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

·供应链·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姚冠新1,2,范雪茹1,徐 静2 YAO Guanxin1,2,FAN Xueru1,XU Jing2

(1.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2.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 当今社会生鲜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了减少此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基于供应链视角研究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侧面暴露出生鲜供应链不同主体和不同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文章首先基于供应链视角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行回顾,然后从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的维度对相关文献归纳梳理、综述评价,之后提出现有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综述评价

0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的民生问题,不仅降低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危及了百姓的生命安全,而且制约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徐静,2018)[1],从侧面暴露出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奚雷,2017;王艳萍,2018)[2-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是指供应链各个环节或各个主体产生的质量安全问题。本文首先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我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基于研究深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三方面,再基于研究广度,从生鲜农产品不同分类、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三个方面,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综述评价,从而发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期以为政府、相关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提出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和提升我国生鲜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炉渣中的锌和锑主要来自于铅精矿、铅烟尘、锌浸出渣、铅冰铜以及铅原矿等含铅物料,因此,只要控制入炉前混合物料中的锌和锑,炉渣中的锌锑含量便得以控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顶吹炉技术人员根据电铅含锌锑、炉渣含锌锑及污酸污水含杂质等工艺生产要求,精心进行入炉物料的配料计算来确定混合铅物料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1 供应链视角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回顾

我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起源于食品安全研究。建国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是除“温饱问题”外最严重的民生问题之一。1974年,北京市卫生防疫站首次关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以食品添加剂为报告对象,回答了怎样使用食用色素(北京市卫生防疫站,1974)[4]。从此,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增长,并于2016年达到研究顶峰,中国知网收录文献达到7 413篇(见图1)。2000年的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率先在北京推出食品安全工程(张铁林,2000)[5],并聚焦于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此后,全国各地范围内开始推行食品安全工程并展开研究,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于2017年达到2 204篇(见图2)。不仅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学术关注度逐年上升,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学术关注度也逐年上升(见图3)。

图8和图9是有支护的围岩变形特性及力学分析结果。对比图6和图8可知,隧道开挖后大部分应力进行了释放,开挖边坡的位移在支护前后基本相同,水平位移支撑最大增加约0.1 mm,Y向位移最大约0.2 mm。这是大部分地面应力被释放,因为隧道的初始支撑由钢拱喷射锚支撑。后期的位移得到了控制,在支护之后,上部围岩的位移基本上没有变化。支护后,围岩的位移及应力应变分布基本与支护前相同,在支护后第二条控制性结构面以上坡体的位移较大,以下区域基本没有位移产生,第二条控制性结构面对边坡开挖后的变形起到了控制作用;第一条结构面以上坡体位移最大,这说明第一条结构面以外岩体变形最大。

(4) 极低易发区:面积为482.5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3%,主要包括研究区西部的元城至乔川乡部分地区、五蛟乡周边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主要为黄土低山丘陵区,植被较好,主要为林地、草地、耕地,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微弱,区内分布地质灾害点19处。

从研究深度来看,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有:(1)微观研究较少,研究深度不够;(2)定量分析较少;(3)缺少生鲜农产品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4)缺少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研究。

图1 食品安全学术关注度

图2 农产品质量安全学术关注度

图3 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学术关注度

基于供应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自供应链与农业首次结合(黄福华,2002)[6]以来,吴方卫(2004)[7]和黄祖辉等(2005)[8]相继提出了农产品供应链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从此国内展开了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又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基于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2 供应链视角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深度现状

(1) 果蔬类: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存在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检验检疫机制和质量安全体系匮乏、物流技术和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生产主体小且分散、质量管理体系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培养消费者安全意识、完善检验检疫机制、加强道德风险防范、发展冷链物流、建立信息可追溯制度、促进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运营等对策(王梦月,2015;陈雨薇,2015)[31,11]。沈敏燕(2017)[23]针对果蔬类农产品的生产源头质量安全问题,设计了冷链物流信息溯源系统,实现了冷链物流信息记录和查询。(2)肉类:为保障肉类质量安全并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需要构建涵盖原材料安全采购、全面质量管理、溯源管理、全程冷链管理和安全信用管理的肉类安全保障体系(邹同品,2009)[32],同步实行前移肉类质量检测关、增大问题肉类企业处罚力度、构建信息可追溯体系等具体措施(修文彦,2010)[33],并逐渐提升家庭成员对消费者购买无公害肉类的认同程度、信任程度、购买意愿和支付意愿(张蓓,2013)[34]。(3)水产类:邵征翌(2007)[35]分析了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战略、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战略、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水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选择战略、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战略等一系列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战略。

