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

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

王立军[1]2002年在《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对振荡回路和合成回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确定了在不同电流等级条件下合成回路中的各主要参数,这不仅为合成回路试验提供了参数依据,同时也为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信号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重点在于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信号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开发与研制。电流源电流信号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包括传感元件部分、压频转换部分、光纤隔离传输部分、单片机测控部分以及PC机对采集数据的波形绘制与打印部分。压频转换部分电路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双极性输入方式;光纤隔离传输装置的光发射部分电源采用了蓄电池供电,确保了主回路与测试回路的完全隔离;单片机测控部分采用了89C51单片机,扩充了外围电路,通过串口向PC机传送数据;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讯、波形绘制、数据管理等都采用了软件Delphi5.0编写。该测试系统中预留了输出口,可以对合成回路中的主合闸开关、被试开关、辅助开关进行触发,信号由单片机发出,控制部分采用了光电耦合隔离触发的方法。软件设计主要集中在对电流信号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送、人机界面、波形绘制和数据管理,软件部分又可分为单片机和PC机程序设计两大部分。 本文完成了一整套基于压频转换技术的大电流测试系统,首先测量了直流电压信号、工频交流电压信号,然后完成了对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信号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不仅适合于直流信号的测试,而且同样适合于低频信号、工频交流信号的测试。它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能够对强电磁干扰下的信号进行测量,所以,该测试系统在高电压强电流测试实验室以及电力系统中将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研制的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对于整个合成回路试验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智忠[2]2006年在《高压真空灭弧室结构与工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真空灭弧室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综述了真空灭弧室的基本设计理论和工艺方法,以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为对象,根据目前的发展水平与研究现状、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的设计关键是其结构电场的优化。本文以动态绝缘为设计目标,提出高电压真空灭弧室的全程优化设计方法。根据击穿弱点理论,确定把主电场引入均压屏蔽罩的多间隙高电压真空灭弧室结构,然后应用有限元法和最优化理论,对真空灭弧室的电场进行数学建模和优化,即通过求解灭弧室内部的静电场定解问题,优化其内部元件的几何参数,使灭弧室内部电场均匀化,并使静态电场强度的峰值出现在“第二辅助间隙”中。 电真空陶瓷的封接强度是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的结构与制造工艺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封接强度的主要原因,应用液体焊料的能量约束方程,确定立封结构的焊料凝固轮廓线,得到立封焊缝的有限元模型;对比传统的平封焊缝结构下的应力,并通过标准抗拉件试验证明,立封结构比平封结构的封接应力小,总拉断载荷和单位面积上的抗拉强度都比平封的高。大直径的高压陶瓷真空灭弧室应选择立封结构形式。 针对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尺度大、结构可靠性受到威胁的问题,本文对封接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优化与实验研究。通过Surface Evolver软件得到焊缝的有限元模型,进而用ANSYS软件计算不同钎焊降温工艺条件下的封接应力。通过应力分析,得到了一种新的降温工艺,在不增加封接应力、不降低封接强度的前提下,降温时间比传统降温工艺缩短了3小时。标准抗拉件试验验证了这种工艺的效果。在工艺方面,作者还解决了实际生产中出现的中间屏蔽罩固定环断裂问题。 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绝缘水平是我国目前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产品开发的“瓶颈”问题,目前主要靠出厂前的各种老炼工艺来稳定绝缘水平。本文根据中压真空灭弧室的老炼机理,建立了“击穿弱点”分布模型,提出老炼是针对击穿弱点的电子逸出与离子轰击的复合过程,提出了高电压等级下保证动态绝缘水平的老炼方法和老炼参数,用以指导高电压真空灭弧室绝缘的稳定化处理。在工艺方面,作者还分析老炼后出现的瓷壳黄斑现象,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合成回路试验是检测开关开断性能重要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对用于高压真空灭弧室试验的合成回路进行了改进性设计,包括硬件电路的参数计算、合成回路的PLC控制

