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移动空间教学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蓝墨云班课教学为例论文

翻转课堂在移动空间教学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蓝墨云班课教学为例

谈大双1,彭铁光2,黄漫丽1

(1.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2.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摘 要: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在我们身边的普及以及5G移动高速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移动空间教学逐渐变为现实。它不仅能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的泛在、多元、自主以及个性化互动学习,还能够实现“课前前置预习,诊断评价;课中针对教学,内化知识;课后反思分享,拓展提升”的教学理念,是绝佳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场景。笔者多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如何在移动空间教学中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许多经验,现分享如下。

关键词: 翻转课堂;移动空间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蓝墨云班课

一 关于翻转课堂的几个认知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而移动空间教学却更重在教学的形式;在解析二者如何结合的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端正关于它们的几个重要认知,这对我们理解后述的内容会有很大帮助。

现今,信息化技术体系形成推动数字化技术发展,BIM技术应用范围逐步广泛,尤其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诸多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突出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BIM技术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后续阶段更好的运用BIM技术进行规范性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创造实际的便利条件。

苏:以前唱歌唱得好!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时候,我连着几个月到北川下面的各个地方去教唱歌跳舞,每天不停歇。一来是基于羌族人热情好客的秉性,二者是在交往之中建立起来的朋友情谊,使我热爱羌族歌舞的传承工作。几个月不停歇地教学,让我感到我对北川羌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一) 什么是翻转课堂?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2007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为了克服学生缺席上课的困扰而采用的一种“让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课上研讨深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指的并不是物理空间的颠倒,而是教学时序的翻转。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实现的是从“课上教师讲,课后学生学”到“课前学生学,课上教师根据学情教”的教学时序转变。[1]

项目是预设的,在实践中难免有不足,教师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应及时安排小结,鼓励学生大胆提疑,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以解决问题,解除疑惑,巩固知识。而对项目预设以外的知识点亦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 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

多元化:移动空间教学既有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资源的多元化,同时也有参与者的多元化。如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企业一线生产者等都可参与到其中来。以移动互联云空间学为载体的多元化学习环境,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型教学,可以邀约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学习,从而实现远程实景学习,更能以群组讨论或发帖互动、像利用微信或qq语言视频聊天交流一样的方式中实现“能者为师”的教学局面[3]

自主性:移动空间教学是建立在移动互联云端服务基础之上的,理论上只要能上网,且云端服务器上有相应的可访问共享资源即可学习,与地理位置、时间以及所用设备无关,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极大的“自主性”。

图1 翻转课堂模型

图2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

(三) 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

泛在化:移动空间教学在实施中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或其他诸如VR/AR、AI 等“互联网+”技术等来创设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个智能课程体系中,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或者笔记本、台式机等设备,直接获取学习资源,实现课堂学习与移动空间学习的无缝衔接。同时,基于泛在化空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渗了教学管理的各个内容,特别是将学科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利用网络空间,从知识获取、课程作业、工学结合等方面实现完全在线的泛在化教育。

新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将认知目标分为了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如图2所示结构。但很多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本末倒置,课前做高级目标,课中做基础目标,出现了对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模糊认识,最终导致他们的教学目标定位错误,翻转失败;也就出现了“学生课前把知识都学完了,上课还要学什么”的疑惑。正确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课前定位于解决基础目标,课堂定位于提升高级目标,条件允许的话课后再做全面巩固。换句话说,教师没有必要在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所有内容,达成所有教学目标。一来这不太可能,二来也没有太多必要。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应该是基础性的目标,是侧重于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云平台发布的微视频或其它资源就能掌握的基础性内容。而在课堂上,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协作研讨、师生释疑来实现提升认知、解决重难点的高级学习目标。

二 关于移动空间教学的几个认知

(一) 什么是移动空间教学?

目前,无论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实施义务制教育的学校,还是高职高专和本科类实施高等教育的院校;无论是通识类课,还是专业课,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赶时髦,进行空间教学;社会上出现的相关产品如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也是琳琅满目;让人不知所选。但真正地应用这些新技术,脚踏实地地进行信息化教学与科研的却没有几家;成果当然更少。固然移动空间教学技术再先进,它终究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方法,最终还是得让它落地,为提高教学效果与水平服务。

图3 笔者近期开展的蓝墨云班课

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蓝墨云班课就是基于阿里云并结合当今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技术和微信等及时通信技术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移动互联空间教学云平台。笔者正是基于蓝墨云提供的云班课,进行了大量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如图3所示就是笔者近期创建并正在使用的7个教学班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蓝墨云班课。

(二) 关于移动空间教学的特点

至于图像,若用软件制图,软件中就有图像和图形供学习者使用,当然,学习者也可自己收集图片,然后插入。手动制图时,往往有人因不会画图而对此法望而却步,其实大可不必,学会画图的就画图,没有学会画图的就画简笔画,二者皆不会了,还可用各种几何图形表示。

本文选取的实验数据为线面混合河流数据,位于经纬度120°44'31"E、28°13'19.2"N附近,属瓯江水系,河长约800千米,比例尺为1:5万。其数据形态如下图6所示。

互动性:移动空间教学依托现代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师生、生生随时随地使用任意设备在线或离线交流互动,就像人们使用微信聊天一样方便快捷。随着5G时代的到来,VR/AR、AI技术会更加进步,到时的移动空间教学的互动交流会更真实有趣。

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看起来好像只有“课前”和“课中”,而没有“课后”环节。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翻转课堂没有“课后”环节,其实不然,翻转课堂如图1所示,包含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三步曲:课前通过云平台发布提供的微课、文字资料、超链接网页、演示动画、图文页面等资源自学,课中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协作深化所学,课后巩固拓展。

