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张旭

张旭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571400

摘要 目的: 研究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5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历资料、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结果:据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65岁以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高发不良反应药物为血塞通注射剂;且联合用药中循环系统联合药物导致ADR高发。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注意药品说明书中适应症、用法和剂量,联合用药应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管,加强药师临床药学干预,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 年3月~2014年3月我院5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0~86岁,平均年龄(58.3±9.6)岁。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为中药注射剂治疗发生ADR。

1.2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病历资料、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 以P<0.05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ADR发生年龄分布

由表1可见,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以>65岁患者最高,构成比为51.79%,>65岁年龄段患者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较,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药注射剂ADR年龄分布

2.3 造成ADR发生的中药注射剂类型

由表3可见,我院使用的18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中,造成ADR发生最高的中药注射剂为血塞通注射剂,其次为灯盏花素注射剂、银杏达莫注射液。

表3 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及ADR [n(%)]

2.4联合用药导致的ADR

我院在联合用药类型中,以循环系统药、降糖药和抗菌药等发生ADR比例最高,循环系统联合用药导致ADR 41例,降糖药导致ADR 17例,抗菌药导致ADR 12例。(部分患者使用两类及两类以上药物)

3讨论

3.1心脑血管疾病与中药注射剂

随着全球老年化速度增快,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相应的心脑血管药品使用率也在相对上升。据相关文献报道[1],清热开窍、活血化瘀类中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较佳,临床多有应用。

3.2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等因素

根据本文研究来看,ADR患者男38例,女18例,29例患者为65岁年龄以上患者,与相关报道观点一致。其次,本文仅次于65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发生ADR的患者类型为<18岁者,此类患者ADR发生率为17.86%,其因与儿童免疫力较差、呼吸道感染疾病易发、抗感染中药注射剂使用较多等因素有关。从两项结果来看,老年患者与儿童患者属ADR高发人群,因其生理机能特殊,在针对此些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应加强药品使用管控。

3.3 ADR引发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

据大量文献报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发生ADR多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临床症状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荨麻疹,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工艺因素,其具有抗原性强、易导致药疹等变态反应出现,而皮疹等临床症状易于临床发现,故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

3.4 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ADR的原因

1)配伍不合理 综观心脑血管疾病所用的中药注射剂,大多将其加于不同输液液体内,导致微粒数增加,药液pH值产生变化,药效也有存在降低的可能。2)药物相互作用,在本组病例大多为老年患者,此类患者通常会采用多种药物联用治疗,故药物联用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导致患者发生ADR的重要因素;以中西药联合治疗来讲,此种治疗方案的药物可使细胞色素P450酶系相应亚家族选择性诱导及抑制,造成单纯用药的疗效或毒理作用发生改变;酶诱导及抑制数量有个体的差异性存在,诱导剂与基因型、年龄和剂量有关,合用的诱导可增加生物转化率,造成药物浓度变低;在通常情况下,出现药物效果变低,如果人体代谢形成活性物质,则可能会导致药物毒性变强。3)材料因素,中药材的材料因素亦是导致ADR发生的原因之一,其材料多受产地、炮制、季节等影响,且材料成分多样复杂,药物包含杂质和有效成分,可能也具备有免疫原性抗原,会对人体免疫应答有刺激作用,使人体产生抗体,或者造成其致敏淋巴细胞出现,从而引发变态反应。4)工艺及质量问题,因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逐年上增,工艺质量方面常有无法根本达到注射剂要求的问题,在去除杂质方面的工艺不良及人为因素是导致ADR发生的关键因素。

3.5改善对策

改善心脑血管患者采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策略,首先应提高医师对此方面引发的ADR的认知,应改变医师对中药“小毒、无毒”的观念,对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疗效和安全性有进一步的认知提高,以“辩证施治”为治疗原则,亦勿有ADR发生便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通过培训或自身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认知。第二,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此项措施应基于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严格对待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加强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可做好药物使用的详细记录用于生产厂商的指导工作,通过厂家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来降低ADR发生。第三,在临床用药方面要注意规范性,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注重配伍禁忌;其次,对于溶媒的选择应该注重其安全合理,遵照说明书选择种类及配制比例,配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无菌操作,严格遵医嘱进行给药操作,注重给药方式、速度及疗程。第四,应加强药师临床药学干预,可将药师安排于查房、会诊及配伍等工作中,对于ADR患者要做好详细记录,总结其ADR规律,对于重复用药、剂量不当用药等现象加强审核监督,同时对医师提供建议,对护理人员工作指导,从最大力度上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卞兆祥,田皓瑶,高琳等.提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报告质量[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76-181.

论文作者:张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  ;  ;  ;  ;  ;  ;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张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