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人员发生论文_赛桑措

【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护士出现HIV针刺伤的原因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本院2014-01—2019-01期间在感染科工作的115例护士展开调查分析。探究115例护士在感染科工作1年时间中HIV针刺伤发生情况以及发生原因。结果:115例患者中有29例存在HIV针刺经历,最多的有过3次,存在1次的有21例,占比72.41%(21/29);2次的8例,占比27.59%(8/29),存在3次的2例,占比6.90%(2/29)。2例发生3次HIV针刺的护士护理经验均不足2年。晚间与晨间发生次数最多,护士均会采用紧急处理方法,HIV针刺因素存在职业暴露、侵入性医疗操作、不遵守操作规范等。结论:感染科护士是发生HIV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有必要采用紧急处理措施进行防范,本文就产生原因提出了安全防护措施,希望有助于防范HIV针刺伤发生,保障护士安全。

【关键词】感染科;护理人员;HIV 针刺伤;安全防护措施

针刺伤属于常见护士职业类伤害,感染科护士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发生针刺伤十分容易感染上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专家评估我国HIV感染者在65万人左右,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1]。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HIV患者接触机会较多,临床安全事件发生率高。随着HIV病人的增加,护士HIV针刺伤发生率也随之提升,严重威胁护士人身安全。因为HIV病房环境、服务对象均存在特殊性,为了保证护士安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本文选取本院2014-01—2019-01期间在感染科工作的115例护士展开调查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01—2019-01期间,在感染科工作的115例护士展开调查,115例护士年龄均处于20-45岁间,平均(30.42±4.31)岁;护理工作经验2-25年,平均(8.43±3.21)年;主管护士26例,护师38例,护士51例。

1.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如下:①1年内针刺伤次数;②针刺伤发生时间;③紧急处理方法。

评估可能导致HIV针刺伤的因素:①职业暴露;②侵入性医疗操作;③不遵守操作规范;④不佩戴手套;⑤手套尺寸不合适;⑥患者不配合;⑦护士恐惧心理;⑧清洁使用过的空针时。

2结果

115例感染科护士中有29例存在HIV针刺经历,最多的有过3次,存在1次的有21例,占比72.41%(21/29);2次的8例,占比27.59%(8/29),存在3次的2例,占比6.90%(2/29)。

2例发生3次HIV针刺的护士护理经验均不足2年。调查针刺发生时间以及发生后的处理办法,总结如下,如表1所示,晚间与晨间发生次数最多,护士通常采用表1所示紧急处理方法。

评估HIV针刺因素存在职业暴露、侵入性医疗操作、不遵守操作规范、不佩戴手套、手套尺寸不合适、患者不配合、护士恐惧心理、清洁使用过的空针时。其中手套尺寸、护士恐惧心理多出现在1-3年护理经验的护士群体中,而不佩戴手套工作经验5-10年的护士群体较为常见。上述因素均为HIV针刺产生原因。

表1 问卷调查情况

3讨论

3.1研究结果

本调查结果为:115例患者中有29例存在HIV针刺经历,最多的有过3次,存在1次的有21例,占比72.41%(21/29);2次的8例,占比27.59%(8/29),存在3次的2例,占比6.90%(2/29)。2例发生3次HIV针刺的护士护理经验均不足2年。调查针刺发生时间以及发生后的处理办法,总结如下,晚间与晨间发生次数最多,护士通常采用迅速脱去手套,流动水清洁伤口,从近心端朝远心端挤压针刺伤口,将血液挤出,碘伏消毒,无菌包扎伤口紧急处理方法,HIV针刺因素存在职业暴露、侵入性医疗操作、不遵守操作规范等。

3.2HIV针刺伤原因

HIV针刺伤原因现讨论如下:①职业暴露,感染科护士因工作领域原因容易接触到HIV患者或者,护士对HIV感染知识掌握度对于防范职业暴露原因导致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调查表示感染科护士掌握HIV传播知识的概率仅有24%,大多数护士认为HIV疾病离自己十分遥远[2]。对自身职业危险度认识不足,工作中,尤其是早间、晚间状态差的时候容易疏于防范,埋下安全隐患,提高HIV针刺伤危险。②侵入性医疗操作,有调查者表示HIV护士职业暴露危险极高,为31.8%,一旦发生针刺伤,占比为0.33%。③操作不规范,护士使用注射器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针刺伤,护士操作后存在回套针的情况,与病人接触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不愿戴手套。感染科存在2次针刺伤的护士多因该原因导致。④不戴手套,许多护士为HIV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戴手套,甚至不重视原本手上的小伤,稍有忽视就可能发生HIV针刺伤,或者做清洁工作时出现感染。⑤患者不配合或者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这提高了护士护理难度,容易发生针刺伤。⑥将使用过的针放置于操作台或者掉落在地上,护士对其进行清洁时,不小心被刺伤。⑦护士恐惧心理,工作经验少的护士,操作经验有限,状态不平稳,在感染科进行护理,本身对HIV有所恐惧,存在手颤抖、紧张等情况,容易出现HIV针刺伤。⑧手套尺寸不合适,或大或小都影响护士灵活用手,影响护士护理,容易出现针刺伤。

3.3HIV刺伤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HIV针刺伤可以采用下述安全防护措施,①构建感染科护士HIV风险保障制度,医院为感染科护士提供安全防护装备,营造安全工作环境,为感染科提供用于专门处理尖锐物品的容器、采血试管等。消除护士工作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建立保障制度,为出现HIV感染的护士提供保障服务。②使用花泥,护士拔针后将空针插在花泥上,便于后续处理,降低空针清洁过程中的危险。③培养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对感染科护士进行培训,引起护士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度,普及HIV知识,只有对HIV相关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进行防护。④规范护士护理行为,注重提高护士专业素质,严禁护士直接使用双手拿取、使用尖锐物品,禁止直接使用双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针筒,调查表示许多HIV针刺伤事件的发生源于护士的不谨慎、不规范行为,对此,医院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管控制度,提高监督力度,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⑤由专人处理感染科垃圾,由专人清洁感染科设备,保障废物处理、设备清洁系统、科学,降低护士感染风险。⑥设计良好的轮班制度,以保证护士都能够有充分的休息,合理配置护士人员,护士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应当呈反比,因此,可以采用弹性工作制,设计科学换班时间,减少护士职业压力,有效避免针刺伤害。⑦特别关注工作经验少的护士,对其进行特殊培训,多与此类护士交流,可以采用学徒制,让工作经验15年以上的护士工作中负责教导新护士,同时为其展示正确操作方法。此外,针刺伤是临床常见情况,HIV针刺伤容易对护士产生威胁,为了引起感染科护士重视,除了采取上述防范措施外,还应当构建HIV针刺伤报告制度,为临床提供针刺伤原因分析数据,在科学分析下不断改良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护士感染。

【参考文献】

[1]尤玲玲.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2):182-183.

[2]蔡淮,雷林芳,谢旻晰,等.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J].名医,2019(10):30.

论文作者:赛桑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感染科护理人员发生论文_赛桑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