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的经济环境概述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环境概述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经济环境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环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步骤,是中国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增长点。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高层决策,还是基层执行运作,都应考虑西部经济的环境,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

(一)

中国经济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发展格局中一直有明显的差异。按东西部分,在1978年的GDP排序中,前15 位次西部省区中仅四川省列第3位,而到了1998年,GDP列前15位的,仍只有四川列第10位(1978年包含重庆市,1998年不含重庆市)。在GDP排位中,1978 年第1 名上海为272.81亿元,第3名四川为244.83亿元,最后一名青海为2.83 亿元(西藏资料不详),到1998年排第1名的广东为7937.23亿元,排第10名的四川为3580.26亿元,最后一名青海为218.60亿元。可以看出, 西部最发达的四川不仅位次下降,与东部的差距也拉大了。

在东部2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已逐步实现了工业化,而西部二元经济结构却依然如故。其后果在于,东西部的差距拉大了,1998年西部10省市区的GDP只占全国GDP总量的14%,人均GDP仅折合488美元,比东部人均GDP折合1143美元低1.34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反差,长江和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社会的不稳定等,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正产生一种负面影响。

(二)

西部面临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第一个是经济落后,第二个是经济环境恶劣。这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任何一级的决策人均不可忽视这两个问题,而且也不容回避。

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便发现了这些问题,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路。他指出:“沿海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7—278页。)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西部开发已具备两个条件。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已明显增强。1999年的GDP为82000多亿人民币(折合为1 万亿美金),财政收入突破10000亿人民币。分别是1978年的近25倍和11倍。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国家有能力对西部大开发加大力度予以扶持。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东部已形成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对外经济扩张的能力。1998年东部的GDP已占全国GDP总量的58.1%,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92.12%。可以讲, 东部地区的经济已进入工业化的起飞阶段。有了上述两个条件,开发西部就有了后盾和依托,就可以实施“两个大局”的后一阶段的战略。

西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也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但总体上讲,仍然是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体制起主导作用。对西部大开发而言,有两个挑战必须正视: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迅速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改变城市化水平低的状况,提高城市化的水平。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两个挑战,西部各省市区应该剖析自身发展的经济环境的问题。在我看来,西部经济环境较为恶劣,主要表现为:

第一,经济的二元化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在西部地区,城市经济中虽以机械、电子、航天、航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部门有一定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却以较原始的手工劳动、半手工劳动为主,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经济的二元特征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不合理,西部地区的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大,有些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至今大于二、三产业之和。第二产业尚在起步,有的行业要落后东部10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尤为缓慢,而且非公有制、非国有企业经济的作用发挥不够,增长点的作用还在初期,效果不明显。

第二,城市经济中市场体系不完备。目前西部地区的市场建设尚处初期,而且发育不健全,封闭式的、相互割据式的、小而全的特征较为明显,而全国性、国际性的资本市场、资源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尚不完备甚至还很缺乏。西部地区市场的形成受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系数的制约,所以,这一地区的市场发育过程,还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三,西部地区内部资本金积累能力偏弱。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自有资本积累来源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职工收入的增加,而西部大多数省市区是“吃饭财政”。有不少的省市区要靠中央财政补贴才能维持正常运行。因此,不可能有过多的积累用于投资建设。职工收入较改革开放前有明显的提高,但增幅比沿海地区要小得多。而东部地区由于职工收入大幅度增长,带来私人投资大幅增长,而私人投资以其灵活的机制和适应市场的巨大能力给东部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第四,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效益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的主体仍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金积累状况对西部地区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些年不仅效率低下,增长率也逐年下降。这是由于受计划体制影响,国企中军工、能源和初级产品加工等产值比重偏大,受市场经济调节影响大的非国有经济、乡镇企业经济、加工工业经济等产值偏小。加上这一地域受政策、交通影响,地域成本过高,又严重影响了对外开放。

第五,开放政策环境不宽松。此前从上到下给予西部的政策是“什么不准干、只能干什么”,捆住手脚不得越雷池一步。而且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从上到下设立的政府机构越发庞大、臃肿,财政供养人口愈发扩大,财力不足又使得这些部门不得不加大税外的各种规费的收取,有形无形加大了市场主体和企业的负担。愈穷愈收,愈收愈穷,这就是西部地区县级经济发展的怪圈和疾症!

