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论文

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

赵军彦 李雨朋 吴 晨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由于劳动力供给侧改革调整速度相对滞后,无法适应新的劳动力需求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结构性失业问题凸现。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现状,从而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性失业;劳动力

引言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无到有并逐渐向均衡市场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人的提高,劳动力流动遵循配第克拉克规律,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变,劳动力市场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学生求职难等问题,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

一、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综述

“结构性失业”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经济政策与充分就业》一书中提出。大部分学者认为结构性失业是现有的岗位空缺与劳动力供给在技能或地理位置方面存在的失衡而造成的失业。谷彬(2014)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区域选择方面疑惑、对工作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转型升级带来的“断代”危机和结构性失业向长期失业转化的趋势;常文涛(2016)将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表现更具体总结为大学生就业难与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并存和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供给缺乏与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这两个方面[1];王敏(2017)认为中国的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主要表现为“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

在原因方面,胡晓坤和陈晓卫(2016)认为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有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结构的不均衡,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劳动者自身素质影响等[3]。谷彬(2014)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使得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被分割的更加细碎,大大降低了劳动力市场效率,增加了搜寻配对成本,从而产生了结构性失业问题。张刚(2018)认为企业对在职员工培训愿望不强和大学教育同市场要求技能错配是产业升级过程中产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在现在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阶段。刘春梅(2010)还对信息产业与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系做出了分析,认为信息产业会导致一部分人由于技术不匹配失去工作,但是发展信息产业同样可以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吸纳劳动力。谷彬(2014)认为应该对不同来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综合考虑才能从整体上加以解决,进一步将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搜寻配对理论应用于中国劳动力结构性失业问题[4]。王敏(2017)将结构性失业问题放在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大的环境下进行分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

关于如何应对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张志秋(2013)认为应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人力资本,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职业培训改革,完善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范职业中介机构[5];王敏(2017)认为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另外户籍制度改革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蔡禾,曹薇娜(2019)提出应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弊端, 提高劳动力跨产业、跨地区的流动。常文涛(2016)认为结构性失业问题会进一步引发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可以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提高劳动力需求。门萃苗(2013)还建议完善高校就业信息平台,使市场需求与劳动力供给有效对接,并借鉴国外经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

中国的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尤其是2015年以后开始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各个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就业人数变化见表1。

二、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成因

(一)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前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有许多影响:产业结构演进决定劳动就业结构的转换;产业结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性失业问题。周建安(2006)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情况联系最为紧密。蒲艳萍(2008)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经济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结构由1994年的19.5∶46.2∶34.4发展到2006年的10.6∶47.6∶41.8,再到2017年的7.9∶40.5∶51.6。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第二产业快速发展至2006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第三产业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增速在提高。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各产业的就业比也在变化,1994年一、二、三产业就业比为54.3∶22.7∶23,发展至2017年为27∶28.1∶44.9,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迅速,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大幅增长[7]

2017年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0.15,其数值为正,但趋近于0,说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趋近于均衡。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已经稳定,劳动力市场也趋近于均衡发展,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传统服务业的门槛提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大幅提高,来自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进入服务业的难度加大。新兴服务业,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居民服务等行业,未来就业市场巨大,但该类行业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能,而来自于其它产业的劳动力很难胜任这类工作[8]

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后可以看出对于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学者们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将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由技能失衡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传统行业制造业近年来就业人数开始下降,建筑业就业人数增长放缓。新兴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

对制造业和建筑业进行简单平滑指数模型构建,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由图2可知近几年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发展趋于平缓,在新增就业方面作用下降,对接收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有限。反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类新型第二产业就业形势良好,但这类行业对人才的素质水平要求较高,第一产业转移来的劳动力很难直接进入这类行业就业。

国际市场:上周国际氯化钾价格小幅上涨。相比前一周,加拿大氯化钾低端下跌1美元/吨,高端上涨3美元/吨,为232-294美元/吨;俄联邦、以色列、巴西氯化钾高端均上涨5美元/吨,分别为216-306美元/吨、247-311美元/吨、335-345美元/吨;约旦、东南亚氯化钾价格持稳,分别为247-277美元/吨、275-305美元/吨。

表1 :各行业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该液压式枝丫材打捆机为牵引式结构,主要由拖车、机架、摆压辊、一次压缩油缸、一次压缩料仓、二次压缩油缸、二次压缩料仓、导轨、进给油缸、截锯、上下料托板、发电机、电控箱、液压系统等组成。牵引主机为轮式或履带式拖拉机并要有满足一定参数要求的液压动力输出,有山地越障、爬坡等能力。打捆机液压系统动力由牵引主机液压系统提供,液压动作控制由PLC程控执行,发电机为打带机、锯截电机及清洁保护装置等提供电力。

对市政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探讨……………………………………… 张文斌,孙闯,魏思思(7-214)

我们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来衡量产业GDP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

其中,pi表示第i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P表示产业结构总偏离度;ci表示第i产业GDP构成比,Li表示第i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当pi=0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完全协调;pi<0时,该产业人才供给过多,P值越大说明劳动力的冗余越多,需要及时从该产业转移出部分人才;pi>0时,该产业人才供给不足,P值越大说明人才越紧缺,应该及时引进所需人才。

2017年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0.71,即P1=-0.71,P1<0。说明第一产业的产值与所容纳的劳动力不匹配,存在着大量的冗余劳动力。将2005—2017年间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录入Excel,绘制散点图,添加趋势线,判断回归分析模型,模拟结果见图1。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拟合方程为:y =-17.952X+35726,其中,y为就业人数预测值;x为时间序列号。

图1 :中国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拟合曲线及发展趋势图

第一产业劳动力冗余,而第一产业的主要行业在未来的就业人数依旧会下降,因此,第一产业还会有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出去,进入到其他产业和行业中。

2017年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0.44,其数值为正,表明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足,但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在下降。观察相关行业就业人数发展趋势,传统第二产业行业人数增速放缓。

图8为3号试样在1500 ℃空气中焙烧86 h后涂层表面XRD物相分析结果.从图8可见,3号试样焙烧后的表面涂层主要由碳化硅(Silicon Carbide,PDF42-1091)、莫来石(Mullite,PDF1-613)和二氧化硅(Silicon Oxide,PDF14-260)组成.

