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大庆、钢铁、北方荒野精神的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论弘扬大庆、钢铁、北方荒野精神的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论弘扬大庆、铁人、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大荒论文,铁人论文,意义论文,精神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闻名神州大地的大庆油田,“北大仓”,是石油工人和转业官兵及广大知青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新中国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它的辉煌不仅在于为国家建成了重要的石油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还在于创造了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这“三大精神”在龙江人民四十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吐故纳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基本内容就是:立足本职、为国争光的爱国敬业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开拓进取精神,尊重科学、讲求实际的实事求是精神,不怕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全局、兴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大精神”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以爱国敬业、艰苦创业为主体内容,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为思想导向,倡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体现了工人阶级先进性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统一;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尊重科学、重视人才为新内容,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注入了时代精神。它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内容,既有龙江的地域特色,又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的共性特征。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龙江人民弘扬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的具体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我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锐利思想武器。它同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孔繁森精神、张家港精神一样,是我们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成为激励、鞭策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更强有力的姿态跨入新的世纪的巨大力量。

“三大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以后,多数同志对这一点牢记不忘,但也有少数同志不太清醒,后一类同志以为,既然经济建设是中心,那么把物质的东西抓上去就行了,再讲精神的作用似乎不合时宜,因而忽视不顾。这种想法和做法的谬误不澄清,不但会贻误我们的事业,甚至导致民族、国家、政党的衰落和垮台。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所需的一种基本精神。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可见,生产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为了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就必须艰苦创业,以获得维持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就必须开拓进取,不断拓宽生产领域、扩大生产规模,就必须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并非某个阶级、某个国家、某个时代、某种社会制度的“专利”,而是社会发展进步所需的一种基本精神,人类生存并谋求发展所不可缺的主体精神和人生风格。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要消灭贫穷、要发展就时刻离不开人这个社会主体的奋斗,时刻离不开科学和创新。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无论是生产力从旧时代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到手工作坊式的小生产,从小生产到近代机械化的大生产,再从机械化的大生产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生产,还是人类生活从茹毛饮血到吃穿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从维计生存到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足,就不难看出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点进步都伴随着血与火的战斗,每一项生产成果的取得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每一次生活的改善都是对人的智力和体力的考验。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首先表现为人们要有那样一种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各种困难,艰苦创业的过程。古今立志成事或处于兴起发展状态的人和集团,莫不与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紧密相连。无论哪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民族要振兴,都要靠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发动、支持和鼓舞。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

——实现新的历史转折和跨世纪宏伟目标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这次历史性转折较之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任务更加艰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其一,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无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又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发扬敢想、敢试、敢闯的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冲破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条”和“框框”的束缚,破除过时的思想禁锢和陈规陋习,大胆探索,开拓前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其二,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且极不平衡。虽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国力有了很大增强,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我们有12亿人口,按人均收入计算,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国家的财力还很有限,还有7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我国仍然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联系我们龙江的实际,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曾经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内陆边疆省份,资源型省份,其优势逐步减弱。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虽然我们同过去相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很大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相对于先进省区来说,差距还比较大。我们要在这样的国情、省情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邓小平同志规划的“三步走”战略,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今后15年远景目标,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带入21世纪,直到下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我们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做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他还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建成,只能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如果我们贪图享乐安逸,懒于探索创造,现代化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处于复杂的环境,越是干困难的事业,越是需要有精神的支柱。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将为新时期国家的发展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必将在亿万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化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巨大物质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弘扬“三大精神”,一些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很大偏差的。他们以为发展市场经济了财富就会滚滚而来,不必再提艰苦创业了;他们以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赚钱,不必再提倡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了。这些想法要么是对市场经济缺乏本质了解,要么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在作怪,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其一,市场经济道德是一种竞争经济。只有激烈的竞争,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实现优胜劣汰,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就必须分秒必争地“抢”,有胆有识地“闯”,千辛万苦地拼,脚踏实地地干。不争、不抢、不超、不闯,就会失去机遇,就会落伍,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其二,市场经济又是人才经济。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没有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其三,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生产经营中,既要按市场经济的一般法则,讲等价交换、相互竞争、注重效益、优胜劣汰,又要按社会主义原则,讲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共同发展,既要讲功利性,又要讲公益性。绝不允许任何生产者不讲社会责任,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绝不允许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割裂大局,损害大局。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弘扬“三大精神”,进一步强化人们团结友爱、相互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和大局观念,用正确的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来匡正市场经济以利益作为驱动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能力。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十几年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不论是破旧创新,还是脱贫致富,不论是相对发达地区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还是相对落后的省份、欠发达地区要迎头赶上,振兴经济,再创辉煌,都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神仙皇帝。从地处内陆,资源匮乏,土薄石厚,水贵如油的河南林州市的崛起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从人均不足三分地的温州人千辛万苦创市场创造的温州模式到张家港人靠张家港精神创造的张家港速度和效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域有别、基础不同而目前已经发展致富的许多地方,总结他们前进的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可以听到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壮歌。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坚韧不拔搞改革,激励着人们披荆斩棘求发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能够抓住机遇腾飞,条件差的地方可以克服困难奋起,结果同样是化精神为物质,绽精神之花育经济之果,从而奏响变穷为富的振奋人心的进行曲。

