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草本草考证论文_李光亚1,高常柏2,付滨1,2(通讯作者)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50)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150)

【摘要】在历代本草中,鹿蹄草和鹿衔草是两种不同的药材。现药典已经没有鹿蹄草这味药材,仅存药材鹿衔草。鹿蹄草作为鹿衔草的药用原植物出现。如今很多人把古典医籍鹿蹄草的功效当做鹿衔草的应用,使两药的应用存在混淆。根据笔者研究,一些古代的药材鹿蹄草的原植物是杜鹃兰和老鸦瓣。一些笔者未考证清楚为何种植物,但它们非今之植物鹿蹄草。

【关键词】鹿蹄草;本草考证;杜鹃兰;老鸦瓣;原植物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223-02

1.研究背景

2015年药典规定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的干燥全草[1]。在古代,鹿蹄草和鹿衔草是两种不同的药材。如今很多人把古典医籍鹿蹄草的功效当做鹿衔草的应用,使两药的应用存在混淆。笔者考证了古代鹿蹄草为何物。

2.研究目的

梳理历代本草,探究古典医籍中鹿蹄草为何种植物,是否为今之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

3.研究过程

图1、图2是药典规定的鹿衔草的药用原植物。包括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1]。普通鹿蹄草(拉丁学名:Pyrola decorata H.Andres)(图1)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35cm。根状茎细长横走,斜上,具细跟及鳞叶;地上茎短,基部着生叶3~6片,革质,长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背与叶柄均呈紫红色。花葶高15~30cm,近中部常有苞片1~2枚;总状花序,有花5~8朵;萼5深裂,花瓣5,黄绿色;雄蕊10,雌蕊5心皮合成,子房上位。蒴果扁圆球形。花期4~7月,果期,7~9月。鹿蹄草(Pyrola rotundifolia L.subsp.chinensis H.Andres)(图2),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2~25cm。根状茎细长,匍匐或斜生,节上具一三角形鳞叶, 不定根细弱,由节部生出,有分枝。叶由基部丛生4~8枚,叶片革质,边缘强度反卷。花葶有1~2个苞片;总状花序多花密生;花大开,直径15~20mm;萼片5深裂,舌形,丛基部向上到中部以上两边并行,先端急尖或圆钝。花瓣5,白色或带粉红;雄蕊10,花药顶部孔裂,雌蕊1,心皮5,子房上位。蒴果扁球形,具5棱,胞背开裂种子多数,种两端凸出。花期4~6月。果期6~10月。

 

图1 《中国本草彩色图鉴》普通鹿蹄草[2] 图2 《中国本草彩色图鉴》鹿蹄草[2]

3.1 鹿蹄草的文献研究

3.1.1古文中认为鹿蹄草为药材“山慈菇” 以往文献有认为鹿蹄草之名最早出自《履巉岩本草》,这是错误的。其最早出自《证类本草》。《证类本草》认为其为山慈菇。《证类本草·卷第十一·山慈菰根》“有小毒。主痈肿,疮,瘰,结核等,醋磨敷之。亦剥人面皮,除。生山中湿地。一名金灯花。叶似车前,根如茨菇。零棱间又有团慈姑,根似小蒜,所主与此略同。经验方贴疮痈。以山慈菇,一名鹿蹄草,取茎、叶捣,为膏,入蜜贴疮口上,候清血出效。”[3]因《证类本草》无图,故笔者又考证了《本草品汇精要》。明《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五·草部下品之下品之下·草之草·山慈菇》(图三)“有小毒,植生。山慈菇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剥人面皮除皯(名医所录)[名]金灯花鹿蹄草。〔图经曰〕春生苗叶似车前,根如慈菇,零陵间又有团慈菇根似小蒜所主与此略同[地]〔日干[用]根[质]类榛子仁而极大[色]白[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朽[主]痈肿疮毒[制]剥去毛絮[合治]茎叶捣为膏和蜜贴疮肿候疮口有清血出效”[4]根据图三其形态特征中,其叶形与车前草属Plantago L.的叶子相似,即为宽卵形至宽椭圆形,纵向叶脉,而根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的球茎相似,生境为山间水分充足的湿地,而杜鹃兰具有近球形的假鳞茎和狭椭圆形的叶片,主要生长在山间林下或沟谷边湿润的地方,因此,根据叶片、根部、产地等特征,可以推断《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山慈菇”原植物应该是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而杜鹃兰又叫“毛慈菇”,为2015年药典规定的药材山慈菇的药用原植物。故而,《本草品汇精要》中提到的“金灯花鹿蹄草”为今之中药山慈菇。

 

