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高校教育建设应加强的几个问题_学校文化论文

加入WTO后高校教育建设应加强的几个问题_学校文化论文

入世后高校教育建设应加强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入世后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德育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然对我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将促使中国的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这种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激烈竞争,必然会对学校德育产生新的重大影响。因此,重视德育,搞好学校德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大事。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直至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教育层次,其德育工作是不同的,对于入世后如何加强我国高校德育建设,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某些政治家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而在中国加入WTO之时,他们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并加紧对我国进行西方政治文化思潮的攻势。这种西方政治文化观影响着当代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得一些青少年学生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尤其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总书记的“以德治国”的思想把道德建设上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它对提高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最近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则。在大学生中,确有普及“二十字”道德规范之必要。

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高校的一切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堵截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和腐朽落后文化的传播。并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断提升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

2.要大力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并加强人文教育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文明在哲学、文学、医药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世界文化影响最大的则是道德文明和伦理文化。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许多思想观念如“忠”、“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朱熹,《新刊四书五经——四书集注》,中国书店出版社,北京,1994年5月第1版,4页.)、“明德”、“慎独”、“形神论”、“人贵论”、“性习论”、“知行论”,追求自我反省等,不仅是德育工作所应追求和达到的境界,也是符合中国人的道德行为方式。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的褒扬,构成了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特色和灵魂。尽管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带有某些封建社会的落后痕迹,但经过改造,完全可以用来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并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激励学生爱国热忱是很有作用的。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此,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也就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所论:“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同样,一个抛弃传统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我国面对入世后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政治实力的竞争,而从深层次上看,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整体素质的竞争。入世后,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良的设备等等,唯独不能引进的是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骨干力量的任务,我们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高校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对党、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同时,高校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发掘出来,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抵制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西方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宣传,避免西方的腐朽政治文化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在目前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认知教育往往占主导地位,情感教育处于附庸地位,以致于人文教育流于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并且人文教育中的认知学习与行为学习是以情感为中介发生的,受教育者的特定情境中体验教育者的真诚、信任,接受并表达各种情感,把各种理性知识内化为情感力量并接受它。

加强高校人文教育,就是注重人才健全发展。人文教育既然是促进人的健全发展的教育,那么就不是单一学科教育所能完成,它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途径所构成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因此人文教育应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育及校园文化等有益活动之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目的。加强人文教育,首先是高尚人格培养。所谓“人格”,应该是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它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在多种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最后内化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大的抱负。其次,广博知识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必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相关知识的博览,达到两者互补、触类旁通、全面发展,为未来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培养科学求实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受教育者所学知识最终转化为能力,同时通过大量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高校重视人文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稳固形成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理想构建,最终成为“集学习的指导者、智能的开发者、价值的引导者于一身的新型教师”。(注:《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5日第3版.)

3.要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9页、10页.)韩愈提出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第一位的任务是传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成份。”可见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都把德育放在首位,这不是某个人的意志作用,而是根据教育本身所固有的规律,逐步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入世后,要从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学校德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略。在学校的文化阵地上唱响德育主旋律,就是要大和弘扬我们社会的主旋律。结合学校师德建设和WTO关于贸易中的道德要求,以及学生身心特点,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也是由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在高校加强德育工作,不仅是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

4.要注意教师师德的培养

培育有德之人,需要有德之师。教师应当在全社会作公民道德建设的典范。首先教师应有公民应具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其次教师要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敬业精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等。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自己的道德品质如何,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要想使教育对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必须有崇高的道德境界,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定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风范来昭示和影响自己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师手里没有也不可能有教不好的学生。一名教师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在任何问题面前都不会束手无策,更不可能动辄把自己的责任归咎于学生。

因此,必须把好教师的师德关,要求他们在转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恪守人民教师的职责。

5.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会贯通,形成校园文化优势,这是学校发展、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无形推动力。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一种环境的影响,气氛的影响,也是一种意识的、习惯上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内部的动力机制。校园文化包含很多内容,诸如:学校目标、教育思想、学校校风、学校道德、各种制度、教学手段、科研条件、文体活动、校容校貌等等。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学校的校风构成了该学校集体的心理定势,集体中的多数人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一致的态度、共同的行为方式。无论是思想、抱负、价值观念,还是处事态度、治学精神,个人都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学校中多数人的一致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使态度不同的个体改变初衷;而一定的行为规范,一旦为学校中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抑制其违反集体行为规范的言行,从而与周围的心理环境协调起来。

校风没有强制性,它是通过潜移默化起作用,更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所以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激励他们的斗志,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将对高校德育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入世后加强高校德育建设,笔者认为还应结合青年特点;遵循德育工作规律;考虑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以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并能增强学校教育的竞争力。要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保证学校在教育市场中有较高的竞争力。要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学校的各项教育制度,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以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切实落到实处。因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高校德育建设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加强教师师德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得西方的腐朽政治文化思潮无法输入。

标签:;  ;  ;  ;  

加入WTO后高校教育建设应加强的几个问题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