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离子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晓梅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 734100

摘要:目的:观察氩离子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视网膜病变9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8例应用药物治疗,对乙组48例进行氩离子激光治疗。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2.92%,治疗满意度为75%,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治疗满意度为97.92%.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治疗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氩离子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氩离子激光;效果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微血管病变,是一种以特异性改变为主的眼底病变[1]。患者常表现为视力障碍,引起出血斑点、静脉串珠状、微动脉瘤、硬性渗出、视网膜内的微讯管异常、棉绒斑和黄斑水肿等病变[2]。广泛缺血还会引起视网膜前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氩离子激光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激光治疗,对控制水肿、预防玻璃体出血、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促进消退具有积极作用,起到增强视力的效果,临床治疗较好[3]。现搜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月我院接收的视网膜病变96例患者,对其氩离子激光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视网膜病变9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2例、26例,共48例,平均年龄是(55.13±5.85)岁,最大77岁,最小31岁,其中12例Ⅰ期,9例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4例Ⅴ期,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8.65±1.24)年,最长32年,最短3年。乙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3例、25例,共48例,平均年龄是(55.72±5.25)岁,最大78岁,最小30岁,其中13例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Ⅳ期,4例Ⅴ期,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8.63±1.21)年,最长31年,最短2年。甲组和乙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甲组应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胰岛素、拜糖平等控制血糖药物、卵磷脂络合碘片和强苯磺酸钙。沃丽汀(卵磷脂络合碘片,国药准字H20110014,包装规格1.5mg),每日2次-3次,每次1片-3片。来切利(强苯磺酸钙胶囊,国药准字H20030202,包装规格0.5g),每日3次,每次2粒。对乙组进行氩离子激光治疗,仪器选择亚离子激光机,波长为532nm,对患者眼底进行荧光造影,对其视网膜病变无灌注区进行仔细观察,并规划好全视网膜的光凝范围。鼻颞侧及视盘上下1.5个视盘直径,黄斑颞侧和颞侧上下的血管弓2个视盘直径,与到达的周围边部位,曝光时间调整为200ms,光斑直径调整到300um。输出功率应当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及视网膜部位合理调整。

观察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甲组和乙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比。

1.3疗效标准无效:治疗后患者视网膜水肿未消退,血斑和微动脉瘤无变化,视力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或减退。好转:治疗后患者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血斑和微动脉瘤基本改善,视力逐渐恢复,增加水平<1行。有效:治疗后患者视网膜水肿消退,血斑和微动脉瘤明显改善,视力明显恢复,增加水平>2行。以好转和有效作为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甲组48例中,视网膜水肿改善20例,视网膜水肿稳定15例,视网膜水肿下降13例;微动脉瘤改善18例,微动脉瘤稳定20例,微动脉瘤下降10例;新生血管瘤改善19例,新生血管瘤稳定20例,新生血管瘤下降10例,视力改善22例,视力稳定12例,视力下降14例。乙组48例中,视网膜水肿改善27例,视网膜水肿稳定19例,视网膜水肿下降2例;微动脉瘤改善25例,微动脉瘤稳定20例,微动脉瘤下降3例;新生血管瘤改善30例,新生血管瘤稳定17例,新生血管瘤下降1例,视力改善29例,视力稳定18例,视力下降1例。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2.92%,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8)。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一。

表一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及胰岛素激素代谢异常,造成眼部神经、组织和血管微循环发生改变,引起视功能障碍和眼营养损坏。患者血液成分出现改变后,血管中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出现异常,血-视网膜的屏障受损,从而患病。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按照不同性质可分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两种[4]。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患者视力造成的危害更大,可直接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明。Ⅰ期患者视网膜形成小出血点,Ⅱ期患者视网膜形成硬性渗出,呈白色,Ⅲ期患者视网膜有软性渗出,呈白色,Ⅳ期患者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Ⅴ期患者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并伴有纤维增殖。该病对患者身体和生活构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必须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冷凝治疗、光凝治疗、垂体摘除和玻璃体切割术等。氩离子激光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激光治疗,该方式能够产生一定波长的绿光和蓝光,促使视网膜色素组织的吸收,对可见光的透明屈光介质无损伤作用,直接被血红蛋白所吸收,对荧光渗漏毛细血管及新生血管具有直接封闭和凝固作用[5]。氩离子激光对视网膜中耗氧较高的感光细胞进行破坏,减少耗氧,对脉络膜为视网膜供氧具有增加作用,对新生血管的生长因子产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达到控制水肿、预防玻璃体出血、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促进消退作用,起到增强视力的作用。国内研究显示,对该病患者进行氩离子激光治疗,临床有效率可达90%以上[6]。在本文研究中,对乙组患者进行氩离子激光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3.75%,其中27例视网膜水肿改善,25例微动脉瘤改善,30例新生血管瘤改善,29例视力改善。进行药物治疗的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2.92%,其中20例视网膜水肿改善,18例微动脉瘤改善,19例新生血管瘤改善,22例视力改善。乙组明显高于甲组,表明氩离子激光治疗有效率较高。乙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92%,甲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5%,乙组明显高于甲组,表明氩离子激光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提示氩离子激光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氩离子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有效率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效果佳,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翟春梅,黄敏丽,余滢.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病变患者规范化护理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47-48.

[2]李霞,梁皓,叶炳林.氩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6(12):42-43.

[3]吴宁,何剑锋,黄敏丽.氩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2,15(22):58-59.

[4]黄沁园,何纯刚.氩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10(11):52-53.

[5]谭少健,陈金卯,陈迎迎.氩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微创医学.2013,19(13):38-39.

[6]施妍霞,王辉,李秋硕.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16(17):60-61.

作者简介:蔡晓梅,眼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眼底视网膜疾病治疗。

论文作者:蔡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氩离子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