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_农产品论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供应链管理论文,物流论文,我国农产品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的持续性、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导致了农产品消费的时空矛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价格、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准时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实现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越来越困难,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物流量十分巨大,其中未经深加工的生鲜农产品占据较大比重。当前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表明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得到确认,中国物流面临战略发展机遇。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物尽其值”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产品物流发展,用现代理念打造农产品物流,积极探索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农产品供需的无缝对接,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同时实现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1 物流与农产品物流

1962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提出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损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把生产的末端延伸到零售商、甚至消费者,衔接成供应链,使销售、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1]。

根据农产品物流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不同,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可以分成3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一是生产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产品生产物流;二是销售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产品销售物流;三是回收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产品废弃物物流。

1.1 农产品生产物流

农产品生产物流是指从农作物耕作 (动物饲养、微生物培养)、管理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由于配置、操作和回收各种劳动要素所形成的物流。生产物流是生产农产品的农户或农场所特有的,它需要与生产过程同步。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式为主,所以一般农业生产物流的地域有限,物流单一,流量较小。农产品生产物流按照生产环节可分为3种形式:一是产前物流,农业产前物流与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农业生产资料准备直接相关,它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产前准备,也涉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二是产中物流,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和养殖畜禽、鱼类等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包括育苗、插秧、锄田、除耪、整枝、杀虫、追肥、浇水等作业所形成的物流;三是产后物流,即为了回收生产所得而形成的物流,其中包括农产品采收、脱粒、晾晒、整理、包装、入库作业或动物捕捞和处理等作业所形成的物流。

1.2 农产品销售物流

农产品销售物流就是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行为的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包括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物流过程是农产品实现其价值的关键阶段。若销售物流不畅,即会影响销售方利益,造成农产品积压甚至丧失价值的不良后果。由于农产品本身特质,以及产销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所以对农产品物流规划、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1.3 农产品废弃物物流

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及消费过程中,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无用物和可回收物生成,对它们的运输、装卸和处理的物流活动构成了农产品废弃物物流。据有关资料显示,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为此,应当建立起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往复系统,即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系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现状

2.1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2.1.1 农产品物流量大,品种多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尚处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阶段,所以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69亿吨,38蔬菜5.4927亿吨,水果 1.5243亿吨(含瓜用果)。经相关部门测算,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约是5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生产的农产品中约有1/2要通过市场化流通,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

2.1.2 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这样的鲜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和防疫等均有特殊的要求,同时,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生产而要求物流的及时性。所以,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2.2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2.2.1 物流环节损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 25%~30%,如以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2]。据“全国农民固定观察办公室”的调查,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

2.2.2 物流成本过高

2003年,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而鲜活产品则占6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大约控制在10%左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出发达国家3倍以上,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2.3 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物流效率低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物流效率提高的直接因素。具体表现在第一,交通不发达,有些偏远农村甚至没有公路。第二,总动力不足,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20%,这样的运力结构不能适应农业运输的需要。第三,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

2.2.4 物流技术落后

我国整体农产品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储存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与各环节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都比较落后,物流技术落后已成为农产品物流科学化的一大制约因素。

2.2.5 农产品物流主体正在形成,但规模小、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原有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转制成为农产品物流企业,农户单独或多个农户合作从事农产品产供销物流,也有专门有农业产供销提供服务的公司等等。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参与的个体与组织众多,但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弱。

2.2.6 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物流流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是与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既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也包括农产品物流的资源信息,而现在农产品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

2.2.7 农产品市场培育滞后

农产品市场培育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供求质量提高的新阶段要求。具体来说,结构不合理,城乡农贸市场多,无效物流比例惊人,批发市场不足,生鲜连锁经营超市太少。缺乏综合服务功能,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市场为数不多,交易方式落后,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

3 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模式——供应链管理

3.1 物流供应链管理

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取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通过供应链管理,我们可以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追求系统的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从而达到系统中成本最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共赢的局面。

3.2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

3.2.1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3]。各个环节流程如图1所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流程图中的每一环节由不同组织载体构成:生产资料供应环节组织载体为种子和饲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环节组织载体为农户或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环节组织载体为加工厂;配送环节组织载体为配送中心或配送企业;销售环节组织载体为零售商和批发商。

