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阳 倪艳红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观察新发2型糖尿病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未达标的患者,加用安达糖(达格列净)后与达美康缓释片之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3月血糖未达标,HBA1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治疗组:达格列净10mg QD+二甲双胍0.85BID。B对照组:达美康缓释片60mgQD+二甲双胍0.85BID。观察时间16周。结果:治疗12周结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BA1c,FBG,PBG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HBA1c,FBG,PBG降幅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HBA1C达标患者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体重减轻,对照组体重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未达标的患者,加用SGLT2抑制剂安达唐治疗12周,获得良好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低血糖风险小,体重明显减轻,无需调整剂量,使用方便。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 SGLT2抑制剂 安达唐 低血糖 体重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 2 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2 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α- 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 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 IV(DPP-4)抑制剂或 TZDs(二线治疗)。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采用其他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1]。

随着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作用于肾脏的新型药物SGLT2抑制剂安达糖(达格列净)的问世,给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本研究观察SGLT2抑制剂安达唐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未达标的新发患者加用SGLT2抑制剂安达唐,观察其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取我院2017.5—2016.6因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未达标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均符合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小于2年,年龄26~55岁之间,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三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5%,无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疾患。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随机分为2组,A治疗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5±7.6岁,FBG8.3±2.5,PBG10.3±3.2mmol/L,HBA1c7.9%,BMI25.6kg/㎡。B对照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2±7.6岁,FBG8.2±2.3mmol/L,PBG9.5±3.7mmol/L,HBA1c7.8%,BMI25.6kg/㎡。两组之间在治疗前年龄,HBA1c,FBG,PBG,BM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排除标准:⑴HBA1C>9%,FBG>16mmol/L,BMI>30kg/㎡⑵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及应急状态。⑶观察时间<12周⑷观察期间出现一次心脑血管事件⑸药物不良反应退出治疗

1.3观察方法:将入组患者在运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A治疗组:二甲双胍0.85 BID+达格列净10mg QD。B组:二甲双胍0.85BID+达美康缓释片60mgQD。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每周随访一次,记录血糖值,体重,低血糖及不良反应。12周结束评价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FBG,PBG的变化及差异有无显著性。⑵比较两组之间HBA1c,FBG,PBG,体重,低血糖发生次数。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血糖控制目标:⑴FBG4.4—6.1mmol/L,PBG6—8mmol/L,⑵低血糖<3.9mmol/L,严重低血糖<3.0mmol/L。⑶HBA1C<7%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不良事件:20例患者均完成12周观察,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2.观察结果:

2.1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FBG,PBG均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两组之间治疗1周后对比HBA1c,FBG,PBG差异无显著性 P>0.05.

2.2治疗组达标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

2.3体重变化:治疗组体重减少,对照组体重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

2.4低血糖: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

资料:AB两组观察数据比较

3.讨论:

目前观点认为,除胰岛素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及肝糖原分解之外,脂肪细胞,消化道(肠促胰素缺乏/抵抗),胰岛a细胞(高胰升血糖素血症),肾(葡萄糖重吸收)和脑(IR)也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重要作用,被称为T2DM的发病机制八重奏[2]。肾脏对糖调节作用正在逐渐得到关注,已成为糖尿病治疗新的切入点。

肾功能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可从肾脏重吸收180g/d葡萄糖,其中99%以上经肾小管吸收。糖尿病患者医院葡萄糖不断从肾脏重吸收导致血浆葡萄糖水平越来越高,进入恶性循环。生理条件下,葡萄糖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90%通过SGLT2被重吸收,10%通过SGLT1被重吸收.因此,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与SGLT2密切相关,选择性阻断SGLT2可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糖的排泄,进而降低血糖水平[3]。SGLT1和SGLT2分别在小肠粘膜和肾近端小管表达,分别负责膳食葡萄糖的吸收和肾脏中葡萄糖的重吸收,糖尿病的SGLT1和SGLT2的表达增加,促进血糖升高,并与口腔和肾脏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通过选择性抑制SGLT2的活性,SGLT2抑制剂能促进肾脏排泄葡萄糖,发挥降糖,减重作用,有望成为新型抗糖尿病药物[4]。

达格列净具有高选择性,她的SGLT2/SGLT1选择性为1/200倍[5],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A1c、FPG,其效果或优于二甲双胍。List等[6]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对389例未服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达格列净5种剂量(2.5、5.0、10.0、20.0、50.0 mg)、二甲双胍1 500 mg或安慰剂治疗。12周后,各剂量的达格列净组将尿糖的排出量从给药前的6~11 g/d提高到52~85 g/d,Wilding等[7]对71例使用大剂量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给予达格列净(10.0、20.0 mg)或安慰剂,同时加用既往使用的每日剂量口服降糖药物和50%剂量的胰岛素治疗。12周后,达格列净组HbA1c分别降低0.61%、0.69%,安慰剂却升高了0.09%,对FPG的影响分别为达格列净10.0 mg组升高0.13 mmol/L,达格列净20.0 mg组降低0.53 mmol/L,安慰剂组升高0.9 mmol/L,表明对于使用胰岛素+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的患者,加用达格列净后能使胰岛素用量减少50%,且血糖控制更佳。同时,Giovanni等[8]临床研究显示,达格列净通过增加尿葡萄糖排泄达到能量负平衡的作用,进而降低体重,较对照组,达格列净平能降低1.17%的体重。

本研究通过观察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安达唐(达格列净)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加用磺脲类药物患者HBA1C达标率高,体重下降,低血糖发生率低,简单方便,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联合用药选择。

4.参考文献:

1.翁建平.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7(4): 4.

2.Bellamy L, Casas J P, Hingorani A D, et a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gestational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he Lancet, 2009, 373(9677): 1773-1779.

3.Fujita Y, Inagaki N. Renal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as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linical data and mechanism of action[J]. 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 2014, 5(3): 265-275.

4.朱蕾, 杨怡.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与糖尿病[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31(6): 406-408.

5.Han S, Hagan D L, Taylor J R, et al. Dapagliflozin, a selective SGLT2 inhibitor, improves glucose homeostasis in normal and diabetic rats[J]. Diabetes, 2008, 57(6): 1723-1729.

6.List J F, Woo V, Morales E, et al.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 inhibition with dapagliflozin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09, 32(4): 650-657.

7.Wilding J P H, Norwood P, T'joen C, et al. A study of da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ceiving high doses of insulin plus insulin sensitizers[J]. Diabetes care, 2009, 32(9): 1656-1662.

8.Musso G, Gambino R, Cassader M,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control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 (SGLT) inhibito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 Annals of medicine, 2012, 44(4): 375-393.

论文作者:吴阳 倪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安达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阳 倪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