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杭州获3项奖励论文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杭州获3项奖励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

刘永坦院士、钱七虎院士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

(1)PM2.5检测 PM2.5检测使用DSL-03激光数字式PM2.5传感器,内置激光器和光电接收组件,运用光的散射原理,激光在颗粒物上产生散射光,由光电接收器件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出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PM0.3~PM2.5粒子个数、PM2.5~PM10粒子个数。通过检测可判断该区域是否适合出行活动以及发出相应预警。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巧、安装方便、检测速度快、检测数值稳定准确、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杭州市共有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分别是: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参与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汽轮机系列化减振阻尼叶片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和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参与的“泮托拉唑钠及制剂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刘永坦院士: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

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是我国雷达技术与信号处理专家,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0年5月,作为中国长江上隧道长度最长、盾构直径最大、工程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南京长江隧道历经5年建设后全线通车运营,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钱七虎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

钱七虎院士:中国现代防护工程奠基人

钱七虎是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在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建设时,钱七虎综合考虑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

在近40年的研究生涯中,刘永坦院士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为保障中国海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刘永坦在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的研制工作中,突破了11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在强海杂波、电台干扰及大气噪声背景下的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问题,组织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站,实现了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对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能源地下储备、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地下施工盾构机国产化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并多次赴现场提出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

对粪水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SS去除率高达90%以上。将污泥池中的水抽入到絮凝箱中,加入PAM(聚丙烯酰胺)进行搅拌,使泥水分离,然后经过叠螺机将污泥压干(污泥堆肥),出水则流入预沉淀池进行沉淀,之后出水流入预曝气池[2]。

蜡烛燃烧的时候,空气受热会上升,与上方的冷空气相遇后,冷热空气产生对流,空气流动产生风,带动纸杯开始旋转。

杭州3项科技成果获奖

“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围绕均相离子膜绿色化、低成本化生产和工业化应用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实现了离子膜的高性能化和系列化开发,避免传统离子膜制备中氯甲醚、氯磺酸和大量溶剂的使用,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及应用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离子膜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发展。

第三步,风险预估计。根据预评价样本资料计算事故频率, 结合等级评定的风险损失后果,由事故风险=事故概率×损失后果,以及查阅表2~3来确定事故概率和预估计风险矩阵[18],逐项评定风险级别。

“汽轮机系列化减振阻尼叶片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瞄准振动应力小、安全性高的减振阻尼叶片的研发难题,历经20余年艰苦攻关,提出了减振阻尼叶片强度振动设计新方法及系列减振新结构,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频率精准预测-安全性准确评判-强度振动自动寻优设计”的叶片设计关键技术体系,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泮托拉唑钠及制剂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通过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率先突破制药产业化的晶型与结晶控制、迟释包衣和杂质分离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原料药、肠溶微丸胶囊、注射剂产业化,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明显降低产品价格,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支撑。

(本刊记者严晨安综合报道)

标签:;  ;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杭州获3项奖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