谢久明[3]2016年在《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及同步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真空断路器作为输配电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电力设备,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大多数的电网直接采用126kV电压等级电网进城,开发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已迫在眉睫,其开发成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真空断路器是具有电气性能的机械设备产品,其电气性能的实现依赖于其机械特性。文中在对其电气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机械特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使用环境和技术参数,结合多断口串联理论,认为该真空断路器由两个72.5kV真空灭弧室串联组成更为合理。基于真空灭弧室结构的多间隙理论,对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关键组成部分真空灭弧室进行了设计:采用虚拟样机技术,确定了导电杆直径;通过对真空击穿过程的电弧进行模拟,得出了易发生真空击穿的触头间距离;通过对均压屏蔽罩进行设计及合理布置,使内部电场均匀分布。对真空断路器双断口的均压特性进行了探讨,提出▽新型双断口串联布置结构,有效避免了并联均压电容带来的绝缘隐患。对▽新型串联结构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操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操动机构选择单稳态永磁结构;对传动机构进行了探讨,采用受拉杆传递动力,为提高真空断路器的分闸速度以更有利于开断,机构中增加了分闸弹簧,并利用机械结构的“死点”原理降低了永磁机构的合闸保持力。在对真空断路器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操动系统进行优化,使其机械特性达到最优。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对真空断路器的操动系统进行仿真及优化,建立叁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简化后,根据实际运行状态设置边界条件,对其分、合闸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逐步优化模型,使分、合闸速度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方法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也为其他类型断路器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实现真空断路器的同步控制是其性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文中对断路器的同步控制器进行了设计。通过设计FIR滤波器有效消除噪声,采用线性插值法对滤波后的信号提取过零点;采用L-M算法对预测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时间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确定信号频率和相位。对其硬件电路中的CPU模块、电源模块、控制电路、模拟信号采集和自检电路、环境温度测量电路、通信接口电路以及抗干扰等进行设计。依据GB 1984-2014要求,搭建了实验平台及威尔合成回路,对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进行了机械性能、载流性能、绝缘性能及开断能力等试验。所有试验结果证明,该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满足国家型式试验标准,具备挂网条件和产业化条件,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充分证明了多断口真空断路器向高压等级发展的可行性。该126kV真空断路器目前在机械工业高压电器设备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型式试验并于2016年底在石各庄电站挂网试运行。

范亚君[4]2013年在《400V/200kA合成试验系统研究设计》文中认为本文针对400V/200kA低压合成回路试验系统进行研究与开发。国内外应用合成回路对高压断路器进行开断能力试验已经相当成熟。近年来,低压断路器的开断容量不断增加,使其在低压供电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确保低压断路器在现场安全可靠地运行,开展针对低压断路器开断能力的合成试验系统研究和开发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合成回路试验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低压、大电流的电流源回路产生短路电流在断路器开断时使电弧燃烧,用以模拟实际的短路电流;用小功率、高电压的电压源回路产生高电压用以模拟电弧熄灭时的暂态恢复过电压(TRV)并在电弧电流过零前适当时间加在断口上,考核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本文首先针对低压合成回路试验的特点和要求,开发设计了单相合成试验的电压源回路和电流源回路,并进行了参数计算;然后,根据国标GB998-1982中验证低压断路器接通和分断能力试验要求,对低压断路器短路分断时断口上的瞬态恢复过电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其波形,分析了其特点;其次,根据负载电路的振荡频率和振幅系数,应用标准公式进行了设计计算,用两参数法确定了电压源回路参数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TRV波形的峰值和频率,对比分析了负载电路断口上的产生的TRV波形和由电压源电路提供的TRV,并且考虑了回路原器件,线路分布参数和误差的影响,得出结论:电压源回路提供TRV是符合低压合成试验要求的。根据合成回路试验的运行程序,设计了以单片机(PIC16F877)为控制中心的控制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电压源、电流源回路充电过程的自动控制,电压源、电流源电容器组的充电电流和电压的采样,驱动继电器的开关时序控制,短路电流的过零点检测,电流过零前0.1ms的触发控制等。研究设计中,充分地考虑了系统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应该确保该合成试验系统可靠运行,考核低压断路器的开断能力。