(三)

西部经济环境恶劣的原因:其一,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习惯于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因为西部是一个地广、人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区域,人们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尽管20年来的改革开放对这里传统的观念有一些冲击,但仍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观念的统治地位。其二,这一区域是一个多民族的区域,各种民俗民风不尽相同,尤其是各种宗教习俗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往往对于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吸纳接受缓慢,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格格不入,所以,要引导他们自觉的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三,这一区域基础设施较差,信息闭塞。尤其是工业产业相当落后,不少的地域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甚至相差100年, 而且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所以,西部开发不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在不同省区采用不同的分类指导方法,切忌一个模式推进。

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缩小与全国的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差距,成了西部研究的当务之急。对此,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制定方略,也就是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研究。从中央来讲,应着力从政策和战略上考虑。从政策上考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议国家考虑在今后五到十年间,将西部各省市区上交中央财政的那部分税收,集中留在西部各省市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启动资本金。同时,在今后五年里,加大对西部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力求尽快使西部各市县摆脱财政拮据、债务沉重的困境。其二,积极的投资政策。根据西部各省市区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刺激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二、三产业,并在税收税率上予以适当调整,刺激到西部投资。其三,积极的特区政策。建议在有条件的西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兰州、昆明等设立西部特区,或者叫保税区,以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外资来开发西部。比如有的专家提出实行“四保四低”政策,“四保”是:保一定的建设规模,保一定的投资比例,保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保必要的各项财政补贴。“四低”是:低利率,低税率,中央与地方集资的低比例,上交中央两金的低比例。(注:参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障碍认识误区与投资风险》。)实行“四保四低”的政策,主要是给西部地区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进而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从战略上考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其一,划定西部开发的大时段。可以分三段50年来考虑。第一段为基础段约20年,逐步完成由传统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过渡,为西部经济起飞奠定雄厚的基础。第二段20年为起飞段。在实现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后,再用政策和投资刺激西部,使之有大的跨越,市场经济在西部开始起飞。第三段10年为融合段。即西部经济经过40年的开发,已有相当规模,再用10年与东部融合,使之成为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一块。其二,采取不均衡运作方式。也就是在西部开发中也不搞“齐头并进”,更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而应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走让一部分先发展、快发展的道路。用“两个大局”思想指导西部开发,仍然有效,可以在西部地区也来一个“先富一块,然后带动另一块”。如先发展川、滇、疆、陕、渝,然后带动其他省区的方式。这样做会更有利于加快西部的开发步伐。

从地方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迅速检讨自己的政策和观念。首先是政策,有哪些“土政策”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哪些“土政策”属于管卡压和低效率的羁绊,应及早废止。其次是教育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真心实意地“让你来发财,让你来开发,让你来赚大钱”。坚决摈弃小农经济的狭隘的封闭的旧观念,真正确立市场、效率、竞争、法制、信用等新观念。

迅速挖掘、筛选、包装、论证、储备项目,以作持久的考虑与打算。根据各地的特点和几年的准备,把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作一调整和检查,把各类项目放在50年的时间和整个西部乃至全国的格局中思考,要与全国、全球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走向联系在一起,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从而把自身的开发项目科学归类,分类储备,先推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便于吸引外商投资的项目,拿出“短、平、快”项目,储存中长期的项目,长短结合,大小相配,科学合理管理项目、使用项目、开发项目,使之逐步发挥效能。

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为西部开发扫清主观障碍。鉴于西部愈是贫困,政府机构愈庞大、吃财政饭的人愈多的经济发展怪圈,建议西部出台一个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政策,即用财政的转移支付和激励政策等手段,促使一大批人走向西部开发的主战声,用提早退休、买断工龄、退职给津贴和保全养老保险等做法,防后顾之忧,压缩一大批政府工作人员,使政府精干、高效,同时逐步实行“高薪”以养廉。

组织科技人才,认真研究自己的定位与思路。西部开发切忌重物轻人,严格意义上讲,西部开发也是人才的开发,人才的较量。谁更多的掌握、使用好人才,谁就易把握主动权。所以,吸引人才无疑是正确的,但西部多数地方难以与东部抗衡,“孔雀东南飞”在今后仍然不可避免。关键在于用好现有人才,给人才以用武之地,以期更好地吸引住、留住人才。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西部开发我们怎么办?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不等不靠,充分尊重群众的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教育和安抚群众,做好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工作,确保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以求与中央的开发政策相呼应。这样上下齐心,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以高昂的斗志,良好的精神状态,苦干实干50年,使西部经济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跨越。

标签:;  ;  ;  ;  ;  ;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环境概述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