、民主、法治,鼓励非洲国家政治改革,促进和平解决冲突,加强经贸关系,消除贫困。在政治上,为显示其大国地位,德国力图在非洲有所作为,积极参加联合国在非(如索马里和南非)的维和行动和监督大选。当然相比之下,德国对非关系的重点还放在发展经贸关系上。特别是将经贸重点放在南非为主的南部非洲以及北非国家。1995年9月, 科尔总理出访南非和纳米比亚,与南非签订了重要的投资协议。今年1月, 赫尔佐克总统在访问非统组织时发表演讲,呼吁“走向合作的新时代,”强调目前非洲得到和平而卓有成效的发展机会“比10年前好多了。”提出要改变“广泛存在的给和取的心态”,而代之以“互利的伙伴式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实现从非洲战略退却以来,近两年也试图重返非洲。1994年7月,俄外交部召开驻非使节会议, 重新调整对非政策。叶利钦总统提出,不仅要巩固俄非关系,而且要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俄要加强同非统组织在处理冲突问题上的合作,优先恢复同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此带动双边贸易发展,并以灵活方式解决俄非之间的债务问题。总之,政策的重点在于试图通过最具优势的领域的合作,重新恢复俄在非洲的影响和地位。去年,俄总统特使、副外长连续3次访问非洲十多个国家和非统组织, 俄还积极与非洲一些国家开展军事合作,签署新军事合作协定,向有关国家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这些都是其政策调整思路的具体体现。

日本对非洲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在近年美国等国削减对非官方援助的情况下,日本反而增加其援助。对非投资尤其是对英语国家的投资有较大增长。1994年第一季度日对非投资2.12亿美元,1995年同期就增至2.97亿美元。日本还公然提出它在非洲的作用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几年来日本也在推进民主,特别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方面给予了“帮助”。今年5月, 日本外相访问南非等三国并出席在南非召开的联合国贸发组织会议时,强调将加强对非援助,促进非洲自助自强,参与非洲冲突和平解决。

英国一向重视其同前殖民地的维系,目前虽在政策方面未做大的动作,但也强调要同南非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二、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战略和利益的不同需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非洲政策的调整既有其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这是由于它们既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和安全考虑,更有不同的战略和利益需要,由此构成新政策出发点的共同原因与不同原因。

(一)共同的政治背景是需要对冷战后的非洲政策重新定位,确保在稳定的基础上将非洲纳入西方政治体系。

80年代末90年代最初几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在此情势下,西方国家欣喜若狂,急于将西方民主制推广到整个非洲。因此,或直接插手,或背里煽动非洲国内反对派夺权,并一致推行援助与民主化状况挂钩的对非政策。多党制、人权和市场经济成了西方对非政策的三个主要支柱。几年来,多党制虽已在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移栽结果,但理想之花不多。相反,由此引发的持续的社会动荡、部族矛盾乃至暴力冲突和内战不仅严重破坏了非洲原本脆弱的经济,使人民生活日趋下降,而且造成非洲领导人和人民群众对西方国家的不满和失望。即使是已经确立了多党制的国家,也往往在西方眼里变了味,成为带有非洲特色的民主制。令西方感到不安的是,非洲国家的动荡或不稳定因素增加,实际上削弱了西方对该国或该地区的控制和经济利益。正因如此,西方大国陆续调整政策,放弃或缓和其“挂钩”政策,采取灵活务实有打有拉的策略,孤立打击个别国家,对多数则减轻政治压力,以维持非洲政局稳定,取代过去强制推行民主化的做法。

在这方面,法国从1992年就开始有所调整,到巴拉迪尔政府后期已基本放弃“挂钩”政策。希拉克在当政前就认为多党制对非洲未必意味着民主,在其上任后更注重加强与法语非洲国家的关系,批评密特朗的政策削弱了法国在非洲的影响。虽然希拉克仍不放弃在非推进民主化,但调子已比其前任降低,只希望建立良好政治管理或只要建立“说得过去”的政府即可。这一政策受到了不少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双方关系因而有所改善和加强。

美国在1993年军事卷入索马里内战受挫,增强了美公众反对过多陷入“与美国社会和经济健康”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务的“内向”情绪,迫使美政府反思对非政策。虽然为维护美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克林顿政府并未放弃控制干涉非洲的政策,但也开始“有选择地干预”,手法较前灵活多样。对尚未在政治民主方面达到合乎其口味的变革的国家,如尼日利亚、扎伊尔等,在保持政治压力的同时,经济制裁则从宽处置。这种情况即使是英国这样在非洲有经济利益但政治上仍不愿放弃其强硬态度的国家亦有体现。英国通过停止尼日利亚英联邦成员国资格等手段压尼军政权尽快实行民主化,但也不愿采取严厉的制裁。然而对于像利比亚、苏丹等被视为“无赖”的国家,为遏制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或恐怖活动在非洲渗透,西方大国则都无一例外地采取孤立打击的立场。

