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分析_上市公司融资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分析_上市公司融资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融资论文,上市公司论文,结构优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融资结构通过企业行为和资本市场运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增长和稳定。随着中国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资本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国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多的融资渠道选择,由于历史、认识、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了特殊的融资结构现状,与优序融资理论指出的企业的融资顺序: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相冲突。即偏好外源融资,特别是偏好股权融资,这一冲突反映了我国现存融资行为可能存在缺陷。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点及弊端

(一)外源融资占比高于内源融资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企业内部融资占全部融资总额的比例都在不断地上升,德国由53.2%上升到65.5%,英国由58.4%上升到68.3%,美国由61.5%上升到82.8%。即使在实行主银行制的日本,这一比例由29.7%上升到49.3%。反观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外部融资为主,内源性融资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下徘徊,甚至有少数企业完全依赖外部融资。由此可见,我国的情况与资本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冲突,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率高于债权融资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来看,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这是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原因。而过低的分红比例则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股权融资后,不给股东派发红利,甚至股权融资的成本近乎于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进行融资选择时,相对于债券融资的利息回报的硬约束,更愿意选择低成本的股权融资。但2008年以来导致股市大幅下跌的再融资事件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扩大负债融资的比例,发挥负债融资的正面作用,使公司融资结构达到最佳状态,实现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债权融资中,短期流动负债比率普遍较高

从2008年公布一季报的1113家上市公司情况来看,非金融类公司的短期负债在全部负债中所占的平均比例为81%,高于一般意义上75%的安全线,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并不轻松。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ST宣纸等52家上市公司的负债全部为短期负债,占到总数的9%之多。而流动负债占合计负债比高于95%以上的公司,竟有149家之多。因此粗略地看,这201家公司均可以视为财务危险公司,占披露年报所有公司数量的35%。

二、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策略选择

(一)纠正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一特征与传统理论背离,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导致股市效率低下,资本市场难以起到资源配置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重要环节,可以着手改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

1.对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实行真正核准制,同时加强信息披露与政府监管制度建设

首先要控制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企业是否上市、发行股票或增发股票和配股,要依靠自己的信用,根据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和资本市场状况决定,也让企业独自承担风险,即要对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实行真正的核准制,这样增加了上市公司发行新股、配股资格和取得增发股票的难度。

其次,进行报表分析,不仅注重经营成果,同时关注现金流量。综合考核上市公司的质量可以考虑设立净资产增长率、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流量等指标。每股现金流量越高,说明净收益的变现能力越强,盈余能力的质量高,也表明公司资产流动性好,营运能力强。对以利润为中心的效益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改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分析,判断其是否需要配股,从而避免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评判标准而带来的上市公司玩弄数字游戏、操纵经营业绩的行为。因此在这些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每股现金流量,企业盈利能力质量的高低由它揭示。坚决做到严格会计制度,改进经营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再次,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监管部门宜监督与扶持并重,与中介机构行业监管部门一道共同扶持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强沟通与协作,引导中介机构严格按行业标准与规范执业,增强执业能力。同时,监管部门可通过网站、媒体等手段,公开中介机构诚信记录以及对其的监管、整改措施,及时向广大投资者传递中介机构诚信信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舆论监督,促使中介机构诚信、规范执业。

2.完善绩劣公司的让壳退市机制

由于中国股市缺失合理的退市机制,让壳资源在市场中奇货可居、价值暴增;另外就是上市资源的人为控制和供给数量太少,导致借壳上市等“借尸还魂”的行为屡屡发生,迫使正常的投资者也变成了“投机者”。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引入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因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证券市场同样不能拒绝优胜劣汰。上市公司退出证券市场,作为市场机制健全的发达国家,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但在我国却很难。

目前对连续三年亏损以及虽亏损不满三年,但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应坚决摘牌;对虽无亏损,但主业萎缩,缺乏市场竞争力,长期在亏损边缘徘徊的公司,从有利于资源配置角度讲应劝其让壳退市;以彻底换壳作为过渡,对主业没有前途的ST公司敦促让壳。

(二)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企业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票市场的3~10倍,而我国上市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十分缓慢,大大落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这是偏好股权融资的外在动因,因此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融资渠道,要把缺乏企业债券的资本市场的状况改变,就要通过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从而扩大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促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改善。

1.放开对发债主体及发行债券程序的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一般绩效优良,产权清晰,资产负债率低,具有独立承担融资的权利与义务的能力,我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但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并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外源融资就有着巨大的需求,因为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民营经济外源融资困难重重。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当务之急就是对民营企业开放企业债券市场。应该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在市场筹集资金。这样,一方面,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增加信用产品的社会需求与供给,为建立横向信用联系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可以逐渐得到满足,可以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资源配置效益。