图4 深度研究维度概念图

2.1 宏观层面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现状的总结、问题的提炼和对策的提出。基于供应链视角分析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发现存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冷链物流系统落后、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质量安全标准缺乏、链上主体不成熟(赵芳,2010)[9]、链上监管缺失等问题(奚雷,2017)[2]。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发展冷链物流技术(李睿,2016)[10]、加强对供应链的监管、建立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提高主体成熟度并培养核心企业、建立流通质量安全标准、建立信息追溯制度等对策(陈雨薇,2015)[11]。此外,还有学者基于HACCP原理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构建以超市和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陈素敏,2017)[12]、发展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苟建华,2017)[13]等对策。

2.2 中观层面的模式、系统和体系机制研究

中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一些学者分析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基于核心企业视角,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模式分为源头控制型、加工控制型、流通控制型、终端控制型(张蓓、杨学儒,2015)[14]和营销控制型(党亚梅,2016)[15]。(2)质量管理系统。一些学者侧重系统构建,以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从过程质量集成系统出发,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钱莹,2007)[16]。(3)质量安全体系机制。一些学者基于不同视角、聚焦不同地区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保障体系。例如,申强(2017)[17]基于“互联网+”视角,谭立群(2012)[18]则聚焦河北省,构建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还有一些学者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雷勋平,2017)[19]和风险控制机制(孙立荣,2009)[20],以此来控制信息风险、合作风险和主体风险(王艳萍,2018)[21]

2.3 微观层面的信息可追溯、风险评估和行为策略研究

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信息可追溯。构建完善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十分重要,李慧良(2011)[22]从四类生鲜农产品出发,对现有的可追溯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沈敏燕(2017)[23]针对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冷链物流信息溯源模型,建立冷链物流信息溯源系统,从而提高果蔬类农产品的安全水平。(2)风险评估。识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质量安全风险可以预防并减少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王雪娇(2016)[24]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及其所处自然环境,建立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TOPSIS法评价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值。(3)行为决策。应用博弈模型,刘小兰(2015)[25]分析了收益惩罚共享契约对农户安全生产决策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作用;古川(2016)[26]研究了消费者质量识别与否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和价格决策的影响;而石金雨(2018)[27]则研究了原材料供应紧缺与否对农户和加工企业行为策略的影响作用。

兰州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和发展中城市,曾经面临能源结构不合理,大气污染及其严重的典范,能够在非低碳试点城市的情况下,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实现发展与治污的平衡,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一个良好样本,成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经验扩散的成功案例。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对精液参数对IUI结局的关系尚存争议,在行IUI过程中还是要充分考虑精子浓度、PR、PR+NP、TMS、PTMS等因素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然而, 本研究为小样本的单中心研究, 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 并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论证本结论。

3 供应链视角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广度现状

基于研究回顾和现状综述,本文进一步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从质量标准体系构建、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生鲜单品研究、生产主体安全供给、生产资料法律法规制定、加工流通环节法律法规制定、信息可追溯和信息共享等七个方面展开讨论。

图5 广度研究维度概念图

3.1 基于生鲜农产品不同分类的研究现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主体可以分为生产资料供应主体、生产主体、流通加工销售主体、消费主体(李季芳,2007)[36]。生产资料供应主体指售卖饲料、农兽药、种子、幼苗、化肥、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商;生产主体指生产、培育、种植生鲜农产品的农户、农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流通加工销售主体指进行初加工、流通配送、贮存、售卖等活动的商贩、超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农业龙头企业等。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干部保健中心高血脂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53~71岁,平均(62.00±7.36)岁。

随着供应链理论不断成熟,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细化,从宏观研究、中观研究逐渐发展到微观研究。基于研究深度,本章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讨论(见图4)。

3.2 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主体的研究现状

交通部、农业部将生鲜农产品界定为“新鲜水果、新鲜蔬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以及新鲜的肉蛋奶”等农产品。依据“生鲜三品”划分机制,又将生鲜农产品分为三大类,即果蔬类、水产类、肉类(朱仕兄,2013)[28]。这三类生鲜农产品具有不同的产品特点、供给特点和需求特点,所以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供应链(杨平,2008)[29]。不同生鲜单品研究重点不同且研究空间很大 (杨歌谣,2018)[30]