吴向阳[5]2018年在《CICC导体测试装置的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满足中国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项目中CICC导体的测试需求,在科技部ITER计划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依托40T稳态强磁场装置中的11T外超导磁体系统,正在研制一套大型CICC导体综合性能测试装置。该导体测试装置一方面可以满足未来聚变堆等大型超导磁体所需的CICC导体样品的测试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该装置的研制大力促进我国在CICC导体低温性能测试方面的实验研究水平。本文围绕CICC导体测试装置的设计与性能分析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对导体测试装置中的电路理论、机械结构与研制工艺、电磁与力学性能、低温与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在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CICC导体测试装置的各个组成部件,并在导体测试装置组装完成后进行了初步实验性能测试。首先,本文对CICC导体测试装置的系统组成进行了总体介绍,对其关键部件超导变压器的电路方程进行理论分析,对影响超导变压器电磁特性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满足测试装置需求的电磁特性参数。其次,针对导体测试装置中背景磁体的磁场分布,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的低电感导体样品。根据超导变压器的电磁参数及测试装置的配套附属系统,对导体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与优化。超导变压器绕组采用同轴+双骨架+共底面的结构,测试低温杜瓦采用上下偏心的圆筒连接形式。再次,根据导体测试装置的结构设计参数,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导体测试装置的电磁、机械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其它相关部件的结构设计优化。综合采用电磁-机械耦合与场-路耦合等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导体测试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电磁性能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准确的评估与预测。并采用细丝法+辛普森积分法对超导变压器绕组安装误差下的电磁力与互感参数进行了准确分析计算。然后,针对导体测试装置中的电流引线、超导接头与导体样品加热器等部件的复杂低温热力学过程,介绍了相关部件的热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借助于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超导接头和导体样品加热器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热流固耦合分析和稳态热传导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关部件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对CICC导体测试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低温性能测试实验,利用霍尔传感器与Rogowski线圈两种不同工作原理的电流测量方法,对超导变压器次级无源回路中的感应电流进行了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初级绕组电感为3.72H,次级绕组电感为8.0×10-6H左右,次级回路感应电流放大系数为310-320之间,接头电阻在2nΩ左右,次级回路衰减时间常数为4000,导体测试装置的各项关键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最高实现了 68.4kA的大电流。性能测试实验中真空系统、低温系统、失超保护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工作稳定。

