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_陈志菊

陈志菊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120)

【摘要】目的:思考胱抑素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诊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将患者划为斑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且借助PENIA法(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的使用,对患者血浆CysC、生化指标予以测定。结果:斑块组患者CysC、TG、TC、LDL-C、HCY等指标较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LP-α指标较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ysC和HCY、年龄间呈现正向关联,即r=0.458/0.437,P<0.05;但年龄、HCY间无相关性,即r=0.133,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而言,血浆CysC水平和粥样斑块存在关联,而其更是和患者年龄、HCY等因素相互作用。

【关键词】胱抑素C;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321-02

脑梗死作为医学领域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神经系统功能的关键,占据人类死亡原因的前三位。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而胱抑素C则作为评价肾功能是否损伤的关键,其异常表达是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兆,更是和疾病发生、进展、预后效果相关联[1]。对此,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诊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思考胱抑素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详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诊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将患者划为斑块组45例、对照组45例。即斑块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5:20;年龄上限为85岁,下限为50岁,中位数为(55±5)岁;吸烟史15例、饮酒史10例、高血压史8例、糖尿病史7例、冠心病史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22例;年龄上限为71岁,下限为50岁,中位数为(52.4±2.4)岁;吸烟史13例、饮酒史12例、高血压史9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6例。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次日,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约为3ml,待取样完成时立即送如生化室模,施以有效的测定。即血浆CysC指标,使用PENIA法测定;生化指标则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包含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LDL-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IB(纤维蛋白原)、HCY(同型半胱氨酸)、LP-α(脂蛋白α)[2-3]。

另外,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ATC公司提供,探头频率:7.5MHz)的使用,待患者入院24h内,施以左右颈动脉内膜厚度测定,3次后取其平均值,即平均颈动脉IMT。若该数值≤0.9mm,则为正常;<1.2mm,则为内膜增厚;≥1.2mm,则为局部或广泛性粥样斑块。上述操作均有专业技术人员执行[4]。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文涉及的数据加以汇总处理。即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ysC、生化指标危险因素

斑块组患者CysC、TG、TC、LDL-C、HCY等指标较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LP-α指标较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2 CysC、HCY、年龄相关性

CysC和HCY、年龄间呈现正向关联,即r=0.458/0.437,P<0.05;但年龄、HCY间无相关性,即r=0.133,P>0.05。

3.讨论

CysC作为非糖基化蛋白,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组成核心,对肾小球滤过率予以直观反应。该指标较强的生理功能,可作用于蛋白水解过程,使之在减少细胞内源性、外源性蛋白水解的前提下,对其予以有效的保护。再者,CysC能够对诸多核细胞予以表达,不易受到溶血、三酰甘油和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制约,作为典型性分泌蛋白质,脑脊液中含量极高,但尿液中CysC含量最低。简而言之,血浆CysC和血压、血脂、血糖及组织蛋白酶间呈现相互作用的特点,且同时参与心肌梗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理过程[5]。依本文数据可知,斑块组患者CysC、TG、TC、LDL-C、HCY等指标较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LP-α指标较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而言,血浆CysC水平和粥样斑块存在关联,而其更是和患者年龄、HCY等因素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英晓,董春玉,LiuYingxiao,等.血浆PAI-1、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54-56.

[2]肖雅娟,李杨.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5,36(1):1-3.

[3]罗昌雄,文彩云,包佳佳,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J].医学综述,2014,20(22):4218-4219.

[4]梁登攀,周鹏,王秋林,等.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5):563-565.

[5]刘卫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5):573-574.

论文作者:陈志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胱抑素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_陈志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