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兴趣教学之我见论文_王淑凯

小学体育课兴趣教学之我见论文_王淑凯

山东省无棣县车王镇小学 251900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大量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是成正比的。教师应把握学生体育兴趣的差异,有所侧重地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法,更多地满足每一个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

一、自主选择,兴趣分组,适应学生兴趣差异。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正在努力创设一种“新体育课”。“新体育课”看重的不是竞争,而是在乎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从体育课开设的多样项目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乐意自觉地动起来。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少有活动的余地和自主支配的时间,更缺少选择。这样,学生既有的体育兴趣会逐渐失去。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年级越高,学生的兴趣差异表现也越明显,“齐步走”的教学难以使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具体规定,新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为让更多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对器材配备也进行了改革。如中小学可依情况自选篮框高度,排球改为软式排球,小足球可进课堂等等,且很多器材具有多种功能。这都使得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有了更大的个性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器材与场地,自主使用器材,也可选择规定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把相同项目的学生编组,组员由学生自主组合,教师灵活限制。这也正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的表现。体育课应尽量开设多样项目,让学生自选。有些项目有不同的角色位置,如一支足球队要有前锋、前卫、后卫、守门员等,让学生自选,位尽其兴,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些供选项目仍有少数学生不喜欢,教师也要尽可能安排同样可实现教学目标的类似内容。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性别造成的兴趣差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敏捷、竞赛性强的活动,如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而女生多喜爱健美操、舞蹈等姿势优美、韵律感强的活动。在教学中应增加相应的活动,适应学生因性别产生的兴趣差异。体育器材可让学生想像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同一器材也有多样“玩法”,学生可自选。如沙包这一器材,可设置为抛沙包、传沙包、抬沙包、挑沙包、举沙包、运沙包、击打沙包等丰富多样的游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抛沙包”来说,可给小沙包系上彩带,学生在抛时就出现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这样既能纠正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其对创新小器材的兴趣。也可猜拳抛小沙包,两人一组猜拳,胜者将沙包向前(也可选向后或向侧)抛,最后看谁先抛到终点。还可两人一组看谁抛得高,或若干人一组抛后各组同学成绩相加比抛远……在各种沙包游戏中,若对沙包重量、行进距离、人员组合再进行适当变化,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创造,那“玩法”就更多了,既能适应学生不同的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当然,体育课是有组织的系统教学,学生练什么、怎样练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因而,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灵活变换训练形式,做到既满足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需要,又达到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缩小兴趣差异,以利于更好地组织教学。做法是对学生进行差优组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相互关心、互补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二、创设情境,善用游戏,迎合学生兴趣。兴趣分组所供选择的内容毕竟有限,改革组织教法,迎合学生兴趣,则是无限的。小学生自制力和理解能力很有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不够稳定,他们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教材是按学科知识体系编写的,虽也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但很少顾及学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练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很能迎合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游戏是体育运动的本源,体育教学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着力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适当使用体育游戏,努力多用运动技术游戏化,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乐于展示表现自己,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中应将教材内容改造得富有趣味,调动一切手段,让学生在兴趣中练、在练中产生兴趣。如低年级准备活动的慢跑,结合“红绿灯”游戏或创设“开火车”、“送小动物郊游”等情境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会意识到“跑”的枯燥与乏味,有的是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又如耐力跑教学,动作单调,生理负荷大,学生练习时身体劳累、气喘吁吁,此时让学生想起解放军战士与敌人抢占高地或正在追杀顽敌的情境,可能学生就会一鼓作气跑完全程。这样也使得体育教学多维度目标得以全面落实。

三、因人而异,相对评价,维护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为维护不同学生的兴趣,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用相对评价来辅助体育教学评价,以让每一位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练内容和动作难度要求因人而异,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要区别对待,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规定范围内的测评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努力都能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方面达到合格以上甚至优秀成绩,从而树立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多给学生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学练或测评内容、方式,利于其个性在“相对独立或自主”的行为中展示出来。但自选并不是放任,尊重个性也是相对的。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还应努力将学生的兴趣从运动项目中引导出来,并通过及时、适当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兴趣、增强兴趣。这也是终身体育思想所推崇的。学生有了广泛的体育兴趣后,应着重发展其重点兴趣,促使兴趣转化成志趣,培养其体育特长。这样既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利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论文作者:王淑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小学体育课兴趣教学之我见论文_王淑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