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数学学习方法论文_刘家良

浅谈高考数学学习方法论文_刘家良

刘家良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

摘 要:数学是高考的重头戏。但不少同学总觉得数学题目花样繁多,防不胜防,也感到时间的投入与学习效率不成正比。特别是数困生考生总感觉数学难。本文针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提出的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实用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各位同学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数学;学习方法

我们从考纲那里知道,数学高考目的在考查我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数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这三个方面仍然是高考冲刺阶段的第一要务。由于大家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可以以核心思想方法的复习为载体,将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方面的基本技能、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以线、面、网的形式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回归,以便我们在头脑里形成非常清晰的知识系统体系,才能在解题中顺利地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1]。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是数学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大大提高的过程。

高三作为高考的冲刺年,数学的备考和学习的方法法已不是一个秘密武器,而是将一些平时的老师的要求做好、做实,经过几年的高中数学学习,我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探索,把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各位同学提供参考,有所启发。

问题一:基础知识不清楚,掌握不牢固

不少同学复习时曾多次因低级失误而在考试中无谓丢分。比如:公式中的正负号记错了,线面的夹角用向量法求解,最后取锐角或直角等,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

建议:强化基础知识,弄清关键概念,重点记忆易混点。建立自己的基础知识本,对通过考试暴露出来的易错知识进行有效总结记忆,每次考试前阅览一遍。以课本为主,以章节为单位,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加深印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从而真正做到对基础知识胸有成竹,烂熟于心。

问题二:数学思想不理解

同学们把老师讲的题都认真做了笔记,没有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如果我们认识不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做题就不会触类旁通。这个能力是要我们平时认真总结才能积累下来的。

建议:对我们的高中教材中的常见数学思想进行学习总结。

我们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推理思想等[2]。对于每一种思想,都要找一些典型题目做一下,并结合数学思想加强分析,整理到笔记本里,这样就会清楚每一种思想适合哪一类题目,对于解题有很好的作用。

问题三:做题思路不清晰

不少同学有这种感触,做数学题就像理一团乱麻,已知条件、数学定理、公理等不知哪个先用,哪个后用,哪个该用,哪个不该用,这个顺序就是解题,思路不清。

建议:分清已知和求解结论(即条件和结论),逐步把条件转化为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个现象主要反映在做考试中的大题。针对大题,三解函数、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函数及导数应用等六大题型,针对每一题型,做一些典型题,并总结做题思路。如:圆锥曲线题,一般会有两条主线条件(或明或暗),只要抓住两条主线,分别列方程,并将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就可以解出来了。

问题四: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不强

现在的电子计算器普及了,中考数学、理化都可能用计算器,而高考不让用计算器,我们平时作业和练习用了计算器,自然计算能力不足,在考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易出错。这个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因为数学老师肯定会在平时有这方面的要求。

建议:若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尽量心算和口算,复杂的运算。在做题时也应化简观察特征再算,平时的限时训练也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问题五: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部分同学平时练习,总喜欢做一题就看同桌是不是也是这个答案,答案一致接着做,不一致就开始讨论,无时间概念,影响解题速度。

建议:平时做题就当高考实战,这样选择、填空题才有妙招。

平时的训练,模拟时给自己规定时间,全身心投入,不受外界干扰,逐步锻炼,慢慢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选择填空题可以不用方法求解,据题意可用,特殊值,数形结合,排除法等方法解题,又准又快,在平时应留心观察,用心总结,寻找合理简洁的解题思路。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足的时间。

问题六:考场心理素质差,遇到新变化,不能临场发挥

高考数学试题与近几年试题比较有了新的变化,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解答题中没有平时的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的顺序出题,而是把立体几何放在第一位置。除了题型位置的变化,还包括出题角度的变化。比如三角函数考查课本必修4的一道例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不少同学就会立即不适应,并且神经紧张起来,不是平时试题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建议:平时做题应强调怎样面对考场上发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遇到新的题型,仔细读题找到问题核心,因为它不可能超出教材,必然与课本有关联。在平时的训练,应做一部分新题拓展我们自己的视野,以便在考场能灵活处理新问题。不管是审题还是计算,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因为前面的题目不会而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如果你一直瞻前顾后,精力分散,所有题都有丢分的可能。学习没有捷径,必须掌握技巧和方法,坚定“天道酬勤”的信念,经过切实的努力再加上技巧,成功便有可能为你所得。

只有具备开放意识的同学,才有创造意识。而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深入改革,这种意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价值[3]。而本文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信。高三的人生,苦甜酸辣尽在其中,勤学而苦思,让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拼搏一个光辉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4.

[2]余广泉.数学思维品质在解答中学数学问题中的表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78.

[3]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12.(4):39.

论文作者:刘家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浅谈高考数学学习方法论文_刘家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