图3《本草品汇精要》鹿蹄草 图4《本草纲目》山慈菇 图5《本草蒙筌》山慈菇

明《本草纲目》记载鹿蹄草为山慈菇的别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山慈菇》“山慈菇[释名]金灯(《拾遗》)……鹿蹄草(《纲目》)、无义草。[释名]金灯(《拾遗》)、鬼灯檠(《纲目》)、朱姑(《纲目》)、鹿蹄草(《纲目》)、无义草。时珍曰:根状如水慈菇,花状如灯笼而朱色,故有诸名。涂乳痈、便毒,尤妙(时珍)。”[5]本草纲目的图见图4,本草纲目的图则有可能出自《本草蒙筌》详图见图5。图中所绘据考证应为植物老鸦瓣。其一,图中山慈菇具有条形叶,球茎或者鳞茎,与老鸦瓣叶片很相似,而与杜鹃兰则差别比较大;其二,根据李时珍的其他描述“三月结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状如慈菇及小蒜,迟则苗腐难寻矣,根苗与老鸦蒜极相类,但老鸦蒜(石蒜)根无毛,慈菇有毛壳包裹为异尔”首先判断其非石蒜。又因为其“三月结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的特征与老鸦瓣(Tulipa eduli)一致。老鸦瓣花期3~4月,果期4~5月。根据农历与阳历的差别,是相符的;其三,老鸦瓣又叫“光慈姑”,作为“山慈菇”的药用原植物是可能的。根据其叶片、根茎、产地、花期等可以推断《本草纲目》中此处提到的“鹿蹄草”的原植物为老鸦(Tulipa eduli)。

3.1.2古文中认为鹿蹄草为药材“鹿蹄草” 宋《履巉岩本草·卷下》 “鹿蹄草性寒无毒治便毒,用少许捣碎敷患处。”[6]据其图6其花序非冠状花序,与药典的“冠状花序”不符。故其非今之鹿蹄草。因此书与《本草纲目》都提到其能治疗便毒。故是山慈菇能治疗便毒还是鹿蹄草能治疗便毒存疑。

《本草纲目》里还记述了另一种鹿蹄草,见图7“鹿蹄草(《纲目》)[释名]小秦王草(《纲目》)、秦王试剑草。时珍曰:鹿蹄象叶形。能合金疮,故名试剑草。又山慈姑亦名鹿蹄,与此不同。[集解]时珍曰:按轩辕述《宝藏论》云:鹿蹄多生江广平陆及寺院荒处,淮北绝少,川陕亦有。苗似堇菜,而叶颇大,背紫色。春生紫花。结青实,如天茄子。可制雌黄、丹砂。[气味]缺。[主治]金疮出血,捣涂即止。又涂一切蛇虫犬咬毒(时珍)。”[5]根据其春生紫花,可知道与今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不同。普通鹿蹄草花瓣黄绿色。鹿蹄草花瓣白色带粉红。察其图,叶非基生,亦不符合今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普通鹿蹄草和鹿蹄草叶都为基生。

清《植物名实图考》也载有鹿蹄草。“鹿蹄草本草纲目本轩辕述宝藏论……主治金创蛇犬咬毒,有图存之。”[7]见图8,观其书,查看其图,笔者认为此鹿蹄草摘录了《本草纲目》鹿蹄草,与纲目鹿蹄草一致。但和今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不同。

 

图6《履巉岩本草》鹿蹄草 图7《本草纲目》鹿蹄草 图8《植物名实图考》鹿蹄草

4.研究结果

鹿蹄草是何种药材,古代本草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其为山慈菇,一种认为其非山慈菇。《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都把山慈菇认作鹿蹄草,经考证《本草品汇精要》中的“鹿蹄草”为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一种说法认为其非山慈菇,出自《履巉岩本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本草纲目》认为存在两种鹿蹄草,一种为中药山慈菇,据考证其药用原植物为老鸦瓣(Tulipa?eduli)。一种非山慈菇。但《履巉岩本草》图所绘鹿蹄草、《本草纲目》所绘两种鹿蹄草、《植物名实图考》绘鹿蹄草非今之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把古籍中的鹿蹄草的功效应用于今鹿衔草上,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年版[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钱信忠主编.中国本草彩色图鉴[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6:413-415.

[3]唐慎微编纂.曹孝忠等校勘.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明万历九年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卷第十一·山慈菰根.

[4]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弘治18年精抄彩绘本.

[5]李时珍.本草纲目[M].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成龙刻本.

[6]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71.

[7]昊其浚.植物名实图考[M].商务印书馆,1957:223,301,377.

论文作者:李光亚1,高常柏2,付滨1,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  ;  ;  ;  ;  ;  ;  ;  

鹿蹄草本草考证论文_李光亚1,高常柏2,付滨1,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