在放松发行债券程序的限制方面,首先,进一步推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这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政府淡化对企业债券市场直接控制的基本要求。其次,发行公司债券是发行人的自主权益,应由发行人自主抉择,不应采取行政手段予以控制,更不应由中央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要淡化或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只要企业需要、市场认可、能发出去、能及时兑付,就应该给企业一个融资机会。

2.搞活公司债券二级市场,提高公司债券的流通性

当前许多地方公司债券项目,在当前柜台交易没有很好地开展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流动性。主要因为这些公司债券项目规模较小,一般在1000万至5000万之间,不但一级市场发行券商兴趣不大,发行人发行成本较高,而且二级市场不能挂牌上市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上市标准都相应规定债券的上市标准为规模在1亿元以上,信用评级在A级以上,建议主管部门在制订每年公司债券发行计划时,适当增加中央级债券的额度,对一些资信等级较高、规模较大、还款有保证的地方项目,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为中央级债券,对地方债券项目,每个项目相应扩大规模,最好在1亿元规模以上,应该积极鼓励它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对于搞活公司债券二级市场,提高公司债券的流通性都是极为有利的。

3.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加强证券评级机构建设

债券市场的风险控制不应由政府计划来控制,而应取决于投资者的自主选择和社会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客观评价。因此要发挥债券评级机构应有的作用,帮助投资者对发债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判断,并用简明的方式向社会公告,就必须培育和规范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建设。信用等级的评定有利于信用评级机构作长远考虑,减少短期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规范和发展信用评级行业也大有益处。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选择,债券评级机构的客观、公正、科学性要受到市场的考验。

4.债券利率水平与风险实行挂钩,实现利率市场化

公司债券的市场价格和投资价值可以通过利率水平的高低进行反映,利率水平是投资者决定是否购买的重要依据。如今我国的公司债券不论偿债能力如何,都不是根据自身的信用度以及市场需求状况来确定相应的利率水平,而是实行同一的利率。这种状况制约了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今后,我国公司债券利率定位的发展趋势应是公司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以及偿债能力制定相应的利率,将债券的利率水平与风险实行挂钩,实现利率市场化,逐渐放松和取消法定利率上限的规定。同时,对于公司债券的偿还期限,应当由发债公司根据自身对于资金期限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应的还债期限,不必作出硬性规定,从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丰富公司债券期限品种。

5.规范资信评级机构,建立风险赔偿机制

对债券偿还可靠性程度进行的测定就是债券评级,债券评级是债券进入证券市场的通行证,虽然很多国家的证券法并不要求证券发行时必须取得债券评级,但是经过评级的债券可以打开销路,相反,没有经过评级的债券在市场上往往不被广大投资者接受,很难推销。因此,除了信誉很高的国家债券外,债券发行单位都自愿向债券评级机构申请评级。要求对公司债券发行人进行强制性的资信等级评定,以免公司发行大规模的债券以后又无力偿还,确保所有的等级评定机构可信可靠。同时,规范资信评级机构,建立风险赔偿机制,使资信评级机构对自己负责评定的公司债券负风险连带责任。如有必要,至少在初期可以考虑允许海外的评级机构适当参与。

6.健全担保制度,防范公司债券违约

建立和完善公司债券的担保与委托人制度是防范公司债券违约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公司违约时的处理抵押物的技术操作问题是健全担保制度的关键。值得借鉴的是西方国家的财团抵押方式,其特点是以公司特定的财产为抵押标的,比较有利于操作,而且由发债公司与信托公司签订协议,如前者不能到期兑付,则持券人将权力委托给信托公司,让其统一行使抵押权以使投资者获得本金。公司债券委托人制度在西方国家就是为了解决人数众多的持券人难以集中行使权利的问题而设立的。

(三)保持合理的负债率,强化债权约束

一般认为,负债率作为一个硬约束可以促使公司经理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如前所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无论和国外公司还是和国内的非上市公司比较,存在负债比率偏低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利用债权融资的极大空间。一般而言,负债率在30%~50%、全部资本化比率在15%~30%之间是合理的;若负债率小于20%、全部资本化比率小于5%,则在财务上是绝对安全的。据统计,2008年我国深沪两个交易所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为45.54%,平均资本化比率为29.93%,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7.52%。若按债券资本成本率5%测算,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潜力很大。

另一方面,从银行贷款看,过去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通过贷款形成的债权普遍处于“软约束”状况,经过这几年银行体制改革,此种“软约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但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强化银行债权的约束。如建立强有力的偿债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银行在上市公司中的相机治理作用。

标签:;  ;  ;  ;  ;  ;  ;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分析_上市公司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