杨淑英[6]2007年在《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控制》文中认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已获得商业化利用并具有较大潜能的可在生能源开发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变速风力发电技术尤其是双馈型变速恒频(VSCF)风力发电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倍受关注。本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A01A18、2006BAA01A20)和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040120564)为依托,在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数学建模、驱动控制策略以及变流器的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如下:1.建立了针对不同仿真目的和研究需要的双馈电机数学模型,并重点对双馈电机的磁饱和模型和戴维宁等效模型进行了研究。为了简化采用同步发电机对电网特性的仿真,提出了基于受控电压源和电压频率下垂特性对电网运行特性进行模拟的方法,降低了仿真运算量,提高了仿真效率。2.利用了双馈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对其运行控制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双馈电机的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和电网虚拟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谐振调节器的双馈电机控制方案,使得在无需对转子电流进行坐标变换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双馈电机转子电流的无静差控制。3.探讨了双馈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并对定子磁链定向和电网虚拟磁链定向两种矢量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对比;针对双馈电机反电势扰动所形成的振荡过程,提出了“虚拟阻抗”控制策略,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双馈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动态抗扰能力;研究了双馈电机定子磁链的振荡及其抑制措施。4.采用了对称分量法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双馈电机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功功率脉动、无功功率脉动以及电磁转矩脉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双同步旋转坐标系(双SRF)不平衡控制策略和单SRF不平衡控制策略,并且针对单SRF不平衡控制策略,首次分析了基于直接转子电压补偿控制方案的理论基础,并针对转子电压补偿控制与转子电流控制之间的耦合作用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解耦控制方案,改善了直接转子电压补偿控制的控制性能。5.研究了双馈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策略。针对基于定子励磁电流的闭环速度观测方案和基于定子电压幅值的闭环速度观测方案均受双馈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且速度观测的动态增益受转子电流相位角影响之不足,提出了定子电流双回路和定子电压双回路两种闭环速度观测方案。在基于转子电流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速度观测方案中,针对速度观测的动态增益与观测电流矢量偏差角之间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基于转子电流偏差角的闭环速度观测方案,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6.剖析了双馈电机空载定子电压控制的机理,提出了基于PI调节器和谐振调节器并行的以及解耦的空载定子电压控制方案。7.描述了电网电压跌落时双馈电机的电磁过渡过程,并以数学模型对电网电压跌落时双馈电机定转子电流、定子磁链以及电磁转矩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了转子电流的控制和电网电压的跌落类型对双馈电机电磁过渡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策略。针对基于转子撬棒的LVRT控制策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控制逻辑,实现了电网故障时风力发电机与电网之间的协调控制和双馈电机不同运行状态之间的平稳切抉;针对基于暂态磁链补偿技术的LVRT控制策略,提出了虚拟电感控制技术,削弱了LVRT控制策略对双馈电机漏感参数的依赖性,改善了双馈电机的LVRT控制性能:针对电网电压恢复时可能形成的电流冲击,研究了基于短暂中断(STI)技术的LVRT控制策略。8.搭建了多套不同功率等级、不同机组类型和不同试验目的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实验室模拟系统,获得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研究了对诸如风机气动特性、转动惯量及传输轴系的动态特性等风力机特性进行模拟的软件算法。尤其是建立了基于MW级“双馈电机对”拖动机组的实验室模拟系统,为大功率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模拟试验提供了必要条件。针对“双馈电机对”拖动机组的起动与运行,研究了双馈电机定子短路转子驱动的矢量控制策略,较好的实现了双馈电机的起动控制和低速运行控制。9.阐述了用于双馈型风力发电机驱动的背靠背变流器之关键部件的工程设计。针对直流母线支撑电容的设计,依据直流母线电压的脉动特性,研究了转子有功功率阶跃响应和电网电压跌落时双馈电机转子有功功率的交流脉动对直流母线支持电容的设计要求:针对LCL滤波器参数的设计,依据网侧变流器交流谐波的特点和滤波要求,研究了LCL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案;针对长线驱动du/dt滤波器的设计,依据波的反射机理,研究了几种变流器端du╱dt滤波器和电机端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方案。10.设计了2MW双馈型风力发电机驱动变流器的试验样机,并完成了基于“双馈电机对”拖动机组的实验室模拟系统中的试验,且通过了某风力发电机专用试验平台的地面测试试验。

