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优先开发--中国发展的历史选择_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试论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我国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性论文,试论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观世界,一个人力资源开发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世界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并加紧投资开发。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提高人口素质,即开发人力资源,在我国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一、人力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潜在生产能力,它是能够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可以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它是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生产要素,是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是主观能动性。人不同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是其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并通过意识对所采取的行为、手段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因此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是两重性。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考虑,人的这种两重性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对人口数量的抑制,更要强调人力的开发和利用。如果能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就可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阻力为动力,从而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否则,就可能形成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导致社会动荡,从而阻碍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三是时效性。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都要受到个体生长周期的限制。人力资源如果不被及时利用,或不被适时适当地利用,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丧失其作用,这与自然资源截然不同,自然资源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显得珍贵。人力资源如长期闲置或学非所用,则会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而这种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四是人的潜能的无限性。人类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生存所依靠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日渐减少的,而自身的潜能却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的。

人力资源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了开发人力资源的无比重要性。人的主观能动性说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只有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生产力中其它要素的功能方能有效发挥,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人力资源的两重性和时效性特点则要求我们把握好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上的辩证法。人力资源的及时有效开发,往往能产生一举数得的结果,如,良好素质的人口往往能自觉地优生优育,形成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可减少社会碰撞,降低犯罪率,从而减轻社会管理成本;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人和自然的矛盾;可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竞争能力,等等。人的潜能的无限性特点则更说明了开发人力资源的美好前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成功发展正是基于对人的潜能的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

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成功举措

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源开发采取了不同战略,形成了不同结果。

战后的西德和日本,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可是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又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战争虽然破坏了它们的厂房、机器、铁路、公路等设施,但并没有破坏它们受过良好教育、具备相当科技能力的人力资源。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它们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而且这两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放在首要地位。前西德的教育经费投入始终居于欧洲各国之首,发达的教育为这个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劳动力。日本更是如此,正如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所言,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是依靠人的头脑、进取心、纪律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无形的资源发展起来的。受过高等教育并精通业务的人们是日本最有价值的资源。

美国战后经济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本质原因,也是他们通过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结果。美国不仅有发达的教育体系,对本国人力资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用种种优惠手段,每年从世界各国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从而奠定了其经济、科技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坚实基础。

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它们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新加坡是当今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它不仅重视物质资本的投入,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都相当发达,保证了劳动者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人的生产能力。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而导致经济腾飞的韩国,更是把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基础之上。为了使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像三星集团这样的大公司甚至改变其基本的作息时间,员工的工作时间由原来的上午9点至下午6点改为上午7点至下午4点,以保证员工下班后有足够时间进修提高。

相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的失误,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本是最稀缺的要素,而劳动力则是过剩的要素,因此,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物质资本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只有提高国内资本的储蓄率,引进外资,大规模地进行物质资本投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物质资本优先投资的战略。然而令许多经济学家感到困惑的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顺利,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物质资本大都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熟练操作而大大降低效率。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但又被忽视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确,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存在着人口增长太快和人口相对过剩的问题,城市尤其是农村有大量的显性和隐性失业人口,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但是,由于劳动者缺乏现代化生产所必需的技术和知识,因而不能有效利用外资、外援,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阻碍作用。而传统经济理论在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时,却把这个问题忽略了。

因此,尽管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人口增长太快和劳动力相对过剩的问题,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再需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结论。恰恰相反,在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效利用资本和技术的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无论其物质资本形成率多高,无论其从国外引进多么先进的技术,得到多少援助,都会造成资源和资本的浪费。所以,即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仅仅重视物质资本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效地利用可以得到的资本和技术,必须充分注意对吸收能力具有决定意义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先投资开发。

三、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进程要求我国更应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其耕地、森林、草原面积均居世界前五名,水泥、棉花等产量则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据1991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分析表明,尽管中国许多自然资源的绝对量占世界之首,但其人均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

表1:

表2:

表2的数据表明,我国的许多自然资源和物力资源均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并且按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短缺现象将日益加剧。因为一方面自然资源的再生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的年增量却依然可观。