还要指出的是,在总目标一致的同时,各国在非洲又有不同的战略和利益需要:美国则想把非洲作为其充当唯一超级大国的政治战略的一部分,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要把自己的影响延伸到非洲各个地方;法国把非洲看作显示自己大国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日本则想通过在非洲及其它地区的政治参与为谋取政治大国地位,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打下基础;俄国则欲通过在各个地区事务的重新参与重振昔日大国威风。由于利益不同,因此在政策反映上也就各不相同。

(二)重视非洲资源与市场潜力,为实现各自长远经济利益创造条件。

当前国际形势中经济因素日显重要,各国政府均把发展经济置于国家战略的首要地位。为了在未来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西方国家在纷纷抢占最具活力的亚洲特别是东亚市场的同时,也开始把目光转向其它地区。西方对非政策的调整及其对非洲的重新估量,实质上基于对非洲经济潜力的再认识。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的大陆。在全世界4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有33个就在非洲。导致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非洲兴趣增加,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鉴于非洲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潜力。

⒈资源。非洲一直被视为世界资源宝库。在53个非洲国家中,不仅农、林、牧、渔和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矿产和战略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如黄金、钻石、铀、铜、钴、锗、锰、铁和铝钒土等等,石油、天然气和橡胶资源也较丰富,还有些资源尚待勘测和开发。着眼于未来的能源供应,西方特别是美国需进一步扩展能源供应渠道。伊拉克、伊朗及利比亚等一些石油生产国被美国制裁,也是促使美国关注非洲石油生产国如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加蓬等的一个原因。

⒉市场。虽然目前非洲贸易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不到2%, 数量微不足道。但美政府在给国会的报告中强调,考虑到21世纪初非洲人口将仅次于亚洲,成为第二个人口大洲。且非洲对外贸易额这一两年来也在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预计到2025年非洲进口市场将达到4800 亿美元,非洲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不容忽视。谁忽视此点,将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期以来,美国也力图向法、英等传统势力范围进行渗透,但毕竟影响不及法、英。美政府在对其非洲政策进行总结和反思后,认识到政府和某些私营企业对非重视不够,已经给美经济利益造成损害。非洲近几年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在2000亿美元,去年欧洲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为40%,而美国仅占有7.7%。过去五年, 美国对黑非洲的贸易逆差累计达370亿美元,仅1995年一年即达77亿美元。 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也下决心扩大非洲市场。德、日在这方面也有类似于美国的一些考虑和意图。

多年来,非洲被认为是投资前景欠佳的地区。90年代初,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增加非但未使非洲获准,反而深受投资不断下降之苦。但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去年7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实际上在非洲地区投资是有利可图的,较之拉美和发达国家,效益更大。如美在 1982 ——1992年期间,在非洲投资获利共86亿美元,而同期德国企业在美国的子公司仅盈利4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也表明, 美国资本在黑非洲的投资回报率达25%,大大高于在世界其它地区17%的平均回报率。

(三)非洲形势渐趋好转,使西方看到新的商业机会。

冷战后,非洲政局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重,加之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使非洲陷入日益边缘化的境地。非洲许多国家痛定思痛,几年来致力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经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多党制高潮过后非洲的主流。尽管非洲经济发展这几年依然十分困难,但毕竟已渡过最困难时期,1994年全非经济增长2.4%,1995年为2.8 %,1996年预计会好于1995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非作为非洲最具经济实力的国家,于1994年5月建立各种族平等的民主国家后, 为南部非洲乃至整个非洲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一批诸如毛里求斯、博茨瓦纳、突尼斯、加纳、乌干达、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国家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尚处落后的非洲大陆的“亮点”,更使世界看到了非洲的希望所在。美国就将南非列为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法、英、德等国均很看重非洲南北两头的发展势头。因此可以说,非洲固有的巨大资源优势,再加上非洲变化了的形势——即渐趋好转的政治经济形势,乃是西方调整对非政策的出发点和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美国已故商务部长布朗访非时的一段话表述得十分坦率:“现在是美国改变对非洲看法的时候了。贫穷、落后、战争和难民并不是非洲的全部。从我访问过的这些国家,我看到了非洲发展的希望,也看到了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商业机会”。鉴于世界其它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商业市场几乎都已有西方人的大批涌入,非洲就被看成是“新兴市场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了。

三、西方新非洲政策对非洲及大国关系的影响

(一)非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非洲国家在政局渐趋平稳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但由于非洲不少国家基础薄弱,国小力单,自身储蓄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因此除了改革内部经济运行机制外,亟需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进行开发,并扩大出口,以繁荣经济。而冷战结束初期几年的动乱,导致外资流失严重,不少西方企业家和商人对非洲望而却步。因此,近两年西方官方和传媒开始重新认识非洲,对非洲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⒈机遇。首先,对非洲的重视或兴趣增加,可能给非洲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会:改善非洲投资状况,亦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特别是促进私人投资的增加。另外,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商业部门扩大非洲的进出口贸易。从而带动非洲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样,有助于减轻非洲贫困化趋势,遏制非洲在国际经济中日益边缘化的态势。

