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探究及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维,雷聪玲

西安一四一医院 西安市 710089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探究及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行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探究及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度、药物及生活干预正确性与低血糖处置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识度评分、药物与生活干预依从性评分及低血糖处置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门诊教育基础上实施心理探究及健康教育方法能够有效改善2行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与依从性,且可提高患者的低血糖处置能力。

关键词:心理探究;健康教育;2行糖尿病;疾病认识;药物使用;低血糖处置

前言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该疾病的治疗以有效药物治疗与生活干预辅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在进行药物治疗与生活干预时发现许多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认知度不足而出现错误用药、错误生活习惯等情况,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低血糖发生对患者的危害较为严重,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病率高达3.1次/人/年,尤其以夜间发生更为常见。低血糖发生后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正确处理低血糖是提高低血糖应对效果,减轻低血糖机体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1,2]。对此笔者认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期间应该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服药与生活干预正确性,优化其对低血糖并发症的敏感性与应对方式。本研究将心理探究与健康教育联合应用后发现患者的疾病认知等方面情况均得到优化,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行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探究及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23~63)岁,平均年龄(40.65±11.79)岁,患病时间(1~14)年,平均病程(4.27±3.08)年,HbAlc(糖化血红蛋白):≤7.0%者28例,>7.0%者17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2~63)岁,平均年龄(40.50±11.92)岁,患病时间(1~14)年,平均病程(4.41±3.07)年,HbAlc(糖化血红蛋白):≤7.0%者29例,>7.0%者1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常规治疗耐受性较好,无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不全等情况;②患者精神神志状况正常、智力正常、理解力正常;③患者无治疗药物过敏等情况;④患者配合干预实施。

1.2.2剔除标准

剔除标准:①患者常规治疗耐受性较差或存在器官功能不全症状;②患者精神异常,存在焦虑症、精神分裂、自闭症等情况影响研究干预;③患者中途退出、失联等情况研究中止。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糖尿病疾病健康教育、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宣教、低血糖疾病知识宣教、低血糖处置方法,由门诊护士及住院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宣教,采取口对口宣教形式,以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与护理操作熟练度为中心目的。

观察组实施心理探究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方法如下:

1.3.1资料印发:印发“低血糖自我监测最重要”教育手册便于患者自学。该手册共包括糖尿病疾病、认知误区、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检测、低血糖知识、低血糖处置、生活干预8项内容,其中血糖检测、低血糖处置、生活干预几项均配1-2幅插图以便患者理解。

1.3.2培训课堂::培训课堂按照糖尿病疾病与治疗知识、低血糖症状,危害及预防知识、血糖监测知识、生活防护知识的排序进行培训,理论知识由我院临床医生(科室主任医师与副主任医师)进行讲授,护理操作(血糖检测操作、低血糖处置操作等)由我院资深护士(科室主管护师、责任护士)进行教授。

1.3.3心理干预:充分掌握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对糖尿病患病状态的看法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引导。首先以患病率与预后状态为依据对患者实施患病心理诱导,降低其对患病本身的恐惧性,优化患者的抗病心理。后对患者实施心理暗示,使患者明白良好的药物与生活干预行为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引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药物干预与生活干预,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

1.4评价指标

1.4.1疾病认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掌握患者对糖尿病疾病及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认知度越高。

1.4.2药物与生活依从性:由主治医生依据责任护士随访情况判断患者的药物与生活依从性,其中药物依从性满分10分娩,生活依从性满分10分,依从性总分20分,分值越高则依从性越高。

1.4.3低血糖处置合格率[3]:记录两组患者在1年观察期内低血糖发生时的处置情况,计算处置合格率。合格标准:发生低血糖后及时指导进食碳水化合物或糖果,做到15分钟复测血糖。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药物与生活干预依从性及低血压处置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识度评分、药物与生活干预依从性评分及低血糖处置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药物与生活干预依从性及低血压处置情况对比(n/分/%)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疾病认知不足、药物使用依从性弱、生活干预能力低的状态,对其临床治疗产生较差影响,且一些患者因患病产生负性心理,加之负性心理的影响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更加难以获得成果[4,5]。本研究对我院2行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探究与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疾病认识度评分、药物与生活干预依从性评分及低血糖处置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健康教育干预采取资料印发与课堂培训两种方式进行,使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疾病知识传递效果,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探究,了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并实施诱导,改善其在治疗与生活干预中的心态,使其以积极的心理面对疾病的治疗与疗效巩固,从而优化疾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与门诊教育基础上实施心理探究及健康教育方法能够有效改善2行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与依从性,且可提高患者的低血糖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婧,徐迪晖,张玉银,黄璐,陈丽华.心理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10):1520-1523.

[2]谭环.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探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6):207-208.

[3]叶显英.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认知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159+161.

[4]张霞.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184-186.

[5]喻小飞,程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7):241+243.

论文作者:李维,雷聪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心理探究及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维,雷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