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交称谓语的演变论文_刘东婉

新时期社交称谓语的演变论文_刘东婉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而存在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社交称谓语是语言中对社会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本论文选取汉语中的社交称谓的演变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其演变的特点。

关键词:社交称谓 ; 演变 ; 社会文化

新时期是与封建社会相区别的历史时期,从时间维度上从1911年至今,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几次巨大的社会变革,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带来了文化的变革,这些变革在语言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同的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中西结合

经过大革命,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是建立在西方的民主平等和科学的思想上的,这显然与我国的封建思想迥然不同。在不同的思想支配下的社交礼仪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人与人见面的作揖变成了握手。而社交称谓也有以前的官本位的等级原则则开始提倡平等原则。例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雇主曹先生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民主人士,所以他让祥子称自己曹先生取代曹老爷。这种现象只是一种新的趋势,毕竟新兴的资产阶级受西方影响倡导民主平等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然而中华民国的统治基础还依然了包括大地主阶级。所以民国时期的社交称谓语还依然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也是可以理解的。

2.呈现过渡性

总而言之,中华民国时期的社交称谓特点是既包含有新兴的资产阶级使用的社交称谓又包括封建社会的遗留。例如曹禺的《雷雨》中不管是四风还是鲁侍萍都称周朴园和繁漪为老爷太太,而鲁侍萍的儿子鲁大海是周朴园煤矿上的工人,他称周朴园为老板。这是这个时期独有的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结合体。综合来看,民国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代表着封建大地主的社交称谓原则依然留存,而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称谓原则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3.强烈的政治色彩

经过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彻底推翻,新中国代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对于旧中国的社会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国初期,为了倡导新的社会风尚,在社交称谓上也取消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通用的社交称谓使称谓,这个时期包括文化大革命称谓的总特点平等原则,在平等原则上凸显出革命性。从此像老爷,夫人,小姐等封建的社交称谓以及代表资产阶级的老板,经理也逐步走上消亡的道路。这些带有明显资产阶级和封建社会称谓的词语也只能在反映旧社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

旧的社交称谓的消失就会有新的社交称谓语进行补充。新中国成立的后的社交称谓系统变化很大,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同志”这一社交称谓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志并不是一个新词,在《国语》中就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在大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名言也用了同志一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的同志是革命党人的互称。在这一社会历史阶段为什么“同志”一词在新中国这么流行?从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党纲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介绍,不分国籍,不分性别,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中央领导的讲话中也多次使用“同志”一词。于是这一词就带有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了最为广泛使用的社交称谓语。这一社交称谓语与别的不同他可以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用这一社交称谓语。直到现在“同志”的称谓还依然适用于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比如严肃的机关单位会议等还会称“同志”例如“邓小平同志,习近平同志”等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同志”使用的过渡泛化,而作为非常时期。人们为了区分而选用了与之相区别的“师傅”作为替代“同志”的社交称谓语。于是“同志”的使用范围只限于会议等较为正式的场合。“师傅”这一社交称谓原本是标明交际者之间的师徒关系的。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人宣传队进入各个单位,人们按照工厂的习惯称为“师傅”进而师傅的民间色彩使人们回避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高压,因此这一社交称谓语被那个时代普遍接受。而“师傅”也渐渐失去标明师徒关系的社交称谓语,成为了与“同志”一样的普通的广泛使用社交称谓语。

4.多元文化的交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对外开放使国外的思想传入中国。一些过去消失的社交称谓又重新出现,例如“太太,小姐”等这些带有“洋味”的社交称谓盛行。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以前代表资产阶级的社交称谓语也有了存在的价值。例如:某某老板或总经理逐渐的取代了某某厂长。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的日韩潮流的来袭,在文化的引进的过程中日韩的社交称谓语也在中国引起了追捧。例如,韩国的哥哥韩文是欧巴,叔叔为阿加西。现在的“哈韩”一族也是非常热衷于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韩语的社交称谓语。

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古已有之,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更加普遍。自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人口增长得以控制,然而随之而来独生子女家庭使整个社会的家族社会关系变得简单,这种亲属称谓的锐减,使得在中国有悠久的家族意识的心理难以适应,于是在社交称谓系统中出现了亲属称谓泛化的表现。用来拉近交际者之间的关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介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随着网络文化的繁荣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网络社交称谓语。例如:网络交易中经常使用的淘宝交际语“亲”就是典型的代表。“亲”主要用于网络购物,在一个交际双方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中,使用“亲”这一称谓语作为通用称谓语可以瞬间拉近交际者之间的距离显得更加亲切快速消除陌生感。当然除了“亲”之外还有很多社交称谓语,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包括社交称谓语的更新。作为新兴淘宝体的社交称谓语“亲”以其强大生命力逐渐走出网络环境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参 考 文 献

[1] 陈月明.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及称呼规则[J].宁波大学学报,1990 年第2期.

[2] 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2年第2 期.

[3] 姚晶.在动态变化中看汉语称谓系统[J].长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论文作者:刘东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新时期社交称谓语的演变论文_刘东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