“三大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提出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要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方针,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优秀思想道德的浩然正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使各种陈规陋习、各种腐朽丑恶的现象,被广大群众所唾弃。产生于龙江这块黑土地上的“三大精神”,旗帜鲜明地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敬业创业精神,旗帜鲜明地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力量。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以有效载体和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打击邪恶,扶正祛邪,抑浊扬清,使社会正气得到普遍弘扬,有力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侵蚀,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巨大热情,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我国的思想道德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起根本作用的,必须是与社会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相符合的正确的思想和舆论,这种思想和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当大大加强,切实形成声势,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在即将告别20世纪迈入新世纪的今天,人们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充裕与活力,同时也感受到源于商品社会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对人类精神的冲击,特别是在我国启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也确有一些人单纯追求个人功利,失去了生活的崇高目标和社会理想,一些奇谈怪论充斥于我们的社会,毒害着人们的心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只有结合成为社会,才能获得自由,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共产党宣言》说:“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自由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利益。诚然,在市场经济中,普遍通行物质利益原则,特别是等价交换原则。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市场关系和交换关系。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产生以追求和维护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为特征的功利意识。但是,这种经济关系只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在这个层面之上,社会还有自己的整体利益,还有超越于市场经济法则之上并通过整体利益表现出来的每个社会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的一致性的利益关系。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其价值取向始终指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各自为政,无视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整个社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社会秩序失范,而我们的改革大政、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法则也很难得以贯彻,最终就会走到一种自我衰退的道路。所有这些,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敬业的优良传统,弘扬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力量,用以规范、矫正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渗透更为明显。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思想道德领域的阵地,我们不用正确的思想去占领,就容易被错误的思想甚至被敌对势力的反动思想所占领。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振奋人们精神,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把改造世界观看成是过时的提法,甚至当成“左”的东西抛在一边,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是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就广义而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根本看法;从认识人生、观察社会的角度来看,世界观则表现为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指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和生活准则,而价值观则主要指确立什么样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而活着,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其效果就会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而在这个问题上出了毛病,其它方面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改造世界观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纭复杂,人们往往容易被某些暂时的、无序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从而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科学、正确认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引导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掌握分清是非界限的准则,对正确的东西自觉坚持,对错误的东西自觉抵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观念,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其中一些观念不可避免地同我们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背离和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样的尺度观察社会,用什么样的准则规范行为,对每个共产党人都是严峻的考验。在某些人看来,搞市场经济必须以道德上的退步为代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念,不再是我们时代的时尚。有人甚至主张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正名”,似乎只有唯利是图、投机取巧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价值观的误导下,一些干部长期忽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腐朽思想的警惕和免疫力,以至滑入犯罪的深渊,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改造世界观,并不是要人们脱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脱离改革开放的实际闭门思过,更不能坐而论道。联系当前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点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点是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就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三大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立足本职,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获得人生价值的最高体验。

——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日益丰富,而建构于这种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之上的社会关系,也必将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来规范和维系。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与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相当程度的道德水准,是一个健康运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备基础和基本保障,这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表现。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人所愿。有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损人利己,坑蒙拐骗,不讲道德,不讲良心;有的人不惜以身试法,搞权钱交易,损公肥私,以权谋私。这是完全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如果任凭这些问题发展蔓延,不但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会动摇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竞争和协作都离不开讲信誉。失去信誉,就没有协作关系,企业也就无竞争力可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企业行为都要依法进行,更需要职业道德来维护。这个问题不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这样,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也从根本上要求有较高的商业道德与市场道德作为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利益,但讲物质利益不等于一切向钱看。我们所应采取的态度是,既要讲赚钱,更要讲奉献,该奉献的就要奉献。在以诚实劳动取得合法收入的同时,以自己的奉献造福社会,造福他人。这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题中应有之意。同时,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与之相适应,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带来的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大力弘扬爱国敬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就能有效引导人们刻苦顽强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办事,堂堂正正地做人。这对于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大精神”——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坚强柱石

共产党人之所以得天下,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共产党人以其崇高的理想,勤奋的工作,廉洁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取得政权是这样,巩固政权也是这样。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依赖和拥护,而这又取决于全体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党的干部正确使用人民授予的权力,勤政廉洁。历史反复证明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作为共产党人,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护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基本条件。党成立70多年来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经受住了改革开放的考验,在人民群众中的生命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人所公认,有目共睹的。但是不可讳言的是,在这支队伍中,也确有那么一些人经不住执政的考验,经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他们在金钱面前,在灯红酒绿面前败下阵来。一些人或者私心很重,或者人格扭曲,或者带头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根本无先进性可言,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邓小平同志一再教导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中间去。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按照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率先垂范。对此,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腐败和官僚主义的危害,来认识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无私奉献精神的意义,来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教育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将反腐败斗争进行下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一条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证明,艰苦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奢靡享乐实质上是对事业停止追求的外在表现,是导致民族、政党衰亡的精神鸦片。351年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政权的兴衰成败,是一个典型例证,满清“八旗军”由盛而衰的历史又是一个典型例证,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受的挫折更是明显的例证。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十分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任何一个政党或集团由盛而衰,都是从内部腐化蜕变开始的。艰苦的环境、清贫的生活是对人的一种考验,而当经济发展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的时候,能不能发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传统,能不能坚持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精神,能不能保持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对我们共产党人更严峻的考验。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就能够提高党员干部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能够激励鞭策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向前,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就能够以谦虚的态度深入群众,学习和总结人民群众探索和创造的新经验,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妥善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就可以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协调好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内的各种复杂关系,一句话就可以大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国家以强大的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标签:;  ;  ;  ;  ;  ;  ;  ;  ;  ;  ;  

论弘扬大庆、钢铁、北方荒野精神的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