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蔡谱,夏欧东,张春辉,朱汉祎,吕双乐,温凊, 刘辉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摘 要: 本科教学质量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构建有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文章通过对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分析与总结,结合南方医科大学的实践与探索,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关键词: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与探索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过扩招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发展阶段之后,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成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 模式及体系结构

学校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建立由领导决策、执行保障、评价监控和反馈改进等四部分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全校各项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做到了组织运转高效、信息反馈畅通。

建立了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学校书记、校长担任教学质量保障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校长直接负责,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教务处负责统筹协调,实施教学质量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落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本院专业、学科、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各系(教研室)负责组织具体教学活动,抓好学科和课程建设。

(2)有害气体检测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量过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不良影响,故使用MQ135传感器对有害气体进行检测。MQ135传感器对硫化物、氨气、苯系蒸汽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多种有害气体。

论古诗地名使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以唐诗中的“清湘”与“清淮”为中心……………………………………李德辉(128)

(二) 质量标准

按要求组织毕业理论考试、毕业实践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依据学生执业相关考试结果分析报告,对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访谈和问卷,了解人才培养质量。

(三) 组织建设

将在教学检查、听课、督导以及各专项评估过程等日常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所在单位,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学院年度教学绩效综合评价,建立教学质量公开制度,将质量改进落到实处。

(四) 制度建设

首先,工具便利引发民意浪潮。新媒体平台上“人人都是发言人”,对政策的态度和情绪能够随时随地“漂入”政治流中,而数据库的存在进一步使得这些民意在短期内不会“漂出”,决策者需要时可以进行批量采集和提取,为政策变迁提供民意依据和参考。因此,新媒体工具大大增强了公众参与政策讨论的效能感,网络民意不断涌现。在本研究采集的500条微博文本中,有43条微博反映了普通公民的政策意向,占“政策观点”类样本总量的37.5%,远远高于传统媒体中民意表达的数量占比。

(五) 队伍建设

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由学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院系负责人、院系教学秘书等组成,共有教学管理人员73人,其中校级20人、学院53人;2000年起成立教学督导团,建立了一支由学科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督导专家队伍,现有校级督导专家24人、学院督导专家160人;在每个班级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负责传达各类教学管理信息,反馈学生意见和建议,现有学生信息员239名,每年聘任一次,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学院评估,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施了有效评估和监控。校领导、学院领导、系(教研室)负责人定期听课,每学期都组织教师互相听课;教学督导通过调研提出教学改革建设意见和建议,监督和指导教学秩序和教学过程,参与各类教学检查、教学比赛和评估认证;每学期进行教学准备情况检查、不定期听课和考风考纪等专项检查;对学院教学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依据;定期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检查,对实习内容、实习管理、实习质量统一要求,开展必要的指导和帮扶;每年对全体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相似度检测,对各学院毕业论文组织专项检查。

对各类教学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将评估、评价和质量监控结果反馈至相关学院、专业和教师;学生可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反馈评教信息;网络评教系统与教务系统全面整合,实现综合利用。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师资建设标准五大类质量标准体系,并依托自主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学支持系统,将质量标准体系固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 本科教学质量信息使用

(一) 信息分析

将教师教学绩效列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职务聘任、岗位聘任的考核条件,并与学院绩效津贴发放等紧密挂钩;2014年开始实施微信评教,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开展课堂形成性测试,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监控,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作为奖助学金评定及其他奖励的重要依据。

以AES算法为例,在设计加解密算法硬件模块时以分组算法为基础。将明文按一定长度分组,明文组经过加密运算得到密文组,密文组经过解密运算(加密运算的逆运算)还原成明文组。分组算法分组可使用128、192或256位甚至更高位的密钥,可对应10、12等轮数[13]。分组算法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

(二) 信息反馈

对教学单位的反馈: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反馈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通报给学院;每年定期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科教学形势分析报告。

