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观开腹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论文_冯建刚

冯建刚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8100)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观开腹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观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创面接触外界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076-02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因胆囊结石在胆囊颈部嵌顿,导致胆汁滞留阻塞胆囊管,或继发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疾病[1]。手术方法是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开腹手术是传统标准术式,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更新与临床经验的丰富,使急性胆囊炎也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本研究对120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按照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4岁,平均(49.15±7.38)岁;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5岁,平均(49.31±7.2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观开腹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头高足低,于右侧肋缘下斜行切开,切口长12cm左右,分离胆囊与周围粘连组织,充分暴露胆囊与三角区域,结扎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后,充分剥离胆囊,采取常规顺逆法切除胆囊。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高足低,左侧倾斜20~30°,右侧偏高,脐下开1cm弧形切口,置入10mm Trocar,建立人工气腹,压力12~14mmHg,继续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剑突下4cm处开1cm切口,为主操作孔,置入10mm Trocar,锁骨中线与腋前线各开5mm小切口,作为副操作孔,置入5mm Trocar,全面探查胆囊及周围粘连组织情况,胆囊肿大者需先用吸引器抽出积液减压。有粘连者,需先清除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显露胆囊及三角区域,切除胆囊。胆囊三角区域有水肿或胆囊壁增厚、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时,需给予刮吸分离解剖术,沿着胆囊颈部边缘,切开胆囊颈前后浆膜,分离胆囊管与胆囊动脉,钛夹夹闭并切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解剖三角区域,剥离胆囊床后彻底止血,经剑突下切口将胆囊取出,术中需根据三角区域实际情况采用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方式切除胆囊,电凝止血,观察创面渗血,置入引流管,由腋前线孔处引出引流管并固定,术后1~3d,若无渗液渗漏即可拔管。若有结石嵌顿,需用分离钳先将结石推送到胆囊处,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区域后,再切除胆囊。若术中有胆管损伤时,要及时中转开腹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3例(5%)并发症,对照组共11例并发症(18.33%),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胆囊炎往往伴有胆囊积液肿大、胆囊压力升高、胆囊壁增厚和水肿等,增加了胆囊壁钳夹难度,导致中术中易出血,影响术野,分离粘连组织时,又可能会会对胃肠与肝外胆管造成损伤,手术难度较大,因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兴起之初,该疾病为其禁忌症,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与临床技术的进步,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广泛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2]。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会造成较大创伤,手术时间较长,胆囊暴露部分接触外界时间较长,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会大范围损伤患者的腹部肌肉神经与血管,进而引发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腹腔内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不利[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借助于二维放大图像实施手术,有开阔的视野与光照度,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感染和肠粘连发生率低,术中于腹腔镜直视下探查腹腔内情况,能够探查到腹腔内细微情况,有效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美容效果更好,是目前胆囊良性病变首选术式[4]。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综上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创面接触外界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2):93-94.

[2]石恩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5,37(4):561-562.

[3]倪志强,贾晓玲.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96-97.

[4]龚箭.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17,2(5):61-63.

论文作者:冯建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与传统观开腹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论文_冯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