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学校和校长应该“捆绑”吗?_名校论文

著名的学校和校长应该“捆绑”吗?_名校论文

名校和名校长该不该“捆绑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该不该论文,名校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家讨论

蒋国华(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民进北京市委秘书长)

陈永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主任 教授)

孙兰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

名校长不应频繁更换

蒋国华:从管理规律角度看,一名优秀的校长可以从本岗位上培养,也可以直接选出。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机制,能保障优秀的人当上校长,最好是懂教育又有经验的人。

名校和名校长“捆绑建设”,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校长成长过程,或者说是学校建设中一个非常具体的侧面。在现实生活中,有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好的校长,也有干不好的校长。现代文明社会的民主机制,就是要保证校长在一个岗位上,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发挥他的作用。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哈佛大学的校长就有当好几十年的。

孙兰芝:名校校长是一面旗帜,起根本作用,他的办学理念、人格魅力、管理风格等奠定了名校的根本基础。名校如果没有一名好校长是不可想象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赞成这种说法,名校和名校长应该共同培养。一名校长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不可能成为名校长;一旦成了名校长,就很快离开这所学校,这样频繁更换,不如一名有经验的校长在一所学校长期经营好。在美国,一名校长在一所学校工作的时间都很长,没有年限限制,学校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实践积累的过程。

可以借鉴灵活的轮岗制

蒋国华:好校长不一定全靠大量经验的积累。单纯靠积累成为名校长,需要好几十年的时间,并且也不会再有太大的发展。有才能而且又勤奋的人是可以尽快成长为好校长的。因此校长的任期制是一种平衡,既考虑了民主的进程,又考虑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陈永明:名校长和名校是否捆绑建设,一名校长一直管理一所学校好还是不好,应具体分析。从当今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一名校长长期在一所学校任职,有利有弊。

国外对校长和教师,都有一个制度性的轮岗制,在一所学校不太可能做满两届或三届。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既然是名校长,就应该是一名有能力的校长,在这所学校能创造平台,为什么在其他地方不能创办?这样就从制度上建立了一个灵活的轮岗制度。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前段时间我们帮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评判条例,这里也包括对校长的评价。国外对校长实行的制度性轮岗,在中国,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如果真要实行教育信息化,就是势在必行的。

名校长支援弱校可尝试

蒋国华:让名校的校长去扶持相对较弱的学校,作为一种政策手段可以尝试,但绝对不能推广。有的名校长离开名校可以开创另一番事业,有的名校长离开名校也可能什么事也做不成,所以要因人、因事而异。

孙兰芝:名校长支援弱校要看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要想考虑均衡发展,追求公平,支援弱校是必要的。北京也有一些类似的做法,如育才学校的校长就调动过好几所学校,每到一处对改变学校的面貌都有很大的作用。从改变薄弱环节方面考虑,这种做法有其价值和道理。

鼓励开拓型校长的涌现

陈永明:开拓型的校长成就新型名校。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影响到教育领域。这种影响体现在建校方针、教育理念等方面日益多元化。我们不应只有一种模式,有经验型的校长,也要有创新性、开拓型的校长。

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鼓励校长不断开拓创新,不仅要借鉴先进经验,更要分析新形势。新型校长不是满足工业化时代标准化、示范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考虑如何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以及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冲击。

校长观点

钱红石(北京前门小学校长)

钮小桦(北京二中校长)

校长“常驻”有利学校发展

钮小桦:校长的成长有几个阶段:适应期、成熟期、巅峰期等。因此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培养出一名比较成熟的、有思想、有经验、能驾驭各种情况、并使自己的学校有大发展的校长。

一名校长如果能长时间工作在名校,对名校的发展还是有利的。校长的工作不是一两年就能见效的,特别是一些改革创新的东西。校长在制定一所学校的发展规划时,最少是三年,一般是三到五年,还要逐年落实,可能需要六年、九年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多工作要经过摸索、实践,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东西。同时,要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并不是说不管什么样的校长,只要呆得时间长,就一定能搞好。

钱红石:名校的形成有一个比较长的建设过程,而且名校的建设有其文化底蕴,包括校训、办学思想等。这一切又同校长这一校之魂息息相关。所以名校校长经常更换,不利于名校的发展。

弱校成长不要完全依靠名校长

钮小桦:名校给校长创造了很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机遇,因为名校有很好的传统、基础和鲜活的经验。一名校长如果能接手名校,就为他成长为名校长创造了条件。当然,前提是这名校长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校长的流动在国外比较普遍,但是它必须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体制和具体情况。基础薄弱的学校并不能完全依赖名校长的作用,教育投资、教师队伍等都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校长的作用很大,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校长再能干,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师队伍也不行。

打造名校需多种因素

钱红石: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能发现人才。只要有能力,就应该让他发挥才能。但不是所有的校长都能把名校办好,名校和名校长之间相互依存度很大,原来讲“校为师名,师名校名”,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可以让有个性特点、有很好办学指导思想的名校长去建弱学校。但要建设一所好的学校还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说一名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必须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应适应这个大环境。一名校长再有思想,办学理念不符合大的时代要求,肯定是没有作为的。

所谓地利,是指教育行政部门的开明领导和支持很重要。再好的校长,你给他的学校连最基本的条件都没有,他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教育不均衡,有些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支持和资源分配不平衡,越好的学校,越在资金、政策、荣誉方面给得多。人为培植的因素很多。这样建设名校并不好。行政部门的领导应根据学校教育的布局选择近的、周边的地区进行集团办学,打造名校效应。因此地利很重要。

所谓人和,就是校长要带出一个好的集体、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只有三者都具备了,才能打造名校。

背景

校长频繁流动不利学校发展

在上海召开的“三名创建”校长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指出,中小学创建名校需仰仗校长长期耕耘,名校和名校长应该长期“捆绑建设”,共同成长。

校长对名校建设举足轻重,如果调动频繁会使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缺乏连贯性,这一论点已得到许多校长和专家的支持。造成校长调动的原因,有时是一些校长刚做出点成绩就另有重任,有时是学校之间交流互派。郭永福指出,品牌学校建设靠校长的努力,没有三五年工夫不可能看到努力的成效,频繁调动可能让学校刚确立的制度流于形式,品牌效应也难以形成。

郭永福的另一发言内容也引起校长的共鸣,因为年龄限制,不少老校长不得不让位。许多专家认为,校长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职务,做的年限越长,越有经验,年龄限制让他们过早就无用武之地。上海杨浦区某高中的校长表示,从公办学校迟下来的老校长在私立学校都是宝,哪所知名私立学校没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校长?

“让名校和校长保持相对稳定,对名校建设很有意义”,杨浦区教育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阎云飞)

相关链接

四类“名校长”

我国基础教育界有四类“名校长”:

第一类是学校有名、校长无名,校长是因学校“有名”而有名。比如通常人们介绍:这是××学校的校长×××,而如果没有前面的学校,人们便不会认识后面的人。

第二类是学校有名、校长也有名,但校长和学校的名气相互独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调一名优秀校长或特级教师到一所名校当校长。

第三类是学校有名、校长也有名,但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二者在共同的“名气”建立和生长过程中实现了共同的发展,即名校培养名校长、名校长促进名校腾飞。

第四类是学校无名校长有名。这就是名教师不一定适合当校长的最好例证,在校长个人的专业优秀和学校办学质量滑坡之间出现了不平衡。

当前,我国以第一类“名校长”最多。

标签:;  ;  

著名的学校和校长应该“捆绑”吗?_名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