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探析论文_秦劼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探析论文_秦劼

河北省定州市东亭中心卫生院 河北保定 073006

摘要:目的 针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进行一系列探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0例心绞痛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2个月的跟踪调查,回顾性的对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间,疾病恶化及死亡病例为0(生存率100%),心血管事件15例(25%),复发心绞痛11例(18.3%),心力衰竭2例(3.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例(1.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7%)。结论 为减轻疾病症状、改善缺血、预防心肌梗死,采用药物联合应用可达到治疗效果,对于防治心绞痛疾病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传统手术治疗无法比拟的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

从医学概念角度讲,心绞痛是由于冠动脉狭窄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血管内科疾病,心前区疼痛是心绞痛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严重时有可能危机生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并朝年轻化方向发展。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猝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如心绞痛发作频繁,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应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本院心血管内科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对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0例心绞痛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绞痛疾病的诊断标准。男患者49例,女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47~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9.6)岁。对患者患病史进行严格筛查,无脑出血、外伤、肝肾功能缺失、凝血障碍、血压>180/120mmHg、中重度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相关病史。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吸烟、饮酒等诱因,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疼痛发作时平卧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给予氧气辅助;普及相关知识,指导病人配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药物治疗

(1)控制心绞痛发作

①β受体阻滞药:口服倍他乐克12.5mg~25mg 日/2次。

②硝酸酯类药物: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1~2片(0.3mg-0.6mg)舌下含服,或2%硝酸甘油膏或贴片(贴于胸前或上臂)缓慢吸收,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二硝酸异山梨酯5~20毫克(日3~4次);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日2次)。

③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10~20mg(8小时一次);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地尔硫卓30~60mg(日3-4次);

(2)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150-300mg/天,3天后改为50~150mg/天维持治疗,对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可换为氯吡格雷,75mg/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者可同时应用;

(3)调脂治疗:辛伐他汀(或其它他汀类药物)每晚20~40毫克(目标LDL降至100mg/dl以下,或比服药前降低40%),或瑞舒伐他汀10mg/日。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卡托普利12.5-25mg/次 每日2-3次,或缬沙坦80mg/次 1/日。

(5)抗凝治疗 代表药是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连用一周或更长时间。

1.3 评定指标

患者症状改善,心绞痛症状不再发作,以及患者的心电图在静息时出现缺血,后来恢复正常状态则治疗显效;若患者的心电图S-T缺血性下降的部分回升>1.0 mm,相关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50%,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亦或T波从平坦变为直立,说明治疗有效;以上指标都未达到则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件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检验标准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关于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所选取的患者均随访1年,1年内60例心绞痛患者,恶化及死亡病例为0(生存率100%),心血管事件15例(25%),复发心绞痛11例(18.3%),心力衰竭2例(3.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例(1.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7%)。

2.2 关于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观察治疗期间60例心绞痛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有6例患者腹部产生注射瘀斑,2例患者出现头痛,连续用药3天后头痛渐缓解,并未引发药物过敏、皮疹、血小板减少、呼吸道以及颅内出血等症状。

3.讨论

上述几类药物治疗中:①β受体阻滞剂 以无内在拟交活性的阻滞剂为主,可降低心绞痛患者心脏死亡或者心肌梗死的可能性;② 阿司匹林 有禁忌的患者可应用氯吡格雷替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联合两者服用。③ 他汀类药物 除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外,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④ACEI和ARB类 长期服用ACEI及ARB类药物,能逆转左心室肥厚、血管增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可有效降低心脏性死亡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⑤钙拮抗剂 通过对钙离子通道产生抑制,解除患者心肌痉挛状态。⑥硝酸脂类药物 硝酸脂类药物则通过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量来缓解心绞痛症状。⑦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心绞痛多采用控制症状,改善患者预后的综合药物疗法。如药物综合治疗心绞痛症状仍反复发作,则建议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行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建昌,阎晓霞,刘丽芳,等.活血化瘀雷中成药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合理性用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05):739-741.

[2]孟繁瑞.黄芪注射液连个丹参注射液治疗中老年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0):158-159.

[3]孟宪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10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5(33):163-164.

论文作者:秦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探析论文_秦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