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乡村规划在盘锦市新农村改造中的应用-以盘锦市双台子区友谊村为例论文_胡静

宜居乡村规划在盘锦市新农村改造中的应用-以盘锦市双台子区友谊村为例论文_胡静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 110006

摘要:农村的建设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逐渐将建设重点从大城市转移到城镇和农村的建设上,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城乡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关键词:生态景观控制 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农村环境整治 设施完善提质

1.1背景

近年来,随着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展开,国家逐渐将建设重点从大城市转移到城镇和农村的建设上,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盘锦市政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要求,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把建设宜居乡村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争用2年到3年时间,把盘锦的农村逐步建成“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传承历史、富庶文明”的宜居乡村。

1.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 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使农村环境整治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相结合,设施完善提质、宜居示范创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统一,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城乡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3 规划原则

1.3.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本地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与其他村子趋同化。

1.3.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

1.4现状概况

1.4.1区位与交通条件分析。友谊村隶属于双台子区陆家镇,为镇区所在地,该村西北靠太子河,南邻陆家村,东临盘海营高速公路,距盘锦火车站10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盘锦口10公里,距市外环1.5公里。中新线由北向南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环境优越。

1.4.2现状概况。友谊村村域面积390公顷,人口1287人,友谊村下辖3个村屯,分别为友谊村、大西坨和鲜族屯。陆家镇友谊村以水稻种植为主,兼有鱼蟹养殖、家庭畜禽养殖。村子集镇经济较为发达,公共设施建设良好,村内第三产业初具规模,有农业银行陆家信用社、网通陆家支局、农电所、敬老院、陆家学校、派出所、卫生院、自来水厂、水利站等。2014年全村总产值为2004.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100元。

1.5规划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设施完善提质”、“宜居示范创建”三大系统工程建设,治理农村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污染,改造道路、绿化、厕所等设施,完善农房、给水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到2017年,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宜居达标任务;到2020年,完成“宜居示范村”的创建工作,达到“生态宜居村庄美”、“业兴富民生活美”和“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宜居示范村建设目标。

1.6规划期限

宜居乡村建设规划规划年限2016--2020。

1.7规划范围

根据友谊村发展建设需要,确定规划范围见村庄用地规划图,其中,友谊村面积为128.51公顷;大西坨村面积为 7.06公顷。

1.8 村庄定位与发展

1.8.1定位。

根据陆家镇总体规划(2014-2030),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的原则,确定友谊村为以农业为主,从事民俗旅游为辅的农业整治型中心村。在远期随着双台子区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人口向陆家村方向和双台子市区迁移,适度控制其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8.2产业发展。根据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发展特产养殖业,并组团式发展,聘请专家指导,形成高产高效到特产养殖体系。结合现状朝鲜族聚集区到特点和鲜族文化美食特色,发展民俗体验式农家院,但由于目前鲜族屯位置距离主要交通干线中新线较远,并且需要穿过大西坨才能到达。并且鲜族屯自身村庄所剩居民不足10户,环境和房屋设施等比较陈旧破落,与其在原址上翻新建设不如与大西坨合并发展,不仅解决了自身区位上的不足,村庄更有集中发展到优势,在宜居村庄建设和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更便利。

1.8.3 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村庄全面规划和改造,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建成具有完备的生活功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现代的服务体系的现代生态新村,在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优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盘锦村庄规划建设新模式、新机制。

1.8.4 建设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友谊村建成结构合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宜居示范村。

1.8.5村域发展结构。村域发展,撤并鲜族屯和大西坨组成鲜族和大西坨组团,以友谊村和鲜族屯为双核,以中新线链接两个组团发展,形成“三带、两心、多片区”的生态田园格局。

三带

中新线——为村庄的主要发展带;链接鲜族组团和友谊村组团,形成整个村庄的发展带,同时是主要交通纽带对于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鲜族屯内部发展轴——为链接鲜族屯与中新线的发展轴。

陆任线发展轴——链接友谊村和任家村的发展轴

任家村目前大力发展无水栽培和采摘农业旅游,发展形势大好,延陆任线链接两个村子可以起到协同发展的共荣态势。

两心——是指以镇政府形成政治、文化中心验;以鲜族屯组团形成的民俗体验农家乐中心。

多片区——是指村域形成的多个功能片区,包括居住区、传统农业产业区、特产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区、河蟹养殖区。

1.8.6村域功能分区。根据村域自然环境、适建用地分布、对外交通状况及现状产业特点,将村域主要划分成基本农田产业区、鱼蟹养殖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区、特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区等。

1.8.7 生态景观控制。在友谊村村庄规划过程中,注重对田园风光的保护利用,从“村、水、路、田、林”五个方面下功夫,打造“露水、秀村、融绿”的特色田园风光。

1.村:在保护村落传统建筑同时,将街道空间融入自然元素,与民居形成绿植互动,打造自然生态、有历史痕迹的新型村庄。

2.水 :水是整个盘锦最直接的乡土资源,充分利用水系资源,打造田园景观,实现经济、水景、生态三位一体。

3.路 :采用当地材料改造提升村庄道路,与村庄整体风貌相一致。

4.田 :友谊拥有大量的基本农田,应充分利用村庄内农田景观,将田间路作为村庄田园景观的一部分。

1.8.8生态系统规划

1.生态延续

村庄道路地块与区域水系及景观带共同形成完整的绿化景观体系, 地块与道路水系开敞空间相结合,最大限度将自然融入其中。

2.结构整合

路与节点相连,将周边地块串成一个整体。

⑴村庄与环境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开辟绿化景观带,这样可以直接同村庄绿化衔接,将自然景观导入村域,沟通路网的联系,将村庄纳入山水环境之中。

⑵利用村庄干路两侧开放空间,形成一条绿廊,将活动空间、打谷场、水系等联系起来同村外绿化相衔接。

⑶完善村庄景观绿化带,将轴,廊、水、路同外部自然绿化连为一体,至此在村庄周围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绿链,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格局的空间发展整体框架的主导结构。强化建设与保护并进,提升村庄环境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协调农村发展,构建产村一体的景观风貌空间结构体系。

论文作者:胡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宜居乡村规划在盘锦市新农村改造中的应用-以盘锦市双台子区友谊村为例论文_胡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