图2 :中国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数简单平滑指数模型图

这里的相关企业主要指的是旅游饭店的供应商和中间商。饭店设备和产品的能耗直接影响其营运阶段的碳排放量,然而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产品受技术水平制约、性价比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可能提供节能减排效果最佳的设备。近年来,在政府经济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节能设备的改造和使用逐渐有所起色。

中国的再就业职业培训发展缓慢,培训内容单一,培训师资水平低,而且培训规模极其有限,在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过程中很难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对人员的技能培训有限,分地区和行业的技能在培训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使得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匹配不到合适的工作。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主要重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地位较低,使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错误认知,产生职业倦怠,难以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国大部分大学生专业技能较强,但缺乏道德素养,在未来毕业时难以选择理想工作。

(二)教育结构不健全

中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教育模式。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中等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普通中学趋向应试教育,职业高中和中专等教育设施落后,师资水平有限,而且课程内容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导致毕业生的能力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较低,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处于弱势地位。高等教育体系也存在很多问题,专业设置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较低,部分行业缺少高等教育人才,出现一人难求的窘境;而部分行业则供大于求,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还未完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以及师资建设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根据能量平衡,可建立SCV的微分方程,单位时间内水浴装置内热量差应等于水浴内热量的变化量,设水的热容为C,则有:

(三)科技进步

马克思认为科技进步对就业有双重影响,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降低,利润空间扩大,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设备逐渐取代劳动力,这种现象是会导致了失业问题的加剧,但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超额利润,增加就业弹性,扩大就业规模,又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然而科技进步引起的失业和带来的就业是不匹配的。科技进步,设备替换的劳动力素质较低,而科技进步带来的就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较高,由于技能不匹配而带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三、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结构性失业分布具有群体性特点,它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这对于处在衰退期的产业和整个国家变动而变动的工作群体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另一方面的持续性,给劳动者再次配置到匹配资源增加了难度。根据以上的分析 ,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这一问题破解的思路和对策 。

(一)加强对劳动力需求的预测和分析

加强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预期研究。加强对劳动力需求变动趋势研究, 加强对产业变动的预测是准确预测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基础,在制定规划时,要参考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好大方向。人才咨询机构可以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信号的预测和分析,可以通过培植多种形式的劳动中介组织,提高劳动信息的流动与利用,确保政府部门和行业具备有效的人才规划,具备市场需求导向,提高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工作的时效性、可行性[9]

(二)强化培训资源供给或资助,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项目

建立针对各类劳动者的培训提升体系。例如在供给方面尽量减少可避免的错配。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对为目标群体提供培训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个人从事培训学习再教育进行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等,积极引导劳动者自身寻求培训资助。还可以将政府项目提供给为难以就业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技能服务的职业公司等。要加大工资制度的改革力度 , 使工资水平能反映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对失业者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提升再就业培训的质量,促进再就业培训与时俱进,帮助劳动者发掘自身潜力,尽快适应新的劳动力市场需要;企业内部可以加大对内部转岗培训的力度,使得企业转型升级时仍可以使用原有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搜寻成本及招聘培训的整体时间,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大力发展网上教育,各种网络教育培训也是培训体系中重要的平台,它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交互性强,便于劳动者学习所需技能,获得应有职业技能培训[10]

(三)强化职业技能证书功能,严格实行职业技能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设置专门机构或授权第三方机构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在保证必要的监督审定下发放职业技能证书。以此改变大多数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低、职业技能鉴别能力差等问题。对于职业技能进行严格的定级及划分,建立完备的职业技能等级体系,确保各类职业有完整的上升空间。

(四)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

劳动力市场服务的完善和提升,首要工作就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动力市场。不断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劳动力能够有效率、有目的性的流动,降低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搜寻成本、缩短求职者的求职时间。其次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就业信息服务,鼓励各类网上自助式就业服务的建设与发展,依托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立全国性的就业服务网站,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提供便利。政府还可以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保证劳动者失业后的正常生活,加强对再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力度,缩短职业转换时间;进一步改革各项社会保险,促进社会保险的全国统筹,为异地缴费提供便利,逐步完善全国统筹。

(五)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

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加大宣传灵活就业、动态就业、多样化的就业等多种观念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让求职者有更多的思考与选择。与此同时,政府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劳动力特点畅通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补助,促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对中国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 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所处阶段性国情,对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推动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研究,缓解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常文涛.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6(14):50-51.

[2]王敏.产业结构调整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4):103-106.

[3]胡晓坤,陈晓卫.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6(26):7+10.

[4]谷彬.劳动力市场分割、搜寻匹配与结构性失业的综述[J].统计研究,2014,31(03):106-112.

[5]张志秋.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15):20-21.

[6]门萃苗.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7]刘春梅.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

[8]蔡禾,曹薇娜.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其特征——基于CLDS追踪调查数据的描述[J].广东社会科学,2019(02):187-199+256.

[9]张刚,袁帅,张玉巧.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结构性失业[J].现代管理科学,2018(05):73-75.

[10]成学真,王超.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05):2-4+7.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37X(2019)08.0076-04

标签:;  ;  ;  ;  

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