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研究进展论文_刘一尔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研究进展论文_刘一尔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病,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病因复杂,症状严重,治疗也较为棘手,探讨该病有效的诊疗方法,对该病的整体治疗有利,并且可总结现有诊疗方法的优劣,为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010-02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成因复杂,特征为脑静脉回流障碍伴有颅内压升高,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早期的明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帮助,探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并且为进一步改善现有诊疗方法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1.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研究进展

1.1 CT诊断

CT是诊断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方法,直接CT征象包括索状征:皮层静脉内存在条索状高密度血栓影。空三角征:增强CT扫描中,可见上矢窦存在三角形环状样增强,并且于三角形中央可见低密度或者等密度影[1]。而间接征象主要包括局部脑回肿胀、颅内出血以及脑膜强化、弥漫性脑回肿胀、脑室扩大等。

1.2 MRI诊断

MRI是诊断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准确的方式之一,在血栓形成的早期,即可见留空效应消失,而主要可确诊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也包括直窦、横窦、下矢状窦、脑内静脉闭塞。可见脑静脉血流信号消失[2]。

1.3 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技术

DSA是确诊颅内静脉血栓的可靠手段,可发现静脉窦的狭窄以及梗阻、不显影和显影浅,并且优于MRV,其优势在于不会漏掉深部小静脉和皮层静脉,并且DSA可发现白质内小静脉起始部位淤阻,以往曾是颅内静脉血栓检测最为可靠方法,但其昂贵的检查费用和有创成为了主要弊端,仍然需要继续发展,以减低成本,减少创伤[3,4]。

2.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研究进展

2.1 针对颅内静脉血栓病因的治疗

颅内静脉血栓病因较为复杂,对于明晰疾病成因的颅内静脉血栓,针对病因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一般颅内静脉血栓成因主要包括血液成分改变(如孕产妇)、感染、炎性疾病、机械损伤、药物不良反应等,积极查找相关病因,进行应对治疗[5]。

2.2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治疗颅内静脉血栓行之有效,可改善高凝状态、预防肺栓塞、阻止血栓进展,临床存在许多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目前国内对抗凝药物治疗颅内血栓的研究也较多,多方研究显示[6,7],法华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高凝状态。而肝素类药物目前也有较大进步,主要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为主,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抗栓作用更强,并且出血风险更小,半衰期也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因此下降,但单独使用一种抗凝治疗药物部分时候并不能满足治疗需求,适当调整治疗方案,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可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更好的作用。

2.3 溶栓治疗

溶栓是治疗颅内静脉血栓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存在的治疗药物包括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尿激酶,主要用于经过系统抗凝治疗后无效或者病情加重的患者。但全身静脉溶栓治疗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由此导致的并发症频发问题尚未解决,并且局部用药量较低,目前已经较少使用[8]。而局部介入溶栓治疗的原理为溶栓药物随着血液循环,自颅内静脉系统进入静脉窦,达到溶栓治疗目的,目前仍然使用广泛,但该方法不适用于静脉窦完全闭塞的患者[9,10]。

2.4 支架置入

置入支架是目前尚在继续研究完善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将支架置入静脉窦释放,连同微导管一起拉出,利用支架网眼拉出大量血栓,配合术中局部溶栓达到溶栓治疗目的[11-13]。该方法效果优秀,可直接增大静脉窦内径,快速恢复血流,一般用于系统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机械碎栓治疗

机械碎栓是指利用微圈套器、球囊机械等对较大血栓进行破坏的治疗方法,一般用于病情迅速进展并且抗凝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患者,治疗后有较高的再通率,并且该方法可增大溶栓药物和血栓的接触面积,改善溶栓药物效果,因此和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效果更为显著[14]。但该方法目前仍然不属于一线治疗方法,其主要弊端在于操作难度高,费用昂贵,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为严重,因此仍然需要继续研究。

3.小结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多而复杂,并且治疗棘手,早期明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缺一不可,随着对颅内静脉血栓的研究加深,诊疗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通过CT配合MRI基本可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并且采用抗凝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但目前国内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研究仍然较少,部分新型的治疗仍然缺乏权威的疗效评估,因此仍然需要进行继续研究,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朱继红,李炳强,汪砚雨.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不同抗凝方式的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3):84-86.

[2]阎仁福,邱晟,陈钟樑.口服抗凝药物患者轻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特点[J].中华创伤杂志,2015,(7):612-613.

[3]傅世龙,李军,袁邦清,等.创伤后颅内皮层静脉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7):733-737.

[4] Zakai,N.A.,Callas,P.W.,Repp,A.B. et al.Venous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in medical inpatients: The medical inpatients and thrombosis (MITH) study[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JTH,2013,11(4):634-641.

[5]包菊,曲元.孕妇硬脊膜穿破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二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2):202-203.

[6]谢三平.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4):501-503.

[7] Galanaud,J.P.,Holcroft,C.A.,Rodger,M.A. et al.Predictors of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in a population with a first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no primary venous insufficiency[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JTH,2013,11(3):474-480.

[8]庄乃君,翟晓东,万红燕,等.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首次影像诊断的漏诊及误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1):118-122.

[9]封学伟,冯欣,刘小艳,等.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时对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2):27-30.

[10]俞英欣,姚生,郑奎宏,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2*梯度回波序列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4):330-333.

[11] Wilson,T.J.,StetlerJr.,W.R.,Fletcher,J.J. et al.Comparison of catheter-related large vein thrombosis in centrally inserted versu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lines in the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3,115(7):879-882.

[12]张素爱.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2015,(12):127-128.

[13] Ribeiro,D.D.,Lijfering,W.M.,Barreto,S.M. et al.Risk of recurrent venous thrombosis related to past provoking risk situations: Follow-up of a cohort study[J].Blood coagulation & fibrino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2013,24(5):562-566.

[14]谭小嫣,吐尔逊·沙比尔.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J].血栓与止血学,2016,(1):88-90.

论文作者:刘一尔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研究进展论文_刘一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