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探究论文_陈林娟

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探究论文_陈林娟

东莞市光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事业发展迅速,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居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业主的要求很高,在这样的条件下便有必要做到优化设计。本文在分析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优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问题;方法

从中小户型住宅建设的实际设计工作来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居住环境、套型面积以及户型设计等。在诸多因素影响之下,便可能引发设计层面的问题,倘若设计不够合理,则难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进而影响居住生活[1]。所以,从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优化角度考虑,本文针对“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展开论述意义重大。

一、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问题分析

优化设计中小户型住宅建筑才能够满足业主的居住需求,从而使中小户型住宅建筑的销售增量。但从现状来看,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面积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面临着非常大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便有必要重新进行发展定位,特别是在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有必要遵循“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原则[2]。但是,从现状来看,建筑企业设计单位在中小户型住宅建设设计过程中,存在如果单层建筑面积偏小,基于容积率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楼栋数与楼层数会相应增加,对于楼栋数增加来说表示楼间距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与此同时,每一个方位的日照标准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需确保各个楼栋能够符合国家要求的最低日照时间,这样对于楼栋数量及层数来说,便有必要进行合理、科学地控制。总体而言,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楼栋数、楼栋间距、容积率三者之间的平衡性。然而,为使一定容积率条件下的低建筑密度以及高绿化率设计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便有必要将一梯两户或者一梯三户等欠缺经济性的设计放弃。将原先一梯至多4户变为现如今的一梯至少4户,合理地增加单栋建筑的面积,并降低楼栋的数量。

(二)容积率问题

以简单的住宅建筑为例,不妨把底层建筑面积设置为S1,建筑用地总面积设置为S2,总建筑面积设置为S,容积率为2,建筑密度为20%,那么S1便等于0.2,S2便等于2S2,S便等于10S1,可进行10层的建设。并且,基于项目容积率<2的条件下,有必要根据小高层项目做好相应的设定开发工作,使较低的建筑密度得到有效保障。反之,如果项目设置为高层住宅,对于其中的容积率来说,便需要重点考虑[3]。由于小高层的消防标准相对来说偏低,楼内公共交通面积要求偏小,对于住宅项目若户型大且品质高,通常会选取一梯两户视为主要户型。对于楼栋之间的间距来说,和楼房建筑的高低存在很大的关联性,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可知楼房建筑高度与楼栋间距之间具备正比相关性。因此,针对容积率低的开发项目,基于建造过程中,相关设计工作人员便需要将“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作为基本原则,进一步确保设计的优化。

二、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在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居住环境因素以及户型设计因素等,同时还存在面积问题和容积率问题等。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优化设计中小户型住宅建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总平面优化布置

在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中,总平面布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基于此项工作中需充分遵循“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原则,为业主创造一个优良的居住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有必要最大限度地控制建筑的楼栋数量。基于平面角度,合理地将单层建筑面积增大,确保每栋单元均可以达至6户,同时实现多单元拼接,使楼栋间布置体现出合理、灵活的优势。从这样设计的优势来看,不但使单栋建筑面积增加,还是业主公摊面积的比重有所减小。另一方面,对建筑高度上限合理地利用,对建筑层数合理增加,并对建筑层高进行合理设置,如果能够基于每层原来的基础上下降大约2公分,对于1栋建筑物便能够多2层的建筑面积[4]。针对朝上对层数进行增加这种方法,和竖向增加层数的方法比较,会发现竖向增加层更优,从原因角度分析:在单层建筑面积增加,层高降低的情况下,会使住宅品质大大下降。其中,对于户均建筑面积降低来说,为规划指标有无变动必要的前提条件。一般条件下,在户均建筑面积下降的情况下,会使总户数增多,而总户数的增多,进一步会致使规划指标的增多。总结起来,在各个环节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建筑商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车位数的增加,这一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降低。对此,在小区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将重点工作放在地下停车位建设中,并适当提高地面停车位数量,使车辆对住宅小区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化。

(二)建筑单位综合性优化设计

建筑单位综合性设计涉及的内容诸多,结合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建筑面积公摊比例、精细化户型设计进行分析。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建筑面积公摊比例设计分析。对于购房者,从理性层面考虑,均会重视其中的建筑面积公摊比例设计。尽最大限度将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控制于15%范围内;如果>20%,购房者便难以接纳。对于超过十八层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一梯两户或四户当中,每一层公共交通面积大概设计为40平方米或七十平方米。以每一户建筑面积九十平方米进行计算,对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则分别为22.22%、19.44%[5]。因此,对于低于九十平米的中小型住宅单元来说,如果需合理地进行公摊面积的控制,最有效的方法为选取一梯五户或者六户的户型。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必要综合优化公共交通空间,包括电梯、楼梯以及过道等等。

精细化户型设计。对于现代住宅来说,主要构成成分包括:客厅、卧室、书房、餐厅、阳台、卫生间等,为了使设计的动静分区得到有效体现,有必要合理地结合各大空间,然后规范科学地组合。与此同时,还有必要以产品定位及客户需求的不同,实施差异化设计户针对性设计。但是,针对中小户型住宅建筑来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则有必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人的行为方式及人体工程学等,考虑冰箱、洗衣机、灶台等设置,使这些设置能够和户型设计相契合。总体而言,中小户型住宅建筑每一寸空间设计都需要确保精细化,如此才能够确保户型设计的优化及完善。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居住环境、住宅套型面积以及容积率问题等。因此,有必要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中小户型住宅建筑,一方面做好住宅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另一方面,加强精细化户型设计工作。相信从以上方面加已改进,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将能够有效优化,进一步为整体住宅建筑设计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凌莉群.中小户型设计原则探析[J].四川水泥,2015,01:180.

[2]刘妍.浅议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J].科技信息,2013,05:427.

[3]刘火炼.简析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J].福建建材,2016,10:38-39.

[4]高晓路,浅见泰司,周燕珉,石川彻.中小户型住宅的消费者偏好和优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6,S1:117-122.

[5]岳宏飞,周宇辰.产业化住宅建筑设计实践——武汉阳逻地块住宅项目探索[J].城市住宅,2016,02:37-44.

论文作者:陈林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探究论文_陈林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