秦涛涛[7]2016年在《真空直流断路器循迹操动及开断动态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的日益增加及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促进了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电网技术的发展。而现有的直流开断技术及直流开断设备尚未成熟,难以满足HVDC电网的开断需求,迫切需要研制出能可靠开断直流短路电流的直流断路器。本论文针对人工过零真空直流开断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相关的研究。通过仿真结合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采用永磁-斥力混合型操动机构的真空断路器分断速度、换流频率以及燃弧时间对直流开断过程电弧形态及弧后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为人工过零直流真空断路器及其工程化应用设计,提供参数设计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提出了永磁机构励磁阶段电流控制、运动阶段位移控制的两阶段控制方法,建立了基于比例微分(Proportional Differential, PD)及模糊控制算法的永磁机构动态合闸过程模型,以控制合闸时间及速度,验证了电容电压、电容容量、环境温度及负载力等外界条件变化时,算法的有效性。通过控制放电电容电压来调整斥力机构分闸时间及速度,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控制方法在外界条件变化时,能够将合闸时间分散性控制在±0.5ms之内,分闸时间分散性控制在±0.3ms之内,为直流断路器模块化串联奠定应用基础。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ATP(Electromagtic Transients Program/Alternative Transients Program, EMTP/ATP),将强迫过零直流开断电路模型与等离子体连续过渡模型相结合,研究了直流开断弧后电流、弧后介质恢复过程中的鞘层增长、金属蒸气密度衰减等受分断速度、燃弧时间、换流频率等动态因素的影响规律,为直流开断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提高换流频率,不利于弧后介质强度恢复;提高分断速度,缩短燃弧时间,可提高弧后介质恢复初期鞘层增长速度。同时降低弧后初期金属蒸气密度,有利于弧后介质强度恢复。搭建了基于人工过零的强迫直流开断及动态电弧观测系统,利用高速摄像机观察了小电流真空直流开断过程,研究了不同分断速度、不同燃弧时间及不同换流频率下的电弧形态演变。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电弧图像进行了面积量化处理,得到了上述动态因素对电弧形态的影响规律,为直流开断在分断速度、燃弧时间及换流频率等参数选择上提供依据。本文实验条件下,分断速度2.1m/s,燃弧时间2ms为宜,换流频率在灭弧室开断能力范围内可适当提高。此外,提供了一种电弧形态分析的新方法,即电弧图像伪彩图增强处理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面积量化处理结果共同验证了论文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搭建了基于人工过零强迫直流开断固有介质恢复强度测量系统,采用脉冲放电法研究了不同分断速度、燃弧时间、换流频率下,小电流真空直流开断的固有介质恢复强度。结果表明燃弧时间短,分断速度快,换流频率低时,有利于弧后介质强度恢复。该实验方案所得到的最优参数与电弧面积量化处理结果吻合,也为今后更深入探讨直流开断问题提供试验手段和依据。

杨琳[8]2012年在《接地系统暂态特性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接地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故障电流及雷电等暂态电流提供散流通道,保障被保护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随着雷电活动的日益频繁,特高压、智能变电站等新技术的大量涌现,接地系统暂态安全特性的正确评估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接地系统暂态特性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接地系统暂态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接地系统暂态计算模型、试验方法应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接地系统暂态数值计算模型,系统地提出了接地导体分段处理方法及分段导体尺寸的选取原则,通过解析电磁耦合机理及分段导体互耦参数矩阵,提出了接地体分段导体间互耦参数递归计算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传输线模型计算接地系统高频暂态特性精度低的技术难题。该模型建模灵活、便于计及土壤非线性电离效应,可有效计算接地系统雷电冲击等高频电流(10MHz以内)作用情况时暂态响应特性。计算了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冲击暂态响应,分析了水平接地体冲击时域、频域特性。采用傅立叶变换方法求解了接地系统频域冲击接地阻抗,发现了接地系统在雷击等暂态电流作用下的高频散流特性,解析了水平接地体存在冲击有效长度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影响接地体冲击接地阻抗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水平接地体冲击有效长度与土壤电阻率及注入冲击电流波头时间的关系,并给出了计算水平接地体冲击有效长度的经验公式。计算了接地网冲击电流作用时网格暂态电位升分布,分析了地网暂态电位升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影响并给出了应对措施。提出了接地网冲击电位分布、二次设备反击电压、冲击接地阻抗等暂态特性参数的定义。分析了冲击电流以大地为回路时地中电流分布特点,建立了包括试验电源选型、测试回路布置方法、干扰抑制措施、冲击接地阻抗频谱计算方法的接地系统冲击特性参数现场试验评估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实际运行中的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及变电站接地网进行了冲击特性试验,得到了杆塔冲击接地阻抗及变电站接地网冲击电位分布。经与工频特性参数试验结果比对,验证了试验方法的正确性。研制了适于现场应用的便携式接地系统冲击接地阻抗测试装置。该装置试验电源采用内置冲击电流发生器,通过倍压整流电路及可调电阻、电感使试验电流波形及幅值可调,实现了雷电流波形特性的模拟。装置信号采集系统利用分压电容及分流电阻实现回路电压、电流的实时记录,并通过内嵌式傅立叶变换及频谱计算程序求解冲击接地阻抗及其电阻、电感分量。通过对实验室及实际运行中接地系统试验,验证了该装置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满足现场实测的要求。