与自然资源的相对贫乏相比照,我国的人力资源却是另一番景象。1995年2月14日,我国向世界宣布,人口总数已达12亿(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尽管我国政府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人口增长的巨大惯性,近年来总人口仍以每年约1400万人左右幅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人口的总量将会达到13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就已表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22%,几乎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因此从资源结构上看,我国资源的最大优势既不是物力资源,也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力资源。所以,我国应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我国应优先开发人力资源还表现在:

第一,199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劳动力资源(即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为67903万人,就业人口为56740万人。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数将达到7.9亿人,可利用数约为6.6~7.0亿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占总人口比重很高,约为61%,因此可以说,90年代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佳时期。

第二,我国正处在年轻劳动力的顶峰时期。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1962年~1975年间,即第二次生育高峰期间出生人口数累计达3.6亿人,约占我国劳动力资源总数的1/2,这些人目前正处在受教育或参与劳动的最佳年龄段。整个“九五”期间,我国一方面面临教育培训和就业高峰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年轻劳动力资源的大好时机,因此必须把握住这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好机遇。

第三,目前我国正处在老年人口的低潮时期,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数量控制的成功,我国将会很快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将逐渐增加,社会负担将日益沉重,因此必须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充分开发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严峻挑战。

第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还相当不够。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9%,约1.8亿人;全国小学毕业程度的人口约4.2亿人,占总人口的37%;全国12岁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不到5.5年,即小学毕业程度还不到;具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还不到。并且随着经商风的蔓延,各地也出现了一股辍学风,使一些青少年过早地离开学校,形成新的文盲或半文盲。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不高,潜力很大,必须抓紧开发利用,否则对我国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

应该说,庞大的人口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有严重制约作用,而人口素质的相对低下,对我国今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大。因此我国必须抓住时机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另外,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也要求我国必须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综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我国的发展一开始就选择了以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的战略,如果说这一发展战略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物质资本短缺,技术落后,而劳动力又相对充足这一国情而作出的比较合理的选择的话,那么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如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低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营粗放,浪费严重,效益不高,等等,则客观要求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作历史性转变,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要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则必须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因为正是由于劳动者素质低下,才造成了上述种种问题。

由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高,造成了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十分低下,劣质产品不仅充斥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许多企业的劣质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不仅使企业自身很难运转,而且使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十分困难;由于劳动者素质不高,也严重制约了发达国家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的引进和发展,造成了劳动密集型生产线的重复引进,经济发展主要靠外延扩大,粗放经营,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缺乏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致使许多企业效益低下,消费严重,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损失。

显然,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看,更应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使我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我国优先开发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要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克服。

首先,必须真正树立人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现在有一种片面的观念,一谈到人口就只把它当作负担,当作包袱,而没有看到人口同时还是宝贵的资源。实际上人口数量的确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或许我国人口基数小一些,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会更短,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多是我国至今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其实,根本原因恰恰是人口素质的低下。如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的发展速度一般要比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快,发展最快的区域恰恰集中在沿海人口密度最高、人口素质最好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因此,我们既要正视人口压力的现实,继续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更要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真正树立人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把人口“包袱”变成社会财富,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和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必须抓紧改革现有不合理的政治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体制下,以“铁饭碗”为代名词的非竞争性就业制度,以“大锅饭”为特征的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以“单位所有制”为特征的劳动人事制度,严重窒息了就业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现在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有了较大发展,但要真正市场化、高效化配置人力资源,则要求有关政治经济体制和人事政策加紧改革和调整。

第三,教育改革需迈大步。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但目前的教育状况离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要求距离还很大。一是教育投入还严重不足,尽管《教育法》对有关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说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困难还很大,因此必须抓紧制定有关配套法规,严格依法治教,防止法律虚置现象的反复出现。二是教育内部结构必需加紧优化。应抓紧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总体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劳动者技能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控制高等教育外延扩张规模,重点转到其办学质量和效益上来。三是把教育目的真正转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上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使人人都具有在市场竞争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高度应变能力,从而为建立一个有责任感、内聚力、健康和兴旺的社会奠定人的基础。因此必须对目前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作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总之,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历史性课题。一方面优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最佳途径,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即人的现代化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我国现代化必定是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因此在这一历史性的选择面前,我们必须坚决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否则,这个问题上的失误将会比人口数量控制上的失误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多得多的困难和损失。

标签:;  ;  ;  ;  ;  ;  ;  ;  ;  ;  ;  

论人力资源优先开发--中国发展的历史选择_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