其次,从整体上讲,非洲国际地位下降的情况尚未改变,但非洲形势的好转有助于改变非洲政治地位低即“人微言轻”的境况,加上非洲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拥有的一国一票,特别是西方对非洲未来经济潜力的关注,实际上为非洲提供了在大国间回旋的余地。从而为反对大国干涉控制,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靠自身力量或非统等地区性组织解决政治冲突或矛盾创造了条件。

⒉挑战。第一,发达国家对非洲官方援助近些年本已有减少趋势,其中尤以美国为甚。今年,美国再次削减官方援助,尽管这原非政府本意,而是在国会压力下出台的。这表明一种动向,即发达国家从自己私利出发,只想捞取商业实惠,不愿承担联合国早已确定的援助穷国的义务。重经贸、轻援助,这将对非洲解决经济困难带来不利影响。非洲经济虽有好转,但困难仍然很多,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因此不可过于乐观。

第二,非洲发展之不平衡近年来已在扩大,而西方资金和商业机会更多地涌向那些先发展起来的非洲国家,虽可鼓励这些国家的进步,激发其他落后国家改变现状,但也可能造成最贫困国家与状况较好的非洲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带来非法移民等社会问题。而且对最穷国的漠不关心同样会危及非洲大陆的稳定与发展。

(二)西方大国在非洲的矛盾有所发展。

发达国家在非洲不仅政治上各有各的战略,在经济利益上更各有不同需要。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缺乏传统影响的大国极力打入法、英等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而后者则竭力欲保住其固有地盘,并将手伸向其他地区,就不免造成互挖墙角,彼此矛盾和利益冲突。如法国力图扩大与南非的关系而英国曾夺走在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开采合同。在大国矛盾方面,美、法间争夺尤为突出。美去年在法语国家召开美非高级会议,布朗访非时的讲话,以及1994年在卢旺达危机等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就可以明显证明这一点。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在非洲西西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还可能有所发展。夹在中间的非洲国家如处理得当,可以趋利避害,相反,则可能成为大国矛盾和争斗的受害者。

四、抓住机遇,推进中非关系迈向新的阶段

长期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就保持着友好和合作关系。中国一贯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同西方与非洲的关系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和目标。中国非洲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都曾饱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与剥削。共同的历史命运,使中国与非洲国家几十年间一直在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及国家主权、摆脱国际垄断资本的控制剥削、争取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今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双方同样面临着维护国家稳定,反对强权政治,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因此,共同语言很多。30多年来,中国对非洲的物质援助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已尽心尽力,而且中国的援助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这一点一直受到广大非洲国家的赞赏与欢迎。

当然,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非洲形势的剧变,也给中非关系提出了新问题。其主要在于:一方面,随着一大批非洲领导人的更替,一些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新人对中国尚不甚了解,甚至带有某种偏见,而中国对他们也需要了解和认识,这就有一个彼此增进理解,加强信任的问题。而且鉴于前几年冷战结束,美苏在非争夺消失及民主化浪潮给非洲造成的战略地位下降,使一些非洲领导人在西方压力面前处境艰难,甚至不得不听从于西方。另一方面,非洲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对我援助期望值很高,而我国力有限。正是在此情况下,台湾以金钱为诱饵,在非洲大搞“弹性”外交,企图以非洲为突破口,大搞外交承认活动,扩展其所谓“国际生存空间”,以达独立之目的。极少数非洲国家领导人受经济利益驱使,同台湾建立了所谓“外交关系”。这些都为如何巩固和发展中非传统友谊和合作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在新形势下继续扩大发展中非关系,我国政府也对对非政策做了必要调整,制定了经贸合作的新方针。这些政策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教领域,充分反映我国政府对同非洲发展关系的重视。这些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愿在国际事务中同非洲国家加强磋商,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奋斗;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发展同非洲国家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从目前形势看,我国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虽发展较快,但是仍很不够。1994年,中国与非洲的进出口贸易额仅占非洲贸易总额的1.34%,占我国进出口额的1.1%。我国经济发展很快,而非洲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很大,在经济上,双方互补性强。我国在近两年改革援非政策及对非经济政策后,中非经济关系正呈现新的良好发展前景。江泽民主席今年5月对非洲国家的重要访问, 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要从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对非洲工作,加大力度,坚决遏制台湾在非洲的渗透,中非关系就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标签:;  ;  ;  ;  ;  ;  

大国开始重新认识非洲_非洲大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