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结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与传统的课前主要依靠文本材料自学的“先学后教”模式存在极大区别的是,翻转课堂主要采用了重要的微课(国外称为教学微视频),当然同时也辅以文本资料、动画、超链接网页、图文页面等新型融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5G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互联网络带宽瓶颈的问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进步,让数字终端、移动互联云平台、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得以帮助老师能够更加简单高效地完成“以学定教”的设计,使信息时代的翻转课堂真正得以落地。

三 当前移动空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进行空间教学,但没有几家能真正知道为什么要实施移动空间教学?移动空间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答案绝对不是高大尚,也绝对不是赶时髦。我认为它的目标应该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是为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一) 形式大于实际应用

空间教学是依托云教育平台提供的空间进行的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应用,属于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本质是一种云计算辅助教学形式[2]。而移动空间教学则是早先的基于PC的云空间教学伴随着当今人工智能、移动高速互联和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更新形式,具有教学方式的自主性、交互性和泛在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协作性和多元化等特点。比如前些年许多高等院校利用世界大学城提供的云空间进行的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基于PC的空间教学形式,而当今比较流行的蓝墨云班课和学习通等则是基于更先进的移动互联云平台的移动空间教学形式。

(二) 实施目标不明确

随着高速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实现高速移动上网已经不是问题;同时伴随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空间教学近几年也得到飞速发展与普及;但它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移动空间教学实际,针对当前移动空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如下解析。

(三) 相关研究严重滞后

当前社会上许多课程的移动空间教学都还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很少有人去做基于它的教学设计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模式研究。大家也只是偶尔用一下,教学过程中还是传统的“粉笔+黑板+PPT+口水”式的填鸭式教学;当然也不乏少数教育工作者采用了二者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此的翻转课堂研究鲜有人问津,这也正是笔者想写这篇文章的动力。

四 翻转课堂应用实践

移动空间教学具有的自主性、互动性、泛在化和多元化等特性,非常适合用来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因为这些特点无一不是翻转课堂的内在要求。笔者基于蓝墨云班课,以《计算机应用基础②》课程“Word2010文字处理”相关章节内容实施移动空间教学过程为例,做如下解析。

图4 资源的重构与解构

课前笔者先在平台上按照解构和重构认知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按照本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教学标准,把这一内容解构为“文字处理基础”“复杂格式排版”“图文表混排”“表格制作”和“邮件合并”五个知识点,分五次课进行教学(如图4所示);对每一个知识点,精心搜索、组织或制作相关文字、视频(微课)或超链接网页、图文等各种各样多元化资源(如图5所示),适时发布到平台上(一般是课前1到2天),共享给班课成员,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自主和多元化学习或练习;消息通知的方式主要通过创建的微信群和云班课提供的“班课通知”、“班课消息”或“成员私聊”的方式进行(如图6所示)。

课中笔者根据以“投票问卷”、“测试”、“头脑风暴”或“答疑/讨论”等活动方式进行检验或调查获得的学生自学效果或者又叫学情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的“头脑风暴”-“课前热身”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内容的讲解、操作演示、解难答疑、分组讨论或互动学习、实训或其他活动,以实现知识的固化和深化(如图7所示的“作业/小组任务”-邮件合并之实训)。

在这个美好的晨曦,“叽叽叽”的鸟鸣声将我从睡梦中叫醒了,仿佛在说:“快起床!有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等着你呢,快点,快点!”雾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出现。若隐若现,像个调皮的小孩。树叶上、草地上,星罗棋布散落着露珠,透明的、晶莹的,好似一粒粒珍珠。教学楼里,同学们都在认认真真地读书,琅琅读书声响彻校园,多么优美的乐章啊!

图5 多元化的资源

图6 云班课消息

图7 云班课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巩固深化知识并进行测试练习,师生还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如图8所示)、重复学习与巩固、练习测试等。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填鸭式教学模式,体现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刚好来了个翻转,教师起主导作用,辅助学生学习;而学生占主体地位,利用空间资源进行自主协作互动学习,这也是典型的翻转课堂在空间教学上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对课前相关知识点进行提前预习,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需要对所有知识点都进行讲解,尤其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师生面授方式,加强对相关知识深度、疑难点的学习及课堂互动的组织,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重点解决操作性的问题;这也正是翻转课堂的“课前做基础目标,课后做高级目标”的思想反映。

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结合空间教学,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且具有较高的学习结果保持率;翻转课堂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学生认知参与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翻转课堂便于因材施教,能够适宜不同学生按照自我步调来自主学习,充分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交叉与复用[4]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互联云平台的移动空间教学是目前最前沿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新兴科研领域,它的高速发展给翻转课堂的实现带来契机。如何把二者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质量的现代高等学历教育,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小勇.冯智慧.《教育信息技术》.2015-11.

[2] 伍贤达.论空间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93-94.

[3] 曹述蓉.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变的契机[J].湘潮(下半月),2011(11):121+123.

[4] 魏丹.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大理工,2016(03):39-40.

本文引用格式: 谈大双,等.翻转课堂在移动空间教学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蓝墨云班课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4):151-15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4.065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艺术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空间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K013CXX011)成果;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艺术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空间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K013CXX011)成果。

作者简介: 谈大双,男,湖南常德人,副教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计算机及教育信息化;彭铁光,男,湖南长沙人,教授,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电子商务研究;黄漫丽,女,湖南常德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方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研究。

标签:;  ;  ;  ;  ;  ;  

翻转课堂在移动空间教学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蓝墨云班课教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