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的科研计划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科研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本文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研管理问题,涉及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技资源配置、科研选题原则、科研计划管理改革等。
关键词:市场经济 科研计划管理
1 重视选题,变计划管理的被动为主动
课题是科研计划的细胞,科研计划管理的核心是选题。在计划经济下,科研计划管理是指令性管理,课题上级定,经费上级拨,课题的汇总就是科研计划。这种科研计划管理实际上是被动的,科研计划管理的能动作用得不到发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研计划管理的内容有了深刻的变化,择优支持课题是其重点。因为其一,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也渗透于科技活动中,竞争机制成为科技进步的“催化剂”,有竞争力、有应用前景的课题必受支持,而没有应用前景、缺乏竞争力的课题必遭淘汰;其二,科学与技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为缩短,以前电磁学转变为电工技术,应用于工业,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时间,而今天激光理论从科学研究到应用于生产,仅花了几年功夫,但是,市场经济要求少投入,高效、快速产出,这就更要求对课题有所选择;其三,科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日益复杂,而国家的科技资源有限,故应优而择之。以选题为开端的科研计划管理必须重视选题,并在课题的后期管理中,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跟踪,根据世界科技走向和市场导向调整科技计划;课题完成后,根据其成果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确定是否再组织申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计划。从选题到课题的后期管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发展研究,不同层次的科研计划管理都充分发挥能动作用。
在我校的科研管理中,科研计划管理能动作用贯穿于从选题开始,至课题后期管理的整个过程,完全改变过去的被动式管理。我校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和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及我校的科技发展战略,优选课题,制订科技计划。例如,我校在开展基础性研究前沿调研、选择前沿项目的工作中,坚持根据下列原则选题,做好科研计划管理的第一步工作:(1)价值原则,它含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的含义,选题应着眼未来的价值,选择学科前沿、能带动或促进学科发展的课题,选择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如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发展方向,生物技术是我国急需的科学技术,因此,有关这方面的课题是选题的重点之一;(2)效益原则,任何科学研究都应在直接或间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题应立足当代社会、立足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菜籽饼生物脱毒技术”是我校一项已推广应用并获得很大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但继续对其生物脱毒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该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因此,有关其机理研究的课题也获得我校的继续支持;(3)优势原则,选题除遵循上述两项原则外,还应是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优势的课题,即在某一研究领域有工作基础,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有学术造诣深的学术带头人。这样有利于使科研工作少投入、多产出。因此,我校所选的前沿项目,绝大多数均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即使是交叉学科的课题,也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积累。
我校近几年科研计划管理的实践表明,重视选题,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一方面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新潜力,使我校的基础性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选题着眼当代社会,立足经济建设主战场,因此,取得更多应用性成果并推广应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 根据市场需求配置科技资源,有计划地调整基础、应用、发展研究的比例
在科研活动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础研究为技术开发储备力量,技术开发则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架起桥梁。缺乏基础研究的技术开发是难以成功的;不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和存在的普遍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也是没有前途的。
科技体制改革以前,往往是为了科学而开展基础研究,为了技术而组织攻关,这种状况有悖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科技体制改革以后,这种状况逐步有所改善,但近几年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某些研究机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重视或不搞基础研究,完全“下海”搞开发;而重视基础研究的研究机构则由于科技投入的不足而“度日维艰”,这反映了目前的科技体制、运行机制并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下,国家对研究机构的“输血”是必要的,但完全靠“输血”难以长久维持,各研究机构必须优化科技结构、实行人才分流,在开展基础性研究的同时,适当进行技术开发,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除了国家整体布局需要而保留的基础性研究机构外。其它科研机构均应开展基础、应用、发展研究,科研机构性质优势不同,三类研究的比例应有所差异,必须根据市场需要、科研机构的性质和优势,有计划地加以调整。完全“下海”搞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缺乏长久的竞争力;仅重视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市场经济下则难以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大多数科研机构,由于对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认识不够,因此,人力、财力、物力等科技资源的配置很不合理,较偏重于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则未受应有重视,人力、财力、物力的不足,造成科研成果得不到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特别是科技力量的配置,存在“一流搞基础,二流搞应用”的状况,基础研究集中了科技力量的绝对优势。其实,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表明,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科技人员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能够得到基础性研究问题的反馈,从而反过来又促进基础性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科技力量的调配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根据市场需要配置科技力量以及其它科技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科技资源。
我校作为全国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基地之一,在旧的科技体制下,也是仅强调基础性研究,结果一大批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研究、推广应用。近几年,我校根据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重新配置科技资源特别是科技力量,不仅在数量上安排了我校50%左右的科技人员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从事应用、发展研究和科技开发,而且在人员结构上,安排了高、中、低不同职称的科技人员参与应用开发研究。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了科技资源,取得了一批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如前述的“菜籽饼生物脱毒技术”、“混合二甲苯的催促精馏法”等,从而使我校不仅基础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在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硕果累累。
3 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实行“链条式”计划管理
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后,制订、实施了三个层次的科技发展战略,这无疑促进了我国的科技进步,提高了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但这种分块式科技计划也存在不少弊端,主要是计划多头制定,使同一领域的科技工作分散于数个不同的计划之中,如科技体制改革后出台的攀登计划、攻关计划、“八六三”计划由不同部委制订实施,即使同一计划(如攻关计划),也由国家、地区、部门多头制订并组织实施,由于计划政出多头,各部门协调不够,管理部门管理跟不上,从而造成课题交叉重复:课题分散、投资强度减弱;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有应用前景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因在其它计划中未获资助而不能开展相关的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这些弊端,在市场经济下更突出,因此,这种分块式计划模式应加以改革,应根据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直至产业化,建立不同研究领域的“键条式”计划模式(作者将另文讨论),但在分块式计划改革之前,应充分发挥协调职能,使不同计划之间的课题能互相协调,尽量减少重复和人、财、物的浪费。
改革科技体制以来,我校的科研计划管理,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对优选的课题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课题的研究进展和价值,协调组织申报不同的科技计划,如“催促精馏法高效分离混合二甲苯”的研究项目,在基础性研究完成后,根据其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前景,组织申报攻关计划,其后与中国石化茂名石油化学工业公司联合中试生产,这种“链条式”计划管理,既充分利用,节省科技资源,又提高科技效益,有利于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加快成果推广应用。
4 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实现科研计划管理的现代化
在科研计划管理中,选题是关键,关系到科研计划的成败。选题必须根据国际科技导向和经济发展趋势,但是,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信息量大、更新快,况且,我国目前科技投入有限,必须尽量避免课题的交叉、重复,因此,必须建立科技信息系统,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西欧和美国的一些公司把应用研究拨款的8~12%投向科技检索,充分重视科技信息在科技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1978年以前,我国并不十分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因此,曾出现这样的现象,上海某研究机构花费二年时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提高热水瓶保温性能的问题,在庆祝研究获得进展的同时,也发现这是外国早几年就已研究的课题。1978年以后,科技信息的利用得到重视,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部分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联机检索系统,并逐步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课题的重复,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等科技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信息系统信息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提高了科研计划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去年,我校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增强二十一世科技储备,决定资助、启动一批基础研究前沿项目。在选题时,第一次把联机检索结果作为选题的主要依据,并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有些项目,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前景,但联机检索结果表明,国内外近几年有关的学术论文已发表千篇以上,这是目前的“热点”课题,而非前沿课题,不适合作为前沿项目资助,得到及时予以调整,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和人、财、物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