李立[9]2013年在《多功能低压电气综合测试仪的研制和开发》文中认为低压电气综合测试仪是用于检验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安全特性的仪器。它通过使用预防性试验的方法来评估被测对象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检定被测系统能否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提供了依据。本课题是基于国内市场需求,参照国内外相关法定标准,开发的高档数字多功能低压电气综合测试仪。论文阐述了多功能低压电气综合测试仪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主要运用新型的32位DSP强大的数字运算能力,来改善测试仪的运算速度、输出分辨率、稳定度及测量准确度。该综合测试仪包含了绝缘电阻测试、回路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测试等电气安全参数测试功能。并提出了瞬时脉冲测试回路电阻的新方法,解决了回路电阻不能在线测量的问题,测量范围0.26Ω~1999Ω,最小分辨率0.01Ω,基本精度5%。设计制作的测试仪四项测试指标均符合IEC61557标准。低压电气综合测试仪由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构成。测量系统包括程控电源、信号采集、调理和A/D转换单元。控制系统是以DSP为核心构成的。控制系统按照不同测试功能控制程控电源对被测回路施加相应的激励,再由信号采集单元将电压、电流信号经过滤波、调理电路送入DSP外接的两路高速A/D,进行同步转换,最后送入DSP进行数字滤波和数据处理,得到待测结果。综合测试仪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采用多频激励测试法,避免了噪声的同频干扰和工频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采用基于双峰修正算法的叁级窄带通数字滤波器,最大限度的滤除噪声信号,提高测量精度。测试结束时,不仅输出当前的测试数据,同时比对测试结果与用户设置的安全标准,看其是否满足安全标准的要求,使得测试仪具有人性化。通过实验表明本课题研究的低压电气综合测试仪,不仅符合IEC61557标准的要求,而且还解决了回路电阻在线测量的问题,仪表的可操作性也得到了改善。对缩小国内外此类仪表的技术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的社会和商业价值。

曹懋[10]2011年在《某型号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射频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以及系统之间连接的接口元件,以实现射频信号的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重要元件。射频高压是射频连接器四大射频参数之一(电压驻波比、插入损耗、射频泄漏、射频高压),是判断射频连接器在射频高压状态下能否避免击穿,保持正常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射频连接器质量水平的重要参数。美军标MIL-C-39012系列标准和我国军标GJB681A-2002《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都把射频高压作为射频连接器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国内的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试验装置较少。据了解,电子部第二十叁研究所曾研制过一台频率5MHz,试验电压范围0~1000V射频高压试验装置。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防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型的射频连接器不断涌现,技术指标不断的提高,该设备已经很难满足相关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的试验要求,对N型、L27型、L29型等以上中型射频连接器的射频高压测试就难以进行。所以研制新的能够满足射频连接器发展需求的射频高压试验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的试验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台频率在5MHz~7MHz,射频电压0~3500V连续可调的,能够满足美军标MIL-PRF-39012系列标准和国军标GJB681-2002《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射频高压试验装置。并且对研制完成的试验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结论证明该射频高压试验装置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试验要求。之后,将射频电压和射频频率的测试值与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TEK公司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为满意。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量值溯源的要求和途径编制了该装置的校准方法。

参考文献:

[1]. 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D]. 王立军. 沈阳工业大学. 2002

[2]. 高压真空灭弧室结构与工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赵智忠.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 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及同步控制研究[D]. 谢久明. 燕山大学. 2016

[4]. 400V/200kA合成试验系统研究设计[D]. 范亚君. 沈阳工业大学. 2013

[5]. CICC导体测试装置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 吴向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6]. 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控制[D]. 杨淑英.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7]. 真空直流断路器循迹操动及开断动态影响因素研究[D]. 秦涛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6

[8]. 接地系统暂态特性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D]. 杨琳.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9]. 多功能低压电气综合测试仪的研制和开发[D]. 李立. 西安科技大学. 2013

[10]. 某型号射频连接器射频高压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曹懋.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  ;  ;  ;  ;  

合成回路中电流源电流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