3.2.2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内涵及意义

传统农产品物流由分散的各成员各自进行物流运作。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组织、集成、优化物流的有效方法,既涉及农业生产本身的物流配置,又涉及农业产前、产后物流的科学流动,目的是达到供、产、运、加、销有机衔接,使产前、产中、产后与市场之间联结成满意的系统优化运转状态[4]。

图1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流程图

作为一种“纵横一体化”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能最大限度弥补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带来竞争的时空优势、成本优势和整体优势。首先,供应链通过优选农产品加工商、生产者和供应商等成员企业,并结成合作联盟,实现相互之间优势互补,优化农产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通渠道,促进消费信息准确、迅速地反馈,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需求响应时间和市场变化时间,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改善客户服务,创造竞争的时空优势。这有利于改变农产品产销不对路,高数量低质量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其次,供应链管理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到信息共享,有效减少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降低了库存的不确定性和库存量,增加库存周转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最后,通过战略协作关系的建立,强调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

3.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农产品物流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3.1 供应链环节中的各组织载体要改变传统农业物流理念,树立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理念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 Christopher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要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引入现代合理的物流管理模式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把农产品物流和企业的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充分利用供应链中的资源。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资源整合。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中的各组织载体要在物流上进行全方位合作,各组织载体要充分意识到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新方向,要把握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要求。

3.3.2 供应链节点各组织载体间要相互合作

在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要求向前延伸至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过程,以及相关的包装储存等,向后延伸至农产品的销售环节,使整个流通过程协调起来。物流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各方面的相互合作、协调和信任。才能达到最佳的运作效果。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它的一体化程度。因此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中的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或生产企业、加工商、配送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多边共赢的关系,在经营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充分意识到供应链各参与者的利益目标是一致的,不能仅以自身的利益为重,而应该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整个供应链就像是一个虚拟的企业,拥有共同的利益目标,通过功能整合、策略联盟和优势互补,在共享信息及技术的前提下分享农产品在供应链上所获得的增值,合成整合式农产品物流增值链结构体系,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3.3.3 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5]。因此,应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①在生产上应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上,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的操作上以及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上,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同时,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加强品牌推广和扩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形成一批农产品的强势品牌,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②提高加工、包装技术。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上,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因此,应在农产品的粗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③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应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和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应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3.3.4 大力培育农产品物流企业和中介组织

农产品物流企业和组织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关键。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尽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和组织[6]。①通过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间和龙头企业与运输企业、商业企业间的联合,充分利用运输、商业企业在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和运销经营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物流企业。②大力培育、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其它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可代表分散的小农户的利益,与政府及大工业进行谈判,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能在较大范围的时间和空间上汇集农产品需求和供给信息,且具备对农产品进一步整理、加工或增值的能力,因而它是组织农产品物流的中坚力量,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充分满足小农户在生产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和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应进一步发展这两种模式,特别是推广合作组织,提高合作组织对农户的覆盖范围,从起点上消除农产品物流的杂乱无序,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3.3.5 改善基础条件,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的建设

农产品物流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持,既包括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库、冷藏库等的建设,也包括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应重点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财,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选点,在大宗、主要农产品的产地或集散地,重点建设一批大中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农贸市场,形成批发与零售相衔接、综合与专业相配套的市场网络体系。

3.3.6 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是农产品物流的神经系统,从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应做及时处理,方能应对市场变化。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当前农产品物流由分散的成员各自进行物流运作,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整个农产品的物流过程的信息链是阻断的,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7]。对于农民而言,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同时由于信息链的阻断以及农业生产的分散状态,导致政府指导与监管又难以完全到位,农产品的生产监管、安全质量控制成本太高,还直接造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衔接不畅。结果是农产品物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处于阻断和不透明状态,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致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建议政府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发布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产品的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等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直接进行监管,同时从信息平台上发布农产品最新的国际、国内标准来指导生产。消费者则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的网络终端对所购买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查询,并可追溯产地,切实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农产品供应链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拍卖等先进的交易方式,如果还连接海关和银行,可以实现网上支付等。

标签:;  ;  ;  ;  ;  ;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