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先锋镇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马倩茹1,董新朝2,李廷冠3

寻甸县先锋镇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马倩茹1,董新朝2,李廷冠3

1.保山学院政治学院;2.保山学院政治学院;3.保山市人民政府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我国落实以来在很多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通过对寻甸县先锋镇大学生村官的实际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掌握先锋镇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强当地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

关键词:寻甸县先锋镇;大学生村官;对策

一、先锋镇大学生村官所现状分析

1、工作上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农村实际所需有很大偏差。国家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的目的是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促进农村发展,支持农村建设。先锋镇多年来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国家能源局要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煤炭行业出现大滑坡。先锋镇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以前从事煤炭运输业的村民放弃了煤炭运输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但是,先锋镇的村民并没有学习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因此,先锋镇现在需要的是大量掌握农业实用技术,能对农民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营销,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然而,先锋镇接受调查的12名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农学类的有2人,经济类3人,法学类2人,文学类1人,历史学类1人,理学类1人,管理学类2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学过与农业和营销相关的专业,存在严重的专业不对口现象。

第二,缺乏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村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以2016年云南省大学生村官的招聘条件为例,2016年云南省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村官毕业后就直接工作,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工作经验,甚至一部分人在大学期间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的社会实践,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实践能力。先锋镇的12名大学生村官中有6人是2016年6月才毕业的,在校期间只有1人参加过社会实践。因此,也存在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现象。

2、生活上的问题

第一,没有真正融入农村生活。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其实并没有真正融入农村生活,他们只是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跳板。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到农村后,就开始进行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考试的复习。对农民的问题漠不关心。

第二,交通不便,饮食习惯存在差异。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地区交通工具缺乏,给当地村民和大学生村官的出行带来不便。同时也减少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视野较为狭小。

3、心理上的问题

第一,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出生在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来说,自己努力考上大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在城市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他们走上考大学生村官的道路。大学生村官与留在城市工作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远远不如他们,在思想上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卑心理。

第二,工作过程中产生挫折感。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满怀壮志和热情来到农村,渴望在农村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他们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复杂的农村环境,思想准备不充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会很受挫。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社会想象得很美好,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就会很沮丧,产生挫败感。

二、先锋镇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角度分析

第一,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尚未成熟,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考评还不够健全合理,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和以及相关措施。第二,选拔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都是根据笔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的,大学生村官的笔试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面试时也是问你一些关于农村事务处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许多培训机构已经总结出了各种套路,考生的回答也大同小异,如出一辙。这种选拔机制无法对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就会出现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能力不强,拉低工作效率造成资源的浪。同时,云南省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对大学生村官的学历要求有明确的限定,但是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做过多的限定。专业对不口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不顺利、工作积极性不高。[1]第三,保障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多年,政策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

2、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

第一,思想上的不适应。先锋镇的12名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学校学习,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想问题时比较片面做事情不够周全,依赖心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有一些人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学历高,知识丰富,看不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村干部。还有的则是出于择业的无奈,自己并不想从事大学生村官,从而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随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生活上的不适应。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自农村,但是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在生活方式上有了一些改变。毕业后回到农村工作,还是存在很大的落差,一时难以适应,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农村生活单调乏味,当大学生村官熟悉了当地情况后,新鲜感逐渐失去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工作热情就会减退。

第三,工作上的不适应。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有较高的服务热情,真心想为村民办事,但是他们在考虑问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会考虑不周全,不能很好的应对。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总体来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三、先锋镇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

针对以上所反映的问题及其原因,政府必须要更加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同时选拔机制上进行创新。大学生村官的选拔采用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这样可以促进公平,但是统一考试考查不了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除了注重理论水平还应该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对到农村进行过考察的应聘者优先考虑。其次,政府在进行选拔时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本地区需要来进行选拔。[2]比如可以在选拔大学生村官之前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统计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再根据所统计的数据来进行大学生村官数量的确定。这样既可以选拔的专业对口的人才支持农村建设,也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不浪费资源。最后,要对大学生考取村官的动机进行考察。通过调查发现,多数的大学生村官把这一工作当作是自己再就业的跳板,如果大部分的村官是抱着这样的动机,则会对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完成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要对他们考取村官的动机进行考察。

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政府要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保证公平公正;严格监督,奖惩分明。对于工作认真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业绩差,不负责任的大学生村官给予一定的惩罚,或直接辞退。[3]其次,要做好在职期间的培训学习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素质。对学习成果进行考察,保证学习的成效。最后要做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机制,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搭建再就业平台。

3、完善工资待遇以及保障制度

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与城市相比较差,因此,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不仅要做好思想方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保障生活待遇。政府应该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问题,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大学生村官保障性支出的投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水平,并给与适当的补贴,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大学生村官的队伍。同时,也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大学生村官生活上的问题。

4、大学生村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在校期间大学生除了学好学精专业知识以外也要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关心时政,开拓自己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第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实践能力。第三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的融入农村生活。

四、结语

通过对先锋镇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从工作、生活、心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政府和大学生村官两个角度分析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心理上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并且从政府,大学生村官自身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先锋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磊、陈媛琳,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报告[J],载《社会观察》,2015年

[2]崔晓慧、陈文春,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载《现代交际》,2016年第2期;

[3]张玉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

马倩茹(1994—),女,云南寻甸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董新朝(1987—),男,云南保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经济。

李廷冠(1981—),男,云南保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印科科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保山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先锋镇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16BSXS018。

论文作者:马倩茹1,董新朝2,李廷冠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寻甸县先锋镇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马倩茹1,董新朝2,李廷冠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