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重点问题探讨论文_杨小霞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重点问题探讨论文_杨小霞

杨小霞

河南宁中路桥建筑有限公司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城乡发展的主导产业- 运输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时期,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行政管理方法与城乡分开。这导致了城乡交通规划的划分。除了经济发展的差异外,中国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很大。间隙。城乡交通方式联系不畅,城市交通发达,县乡没有太大改善。另外,城乡交通管理分工和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交通信息系统平台不完善导致信息孤立。这些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重要瓶颈。

关键词:城乡发展、规划、基础建设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空间逐渐缩小。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交通规划,不断推进城乡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有计划的经济体制,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在行政管理方式上又分别发展了城乡,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扩大了城乡差距。因此,城乡之间的交通不畅通,直接影响到城乡经济的发展。随着后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交通管理分工的不足和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阻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城乡交通科学规划。

1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根据区域特点和城乡统筹交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三个关键性问题,具体如下。

1.1 差异化的交通分区和土地利用发展理念。城乡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这种差异决定了交通规划必须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合理设计。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下,应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交通分区。 根据这些数据,中国城乡交通规划者所做的工作还不够。因此,在未来的设计中,有必要制定不同地区的交通发展目标。合理使用土地正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 应特别注意交通规划的设计。 虽然中国的总面积很大,但人口的增加使人均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可以说土地已经无法忍受了。 沉重的负担。 然而,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许多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案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合理的规划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

1.2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要注意城乡一体、有机衔接。将城际轨道系统、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纳入同一系统进行整合规划,为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做准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以城市公交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城乡快速公交为辅。如此,城乡统筹规划下的一体化公交网络基本形成。

1.3 建设城乡一体、功能划分清晰的道路交通网络。城乡交通统筹规划要求不同道路有不同功能,所以在城乡一体化规划思路的前提下,还要对不同城乡道路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采取不同的建设标准。

2城乡交通统筹规划的注意事项

2.1差异化的交通区域的划分。在同一个国家,城市和村庄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 由于存在这些差异,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功能选择最合理的运输规划设计。 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的职能部门选择最理想的交通规划设计。 但是,在现阶段,中国的城乡交通规划工作还不够全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各项工作都应落实到位。

2.2土地利用发展理念。中国幅员辽阔,领土辽阔。 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土地使用量正在减少。因此,在规划城乡交通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利用土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结果,现阶段很大一部分交通规划方案对土地使用问题不够重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2.3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城乡居民时,要注意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的有机联系。对于公交线路,城市轨道等公交模式的统一规划,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基础交通为主体,以轨道交通为补充”的原则,有效实现城乡交通。

2.4道路交通网络。每条道路都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在城乡交通统筹规划进程中应该考虑道路的功能,在明确道路功能后,遵循不同的建筑标准完成施工。

3城乡交通统筹规划策略

3.1城乡交通分区和差异化发展。我们不能将城乡交通规划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实现城市乡村交通一一样化,城市和乡村由于发展情况、功能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城市和农村的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私家车随处可见,因此,传统的交通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但是对于很多居民而言,公共交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城乡交通统筹规划中应明确划分交通分区,同时结合分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具有清晰的交通规划思路,合理分配城乡交通分区差异化。为更好贯彻城乡交通统筹规划,也可根据私家车和公共交通分布区域的不同来划分交通分区,另外,还应考虑周边的文化遗址、景点等方面,规划好具体的交通线路,便于科学规划。

3.2城乡公共交通网络系统构建

3.2.1.城乡公共交通系统的层次。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层次能够直观清晰地反应当地的交通规划面貌,并参照层次的划分进行建设也会保证发展思路的顺畅,规划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高铁和普通铁路交通主要用来运输长途旅客和货物,通常跨省有些还会跨市。综合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公共交通发展前景,可将城乡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划分为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普通公交主干线、普通公交支线和城市快速公交这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均具有不同的功能。

3.2.2城乡公交网络构建。参照对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层次的划分,可在城市范围内构建"点、线、面"一体化的共同交通网络。点是公共交通路线和公共交通服务分区的中心和桥梁,它是公共交通枢纽;线是公共交通线路,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组织下建设不同层次的公共交通路线连接公共交通枢纽并覆盖公共交通服务中心;面是公共交通服务分区,它是公共交通组织的基础,一般可划分多个公共交通服务分区,在每个分区围绕公交枢纽设置公交干线和支线线路,在城乡之间形成了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为主的公交分布。

3.3城乡路网体系构建

3.3.1.城乡路网等级划分。一般城乡路网包括区域快速路、市域快速路、市域结构性主干路、片区主干路和片区支、次干路这五个等级。

3.3.2. 城乡路网布置。区域快速路是市域过境车辆的主要通道,常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规划,对区域快速路的主要节点采区立交形式和城镇交通分流,以此来保证车流的快速和连续性。市域快速路是各城镇之间机动车联系的主要通道,常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对于贯穿城镇地区提前保留建设高架或者隧道的条件,与其它主要道路的连接位置采用立交行驶,与片区次干路和支路的相交采取出入口控制的形式。市域结构性主干路是各城镇之间客运联系的主要通道,同时满足机动车的行驶需求。片区主干路是各片区内部的主要道路,也是主要的内部通行道路。各个片区通常包括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城镇的镇区。片区主干路大多以交通功能为主,合理限制直接面向主干路的开口。片区次干路以各片区为单元自成网络,主要负责片区内短距离交通联系,并分流片区内主要道路,补充道路网络骨架,直接服务于沿线建设用地。规划保证次干路间距在400-800米。片区次干路主要具有生活性能。在片区支路的布置过程中应保证支路网的系统性、差异性和有序性,支路网密度合理,与城市整体路网协调、统一,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条件,将设施潜力最大化。

结束语

推进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交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保障。根据过去的国情和忽视农村发展,城乡差距扩大。 本文主要从交通区划,土地利用,公交网络和道路交通网络等方面对城乡交通规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科学合理的城乡交通规划不仅可以弥补原有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的缺陷,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交通规划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振报,陈艳艳,陈绍辉,田启华.公共交通系统一体化整合规划[J].交通标准化. 2011(18).

[2]王红扬.城乡统筹规划理论的科学建构与城市化的中国模式[J].国际城市规划. 2012.

论文作者:杨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重点问题探讨论文_杨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