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刘楠楠

刘楠楠,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律失常二科,青海西宁,810012

摘要:目的 探究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通过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2个月内房颤复发和转为持续性房颤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较好,同时12个月内房颤复发和转为持续性房颤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较好,同时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厄贝沙坦;阵发性房颤

房颤,全名心房颤动,属于临床方面比较多见的心律失常。这类病症显示无序激动、无效收缩节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内分泌情况、血流动力学、代谢异常等有较大的联系,进而使得患者的心房重构,出现房颤症状[2]。与此同时,患者血管栓塞和心理衰竭能症状显著提升,若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产生持续性房颤,更严重的情况还容易出现永久性房颤。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阵发性发颤患者,探究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通过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时间低于48小时。排除标准:左心房在45mm以上的患者、心功能为NYHA III~IV级范围的患者、存在甲状腺病症和严重心脏瓣膜病的患者、6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两级以上高血压及严重肺肝肾病症的患者。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30~74岁,平均年龄(52.4±5.6)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55.7±5.8)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阵发性房颤,对照组结合病情通过胺碘酮(生产厂家: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治疗。1w内每日给予600mg,第2w开始每日400mg,第3w开始每日200d,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应使用钙拮抗剂辅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生产厂家: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080061)治疗,每日150mg。对于血压低于100/60mmHg的患者,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而高血压不易于控制患者,应采取钙拮抗剂/降压类药物辅助治疗,禁止给予ACEI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针对患者心电图、肝肾和甲状腺功能进行严格的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心电图进行复查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情况进行仔细的记录。

1.4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3.0,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标准差应用( ±s)代表,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阵发性心律维持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阵发性心律维持率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12个月,观察组阵发性心律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阵发性心律维持情况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存在2例轻度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但通过保肝治疗后得以好转;1例血压偏低患者,给予厄贝沙坦减量治疗后,没有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不良反应发生率12%(3/25)。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治疗的过程,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房颤,属于临床方面比较多见的病症,发病率可达到0.6%左右,发病情况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提升[3]。

本次研究,通过胺碘酮、厄贝沙坦联合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治疗。胺碘酮,为现阶段临床方面广泛使用能够维持阵发性房颤的药物。当前,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技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因为较多因素所影响,使得临床主要局限于药物治疗。相关研究显示,房颤能够促使心房出现重构,主要包括通过心房有效不应期阶段,能够得以减少非适应性的变化,进而使得患者的心房在有效不应阶段明显减少,促使频率适应性降低。与此同时,还可确保房颤具有诱导性,达到稳定性的要求。主要的特征为心房间质纤维化,能推动组织学在房颤中重构,对发展、持续过程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不应期消除折返功效也非常好,从而能使得患者窦房结、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下降,达到较好的控制室性 、房性心律失常的效果[4]。厄贝沙坦,属于序贯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能够从根本上将AngII、AngII的受体结合,所构成的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情况,并对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情况等均可实现较好的阻断效果。尤其对于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可发挥较好的功效。这类药物能有效的缓解患者逆转心房重构情况,对患者逆转心房重构情况进行延缓。此外,还可预防病症的发生并降低患者的复发情况。

综上所述,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闫秀莲,张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房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029—1030.

[2]张芳,黄东博,解卫春等.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8):3538—3541.

[3]王用,邢玉龙.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3,17(3):492—493.

[4]范宇鸣,李文华.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17.

论文作者:刘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4

标签:;  ;  ;  ;  ;  ;  ;  ;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刘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