首先,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流通加工销售主体。陈素敏(2017)[12]从生产者、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贸市场四个供应链主体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而张蓓(2015)[37]进一步构建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研究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方向。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主体,核心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整体最优(张蓓、杨学儒,2015)[14]。孙立荣(2009)[20]以超市为核心企业,建立了基于超市检测体系的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及运行机制,而张蓓、黄志平(2014)[38]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意愿模型,实证研究了农业企业能力等8个因变量对质量安全控制意愿的影响。

3.3 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同环节的研究现状

此后对该目标用户进行发言的抓取,获取发言147条。并通过snownlp的sentiment功能计算其发言为positive的概率。该用户发言情况,使用SNS时间与发言长度的绘图表示如图4所示。该图纵轴为发言字数,横轴为发言正面的概率,数值点色调的冷暖表示使用SNS的时间(冷色调为过去使用,暖色调为最近使用)。可以看到用户发言长度主要分布于200字以下区间,其中长发言的均偏向于正面,且在该用户刚刚接触SNS时发言较多,发言在1.0及0.2两个数值处较为密集。而随着使用的增多,暖色调主要出现在0.4至0.8区间。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包括供应、采购、生产、加工、流通、贮存、销售和消费等环节(李政,2013;张蓓,2015)[39,37],这些环节均可能造成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王雪娇,2016;韩美贵,2007)[24,40]。所以,为了保证最终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全程控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陈素敏,2017)[12]

生产资料的供应和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培育、种植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起始环节,起始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最容易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例如“添加激素的鸡饲料”、“瘦肉精”、“果蔬农药超标”等事例;加工、流通、贮存环节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中间环节的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例如“硫磺银耳”、“人工无骨鸡爪”、“硫磺生姜”等事例;销售环节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环节,不干净的销售场所也会对生鲜农产品造成二次伤害,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造成质量安全问题。所以,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最主要环节是源头生产,其次是加工、流通环节,最后是销售环节(文晓巍,2012)[41]。针对流通环节,邓俊淼(2006)[42]提出了两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分别是:以企业化为批发市场和超市为核心企业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了解决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制约因素,孙春华(2013)[43]建议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建设基础设施、完善行业标准、培育冷链物流,而相关企业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培养专业人才等。

从研究广度来看,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缺少生鲜农产品单品的研究;(2)缺少生产主体的安全供给的研究;(3)缺少生产资料供给方面的研究;(4)缺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具体研究;(5)缺少国家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6)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以及研究的滞后;(7)信息可追溯以及信息共享研究不够深入。

4 研究展望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任何环节和任何主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奚雷,2017)[2]。所以,一些学者从供应链不同主体、一些学者从供应链不同环节、还有一些学者从生鲜农产品不同种类出发,分别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基于研究的广度,本章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讨论(见图5)。

4.1 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鲜农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生鲜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立在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构建明确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生鲜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普及,进而实现质量安全责任制度。

4.2 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

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2014至2015年期间,有471项输日农产品因违反《日本食品卫生法》,遭到废弃、退货等处理,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6.5亿美元以上(蔡宁宁,2017)[44],质量安全问题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贸易损失和生鲜农产品的浪费。我国应逐步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贸易国家质量安全标准接轨,指导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降低生鲜农产品的贸易出口壁垒。

4.3 生鲜农产品单品的研究

生鲜单品产品、供给、需求特点不同,形成的供应链具有差异性,质量安全研究重点具有差异性。为解决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就要针对具体生鲜单品供应链进行研究。

4.4 生产主体的安全供给研究

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预警、控制和管理十分重要。现有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多集中在链上的核心企业,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但是却忽视了源头生产主体的重要作用。质量安全控制不仅仅是核心企业的责任,生产主体也应该负责起安全供给责任。

4.5 生产资料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

完善生鲜农产品生产资料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可有效从源头抑制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资料是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因素之一。现在很多生产主体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使用有毒有害的农药、兽药。国家关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资料控制的政策法规较少并落实不到位,导致有毒有害农药、兽药泛滥于市场,生产主体购买行为得不到管制,造成最终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4.6 供应链中加工、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严格管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加工流通环节可以维持生鲜农产品市场秩序。由于生鲜农产品的产品特殊性质,加工流通环节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所以,加工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4.7 信息可追溯以及信息共享研究

信息可追溯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信息断链造成的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供应链构建和协调的前提。信息不共享将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协调,进而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所以,未来应该重点研究信息可追溯和信息共享公开。

参考文献:

[1] 徐静,汪思婷.江苏生鲜农产品供给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新疆农垦经济,2018(7):42-48.