构建本科教学建设项目体系,每年设立1500万元专项教改经费、200万本科教师教学培训专项经费,实现了将本科教学改革投入制度化、常规化。

对学生的反馈:通过举行校领导接待日,现场集中解答和解决学生问题;定期组织学生教学信息员例会,通报学校对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结果;教研室召开教学联系会,共同改进教学;将学生代表大会建议案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提案代表;学生在网考系统中可看到试卷分析报告,在教务系统中可看到课程分析报告。

先后下发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17条措施》《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牢牢把握质量的核心地位,不断健全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 信息公开

2011年起,已连续8年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4年起,编制年度《本科教学形势分析报告》,公布各项教学运行数据、教学质量指标和各学院教学绩效排名。连续17年在教务处网站实名发布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每年发布系列招生情况公报,接受社会的监督,供考生在报考时参考。

(四) 质量改进

由学校主要领导、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组成决策组织,负责领导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决策重要规划方案、重大改革活动;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组成执行组织,负责落实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及时解决评价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促进质量提升;由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以及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组成监控组织,负责开展校内教学评价、教学调研、听课看课、专项检查、反馈指导等活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还须向教代会报告,接受监督。

实施“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将学院教学绩效与资源配置相挂钩,每年设置奖励津贴,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绩效排名设立奖罚系数;对排名前三名学院的优秀教师、质量工程、教学成果等申报指标均给予一定比例的上浮。

对教师的反馈:编制了现场反馈评价表,各类听课人员在听课后立即反馈给授课教师;急需处理的问题,随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对课堂教学评价“良好”以下的教师进行通报;教务处网站实名公布评教结果。

四 持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

(一) 修订督导工作实施办法

学校对《南方医科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理顺了督导工作管理机制、扩大了学校教学督导人员范围、更新了学校教学督导团的职责、细化学院督导组的组成和职责要求、强化绩效管理。根据修订后的《南方医科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完成了督导团的换届,成立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七届教学督导团,专家人数从13名增加到24名,基本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

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生产绿地只有城北种苗站有苗圃26.0hm2,远远不够城市绿地建设的需求,距离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还相差甚远。

(二) 细化督导工作分工

2018年12月以来,分别召开了督导专家、教师代表、教学管理人员意见征求座谈会议。细化了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分工,明确了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学校督导团、单位教学督导组、教学单位、督导团学生助理工作。实施学校督导团以课程督导为主,教学督导组以教师授课督导为主,相互配合,实现全面督导。

(三) 修订相关质量标准

2018年12月以来,组织修订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课堂评价、课程评价、专业负责人、课程思政改革、临床医学院建设规范等系列文件,落实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优化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当系统正常工作时,在变压器的二次侧注入与一次电流反向的二次电流,那么这个二次电流产生的磁场将与一次电流产生的磁场相抵消,如果满足F=ω1˙I1+ω2˙I2x的条件[1](F 为铁心中合 成 磁 动势),那么磁通补偿为0,接入系统中的变压器阻抗仅仅为变压器一次侧阻抗。变压器的等效模型如图2所示。

(四) 扩大评价覆盖面提升评价质量

2018年12月,学校依托自有教务系统,自主研发并正式了推出课堂教学随堂评价(管理、督导、同行、学生)、授课结束课程评价(学生)两种覆盖全校各类课程的微信实时评课措施。督导和学生可以通过教务系统或“南医大教学”微信公众号,线上进行评价,扩大评价覆盖面提升评价质量,及时公布随堂评价结果,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谱.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8,4(3):181-186.

[2] 李平.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绩效评估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7,146(6):1-3.

[3] 刘丽娜.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20:29-30.

[4] 王欣.高等医科院校临床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J].重庆医学,2017,46(29):4171-4172.

[5] 朱倩.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演化博弈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2):28-29.

本文引用格式: 蔡谱,等.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8):61-62,7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8.027

基金项目: 2015年广东省.特色创新项目(教育科研类)项目《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状态评估、教学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粤教科函[2016]12号文,2015GXJK017);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医学院校学院一级本科教学状态监测体系的研究》(粤教高函[2014]107号文,GDJG20142122)。

作者简介: 蔡谱,男,汉族,广东汕头人,硕士,讲师,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科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

标签:;  ;  ;  ;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