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研究论文_吕孟,张伟,彭成江,严俊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研究论文_吕孟,张伟,彭成江,严俊

(云南省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 云南 红河 66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搜集的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的取石结果。结果: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3例胆总管结石,其中有11例经胆囊管取出,另外2例实施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后均未残留结石且未置管。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有效避免常规胆总管T管引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胆总管探查方式是指了胆总管结束的常规手术方式,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高达55.65%左右[1]。即使胆总管切开探查阴性率比较高,但是具有以下几种缺点:(1)手术并发症多;(2)住院时间显著延长;(3)医疗费用比较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搜集的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有反复腹痛病史,进行B超检查和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患者有胆囊结石和胆总管扩张。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4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1.14±3.26)岁,平均体重为(65.87±15.32)kg;疾病类型:12例胆总管结石、8例胆总管扩张;平均胆总管直径为(1.23±0.45)cm。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实施择期手术,全麻,取右侧腹经腹直肌切口,术中常规切除胆囊,游离胆囊三角,切断胆囊管(倘若胆囊管壁较厚或者较细等则需要保留10mm的胆囊管长),切断之后未立即结扎,等距离三针时再缝合边缘供牵引使用,缓缓扩张胆道探子。使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切口进入胆道之处,探查肝总管之后,积极了解肝管处有无结石状况,探查胆总管。使用取石网篮取石,尽最大努力整块取出胆结石(倘若结石较大,先夹碎后再取出结石)。结石过大时,不宜强行从胆囊管拖出。使用橡皮导尿管经胆囊管伸入到胆总管下端,通过乳头向导尿管内注入合适的生理盐水,倘若生理盐水未返流至胆囊管内时表明导尿管进入到十二指肠内,反之则需要再次探查取石,取石成功之后,使用温氏孔置入硅球引流。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探查穿刺孔,胆管探查过程与开腹手术相似(在剑突下10mm Trocar 插入纤维胆道镜来探查胆总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分析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的取石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3例胆总管结石,其中有11例经胆囊管取出,另外2例实施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后均未残留结石且未置管。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胆总管扩张,内径为7.95mm~15.88mm;其中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有11例(占55.00%);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未出现胰腺炎、发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8.25±3.52)d。

3.讨论

胆总管探查途径分为以下两种:(1)胆总管切开探查;(2)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2]。胆总管结石有诸多手术治疗方式,传统开腹胆管探查手术逐渐被LCBDE(腹腔镜下经胆囊胆总管探查术)取代,LCBDE具有微创特点,与此同时存在操作复杂和医疗设备贵等缺陷,因此LCBDE在基层医院中未广泛普及。不是所有胆总管结石均适合LCBDE,开展LCBDE时应该客观结合医院资深的基础设备条件和相关资料。腹腔镜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靠谱技术之一。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手术方式较为简单易行,并发症显著低于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方式。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手术方式避免传统T管引流大量胆汁引起的逆行性感染和消化功能障碍等,胆总管切开远期会造成胆道狭窄。传统胆总管阴性探查之后置入T管令胆总管结石患者难以接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3例胆总管结石,其中有11例经胆囊管取出,另外2例实施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后均未残留结石且未置管。对胆总管结石较大且不易取出的结石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转行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继而显著增加手术安全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进行LCBDE手术时能够显著缩短平均手术时间和降低胰腺炎、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未出现胰腺炎、发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8.25±3.52)d。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在操作过程中较为复杂,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取决于胆道结石的具体部位和具体大小等[3]。随着碎石技术的不断革新,对较大结石者可以通过激光碎石处理。过多结石会显著延长平均手术时间,与此同时显著增加术中污染率和切口感染率,此时可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种事项:(1)胆囊管内黏膜存在螺旋状Heister瓣,使用蚊式血管钳在扩张胆囊管时,需保持轻柔动作,避免撕破胆囊管;(2)胆囊管需保留10mm左右,防止胆囊管扩张,在取石过程中避免造成胆总管损伤,探查时注意尽量别把结石推入到胆总管中。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有效避免常规胆总管T管引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淼,谈永飞.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2):151-156.

[2]陈见中,汪有宝,陈章彬,等.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疗效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7,29(1):57-59.

[3]余海峰,鲁光锐,殷佩,等.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三镜联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6):431-433.

论文作者:吕孟,张伟,彭成江,严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研究论文_吕孟,张伟,彭成江,严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