[2] 奚雷,武刚强,郝世绵.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9):66-69.

[3]王艳萍.农产品供应链中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探析[J].社会科学,2018(6):52-61.

[4]北京市卫生防疾站.怎样使用食用色素?[J].环境保护,1974(6):3.

[5] 张铁林,高文永.提高农产品质量 迎接“入世”挑战 北京率先推出食品安全工程[J].农村工作通讯,2000(5):8.

[6]黄福华.物流供应链与农业产业化[J].民族论坛,2002(8):45-46.

[7]吴方卫.从田间到餐桌的延伸——打造都市农产品供应链[J].上海经济,2004(2):18-19.

[8] 黄祖辉,鲁柏祥,刘东英,等.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9-13.

[9]赵芳.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0,33(8):86-88.

[10]李睿.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商论,2016(10):15-17.

[11]陈雨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食品质量安全研究[J].商,2015(33):264.

[12]陈素敏,常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13):358-360.

[13]苟建华.拉美国家出口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以巴西、阿根廷、智利为例[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68-69.

[14]张蓓,杨学儒.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多维模式及实现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46-51.

[15]党亚梅.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2016(17):119.

[16]钱莹,王慧敏.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管理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10):32-35,56.

[17] 申强,董磊,庞昌伟,等.基于“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2):219-225.

[18]谭立群.河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33(4):71-76.

[19]雷勋平,Robin Qiu.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242-249.

[20]孙立荣,梁颖,刘贤金.超市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09(6):396-397,425.

[21]王艳萍.农产品供应链中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探析[J].社会科学,2018(6):52-61.

[22]李慧良,文晓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209-212.

[23] 沈敏燕.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溯源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4]王雪娇.基于质量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5]刘小兰,张悟移.基于收益与惩罚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与协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53-60.

[26]古川,罗峦.消费者质量识别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和价格决策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6,28(12):225-234.

[27]石金雨,金鹏.考虑原材料供应约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8,20(3):70-78.

[28]朱仕兄.构建生鲜三品供应链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19):68-69.

[29]杨平,乔雯,易法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新模式探析[J].商业时代,2008(6):16-17.

[30]杨歌谣.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8,41(9):100-104,118.

[31]王梦月.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5(46):90-91,97.

[32]邹同品,陈湘来,杨朝晖.基于食品供应链的肉类工业质量安全体系研究[J].肉类工业,2009(11):27-29.

[33] 修文彦.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

[34]张蓓,黄志平,文晓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下的无公害猪肉购买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13(7):143-150.

[35] 邵征翌.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6]李季芳.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7(1):17-19.

[37]张蓓.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15(3):147-153.

[38]张蓓,黄志平,杨炳成.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意愿实证分析——基于广东省214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4(1):62-75.

[39]李政.农超对接中农产品安全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3(2):233-237.

[40]韩美贵,周应堂.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几个关键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3686-3689,3696.

[41] 文晓巍,刘妙玲.食品安全的诱因、窘境与监管:2002~2011年[J].改革,2012(9):37-42.

[42]邓俊淼,戴蓬军.供应链管理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6(23):185-188.

[43]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44]蔡宁宁,孙艳香.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以香辛类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7,30(6):51-55.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earch of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Review and Prospect

(1.School of Management,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China;2.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China)

Abstract: The safety incident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oday's society are frequent,and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serious problems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 China.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security incidents,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graduat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veal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subjects and different links of the fresh supply chain.Therefore,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and then summarizes and evaluat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research depth and research breadth.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and finally forecasts the future research priorities.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e;supply chain;quality and safety;review an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100(2019)09-0127-05

收稿日期: 2019-05-2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3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3213)

作者简介: 姚冠新(1961-),男,江苏启东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扬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范雪茹(1994-),女,吉林白城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徐 静(1990-),女,河南信阳人,扬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标签:;  ;  ;  ;  ;  ;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