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张虎梅论文_张虎梅

张虎梅

(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面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平均天数为(18.32±3.52)d,治疗组患者治疗的平均天数为(12.25±2.78),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推拿合中药治疗面瘫可以明显的减少治疗的天数,而且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85-02

面瘫也称为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管和茎乳突孔内神经干发生水肿、缺血而引起的面部神经变性,从而导致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此病,多发于夏、冬两季[1]。本次意在研究针灸推拿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共收治了面瘫患者80例,随机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10~59岁,平均年龄为(36.2±3.5)岁;治疗组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2~60岁,平均年龄为(35.8±3.3)岁.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组 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内服综合治疗

(1)针刺治疗:针刺选穴:患侧面部阳白、太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牵正、大迎、翳风、双侧合谷、太冲、丰隆等穴。针刺操作:取75%的酒精棉球,在上述穴位上进行常规消毒,阳白用1寸30号毫针沿皮平刺0.3~0.5寸,不提插捻转,以得气为度。太阳、四白、牵正、大迎用1寸30号毫针直刺0.3~0.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斜刺1寸,合谷、太冲穴用1.5寸30毫针直刺0.8~1.0寸,太冲、内庭、合谷穴用泻法,其他穴位用平朴平泻法。频度为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针刺时结合TDP神灯照射患侧耳后及面部[2]。

(2)推拿治疗:先以提拿法放松颈项部肌肉3分钟,再自①攒竹→阳白→头维→太阳→下关→牵正→大迎→承浆;②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四白→迎香→颧髎→颊车→地仓→承浆两条线以一指禅推法推拿患侧面部15分钟,手法要求轻灵、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舒经活血,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舒经活血,促进面神经恢复[3]。

(3)中药治疗:内服:复方面正康(自拟方)处方:壁虎10g,僵蚕15,白芥子6g,白附子9g,全蝎6g,地龙10g葛根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白芍5g,荆芥10g,防风10g,黄芪45g,当归12g,钩藤10g,白芷10g,甘草8g,赤芍12g,羌活10g作用:补益气血,疏风散寒,化痰祛瘀。用法:上方浓缩提炼精制成胶囊,每粒含量0.5g,一次口服5粒,每天3次,10天1疗程。操作:常规针刺后:首先接通电源,检查华佗牌SDZ-V型电子针疗仪是否正常通电,工作调频按钮是否调至“零”位。其次将电针接在阳白、太阳,四白、下关,大迎、翳风上。然后在打开电源开关,将频度调至2左右,采用疏密波,依次打开调频按钮,调到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一般每次通电20分钟,每日一次。电针疗法是采用现代发明的电子针疗仪与传统针刺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1.2.2对照组 采用单一针刺治疗针刺选穴:患侧面部阳白、太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牵正、大迎、翳风、双侧合谷、太冲、丰隆等穴。针刺操作:取75%的酒精棉球,在上述穴位上进行常规消毒,阳白用1寸30号毫针沿皮平刺0.3~0.5寸,不提插捻转,以得气为度。太阳、四白、牵正、大迎用1寸30号毫针直刺0.3~0.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斜刺1寸,合谷、太冲穴用1.5寸30毫针直刺0.8~1.0寸,太冲、内庭、合谷穴用泻法,其他穴位用平补平泻法。频度为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针刺时结合TDP神灯照射患侧耳后及面部。

1.3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表情自如,饮食正常;显效:面部表情基本正常,有呲牙是有轻微的口歪或轻度鼓腮;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谈笑时仍会出现口眼歪斜;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治疗天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平均天数为(18.32±3.52)d,治疗组患者治疗的平均天数为(12.25±2.78),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所谓面瘫是指面部的肌肉出现瘫痪,主要指表情肌出现了麻痹现象。面部神经麻痹属于脑神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临床将其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其中,中枢性面瘫主要是指患侧对侧皮质-脑桥束受到了损伤,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此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仅颜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且常伴随患侧偏瘫[4]。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患者脑桥病变、小脑脑桥角受到损害、面部神经管邻近部位发生病变、茎乳孔意外发生病变等。面瘫在中医上认为是由于经络空虚,热毒或风寒趁机侵袭面部经络,导致血气阻滞、经络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致病。其治疗的原则为祛风化痰、通血活络、调理经络、补虚益气。针灸通过对相应穴位的针刺,通过对经络的刺激增强面部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加速血液循环,以便炎症渗出物更快的被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拿可以促进面部血液的循环,促进炎性介质的分解,加速局部炎症的消退,促使受损的神经和肌肉尽快的恢复[5]。中药方中的全蝎、僵蚕、蜈蚣具有祛经络中之风的作用;白附子可痛经活络、祛除风寒、解痉化痰,是方中的主药;当归、白芍、川芎具有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以上诸药联用可达到解痉通络、祛风驱寒、痛经活络的作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面瘫可以明显的减少治疗的天数,在治疗效果上也有不错的提高,比单纯的应用针灸、推拿治疗要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凤霞,王春雷.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7):125-126.

[2]杨旺.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多例临床观察[J].保健文汇,2016(3):89-90.

[3]石林丽.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2):18-19.

[4]宋开胜.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9):196-196.

[5]马春花.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10):78-79.

论文作者:张虎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张虎梅论文_张虎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