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目的论为基础的商务翻译论文_王雪儿

浅谈以目的论为基础的商务翻译论文_王雪儿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官方语言成为了各国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各国贸易往来也逐渐频繁,因此商务交流就成为了重要的交流手段。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商务交流需求,各国对于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增。面对逐渐增多的商务洽谈,译者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商务谈判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目的论和跨文化交际作为理论基础浅析商务翻译。

关键词:商务翻译;目的论;商务谈判;文化差异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worl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id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rade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so business exchang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business communication needs,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English language talents in various countries is also increasing.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 business negotiations, how translators can better ser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is an issue we need to resolve. This article will use business theor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analyze business translation.

Keywords:Business translation; Skopostheory; Business negoti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商务英语作为功能性语言,涉及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合同、国际金融、国际旅游、国际运输、海外投资、涉外保险以及技术引进等内容。由于涉及很多领域,因此商务英语和常用语比起来更加专业化和正式化。商务翻译主要是围绕商务活动展开的一种沟通手段,帮助双方通过语言交流达成某种贸易往来。商务翻译不仅包含基础的业务知识,还涉及文化、法律等内容,因此在商务谈判中,译者应以跨文化视角结合翻译技巧进行商务翻译。

一、商务翻译的特点

1.1跨文化交际

商务翻译的特点之一是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在语言沟通、思维方式以及谈判风格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谈判方式上,以美国人和日本人为例,美国人的沟通方式比较直接,谈判风格比较直白,喜欢尽快切入正题达成目的。相比较之下日本人则更有耐心,他们很少会直白的拒绝,反而更倾向于用拖延战术和从容不迫的态度结束谈判。在行为习惯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点头表示肯定,但是在印度则是以摇头表示肯定。在人际关系方面,西方社会更注重利益往来,相比较之下,东方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则更注重人情往来。文化差异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的沟通障碍之一。这种文化的差异很有可能导致商务谈判陷入僵局甚至是失败。在谈判中,译者必须注重文化间的差异,不以自己或者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和翻译,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各国间的文化差异,以跨文化的视角去积极分析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进行商务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语言特点

商务用语有风格简练、正式严谨以及客观专业的特点。谈判双方需要借助精简的语言进行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为了交流顺畅,商务翻译应该以实用性为基础,选取常见的字词保证译文的通顺性,同时注重词句的准确性以及清晰度,而非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堆砌。翻译方法上,译者应结合归化异化,即异化时能保证文化的通顺流畅,归化时能够尊重原文,同时酌情对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异化和归化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由此可见,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

二、目的论与商务翻译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汉斯·弗米尔(Hans?J.?Vermeer)、贾斯塔·霍茨·曼塔里(Justa?Holz?Manttari)、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领域,认为在概念内容等方面对等的前提下,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而汉斯·弗米尔则正式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他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翻译目的。之后,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和克里斯汀娜·诺德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法则,其中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目的原则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决定译文的不是原文,而是翻译目的。翻译活动的目的又进一步划分为三类,即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以及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三种目的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为交际目的。译者会根据翻译的最终目的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达成预期效果。除了目的原则,目的论还包括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和忠诚原则,以此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以及原文的忠诚度。

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是从原文出发,将译文作为首要任务,过分注重译文与原文的契合度,从而常常忽视该翻译背后的所需要达成的目的。这种脱离原有目的翻译会让翻译工作本身失去应有的价值。为了满足商务沟通的要求,当下的商务翻译更需要理论指导。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的商务翻译使译者重新注重语言的功能性,译者需要考虑译文所要达成的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的预期读者可能是洽谈合作的契约方,有可能是商务信函,只有深入了解翻译目的才有助于译者对翻译内容进行取舍。在遵守目的原则的同时,翻译活动还需遵循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和忠诚原则,即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翻译过程不能脱离原有文本,不能仅仅为了达到目的而进行无原则无根据的翻译。并且在不脱离原文的基础上,译者还需要保证译文内部的连贯,即译文内容能够使读者或听者接受和理解。目的论强调译文的目的和功能,重视译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的作用,提升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能动性。同时,目的论还能有效的协调不同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制约作用,修正语言的同时也能修正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结语:

商务英语相比于常规英语要求更高的专业性,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商务英语独特的功能性要求其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需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同时,目的论又赋予译者选择的权力,让译者能够根据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取舍。这种翻译策略使我们能够脱离翻译内容,更多的关注翻译过程中的其他因素,这就为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翻译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董国威.论跨文化语用学视阈下商务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9(24):44+72.

[2]黄小辉.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1):84-85.

论文作者:王雪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浅谈以目的论为基础的商务翻译论文_王雪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