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论文_杨琦

浅析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论文_杨琦

陇县国有固关林场 陕西宝鸡 721200

摘要: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归根结底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活动对生态产生不良影响,人们对于生态的破坏已经超出了大自然可以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当前我国缓解环境压力,稳定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就是植树造林。但实际造林时由于树种单一而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或者人类行为对于树林的破坏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使植树造林发挥最大效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植树造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植树造林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气候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尤其是全球变暖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重大影响。如病虫害频繁发生,不断有新的害虫出现,给种植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等。而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排放的各种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因为森林面积锐减,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不足。而植树造林则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增加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改善气候条件。由于森林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而植树造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树木的枝叶可以减缓雨水流下的速度,经过地面的草根、树皮、落叶缓慢渗入地下,而树根可以不断吸收蓄存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另外,树木还可以吸附有害微粒,如烟尘中的碳、硫化物,降低空气中的尘埃;树木还是细菌的消毒站,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可以通过松、樟、榆树等分泌的杀菌素来杀灭。以上这些都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作用。植树造林不仅仅是为了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他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我国的黄土高原就可以说明植树造林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树木全身都是宝,它的呼气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枯枝落叶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树木本身具有经济价值等。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对沙尘暴的防治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二、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

1、播种植树造林法

播种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植树造林技术,播种法植树技术就是通过直接播种树木的种子来实现植树的目的。在植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械或者人工来将种子播种。播种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技术含量低并且操作难度低播种的成本低,因此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播种法在一些大面积的林地栽种中有效较好的应用,因为其播种时方便快捷,并且操作难度与工作量低,因此能够较快的完成播种任务。在实际的应用中,以播种法进行植树造林时,一定要控制好具体的播种细节,如果在播种时不控制好播种的方法,将会使播种的质量受到影响。一些林场在利用播种法进行植树时不重视细节的处理,对于播种的方法、播种的时间、播种的位置以及播种的密度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导致播下的树种大量的死亡,存活率极低。因此在实际的播种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细节的处理,控制好每一个过程,最大程度上确保播种的质量。

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以树木的根、干、枝等健康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包括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蘖造林等。这种造林方法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因为其对树种有着特殊的要求,只有树木器官生命力极为旺盛的树种,才能使用这种方法造林。分殖造林法虽然使用面较窄,却有着诸多的优点。首先,操作简单、成活率高。能用这种方式造林的树木,其生命力极强,一般都能生根发芽。其次,节省幼苗培育时间和精力,成本较低。再次,造林时间灵活,树木生长速度快。下面以插条法和插根法为例,介绍分殖造林法的具体应用。插条法和插根法造林,一般都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插条法选择粗度约为1.5~2.0cm,取30~40cm插穗,在控制树木距离和选择扦插深度的基础上进行扦插操作,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而插根法则是选择粗度为1cm以上且长度为15~20cm的根,然后挖出直径为20cm、深度为30cm的坑,将插穗以45°角倾斜插入土壤中,掩上土即可。

3、植苗栽培法

植苗栽培法就是将已经成型的幼苗进行栽植,即运用一定的工具将合格苗进行带根挖掘后运输到需要进行植树造林的地区进行树木种植,阔叶树种苗木栽培前,幼苗采用现代科技ABT、蘸泥浆、消毒等来处理根系,以确保幼苗的成活率;针叶树种大多采用容器苗进行植苗造林,优点苗木成活率高,缺点费工、费时。

三、植树造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造林条件和规模,提高植树造林水平

在植树造林中,首先要明确造林条件与造林规模,充分调研,对周围环境与气候条件有足够的了解,提前做好准备,相应的加大财政支持。各地方政府、单位及个人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水平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各地方负责部门与机构要开展知识宣传,逐步提高专业人员及周围居民的植树造林水平。要积极开展专业人员的培训活动,开展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加强国家科研机构与国外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要鼓励技术人员加强研究,培育优质树种,从根本上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加强对已种植树苗的监察备案,使得各地方无论从数量上的精确性或品种上的合理性上都能选择出最优解。

2、植树造林时间的选择

造林实践时间的合理选择与安排,同样是植树造林方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合理的安排植树造林时间有助于提升人造林的成活率,保障其高质量、高效率的成长。例如,北方的造林时间多以冬末和春季为主,栽种的天气一般以阴雨天或雨后晴天为宜,用以保障树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

3、加强树木养护

在进行树木的养护之前一定要先做好相应的养护计划,制定完善的植树造林计划,最大程度上确保养护的质量。在养护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苗木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北方地区,在山地造林,苗木生长旺期,杂草生长盛期,每年应采用幼林抚育进行施肥、割草、扩盘等,有条件的造林区可以浇水,平原地区的绿化苗木,在浇足水的同时,可以给林木挂吊针、喷洒林木逆制剂等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同时要做好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4、加强后期监督管护工作,强化部门职责

植树造林的各个阶段对于成功造林来讲都非常重要,但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理”,植树造林最重要的是日后的监督管理。近年来植树造林在各地快速发展,虽然态势迅猛,但也产生了诸多潜在问题。后期的监督管理往往难以跟上,导致树苗“植而不活”的现象。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强相关部门对于该项事业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持,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周围农牧地区,要重点巡查,防止牲畜蚕食树苗、草根。各政府部门之间要明确职责划分,各司其职,防止互相推诿,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

5、加强全民对植树造林的重视

植树造林工作不只是国家或者当地政府的工作任务,森林资源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植树造林工作应该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需要社会各界都参与其中,大家齐心协力重视植树造林任务。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普及植树造林的必要性,并且分析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社会各界都需要配合植树造林工作的完成。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植树造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植树造林的主要方法与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志宏.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5,08:62.

[2]霍九龙.植树造林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及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8:99.

[3]陈爱武.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4,18:142+102.

[4]何庆玲.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方法分析[J].现代园艺,2014,16:61.

论文作者:杨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浅析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论文_杨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