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兼论国家经贸委负责人的企业合并_企业兼并论文

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兼论国家经贸委负责人的企业合并_企业兼并论文

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国家经贸委负责人谈企业兼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经贸委论文,优化配置论文,负责人论文,企业兼并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4年2月开始,我国在18个城市开展“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其中国有企业的兼并破产是一项重要内容。迄今两年有余,其进展如何?又怎样发展?诸多问题皆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近日,记者专程拜访了国家经贸委负责人,请他回答了有关的问题。

企业兼并是优化资本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经贸委负责人说,我国选择在“八五”后期进行国有企业的兼并破产试点,是与我国的国情分不开的。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前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薄弱环节。不少企业存在着机制不活、结构不合理、包袱沉重、管理滑坡等问题,生产经营比较困难。1995年,全国1.4万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额达350亿元,占盈利企业盈利额的34%,比上年增长22.5%;约有5%至7%的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涉及职工75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9.38%。 不少企业靠银行贷款发工资、交税费、付利息。优势企业和困难企业的差距明显拉大。

国有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能。但要真正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就不能再沿用以往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轮番进行“减税让利”等政策性调整的老办法。首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自1994年起,财政、税收等宏观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因此以“减税让利”为主要手段的改革方式已不适用。二是市场环境变了。多年的短缺经济正在转向供需平衡,多数行业和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转向供过于求;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面临多种经济成份在国内市场的挑战;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市场的高关税保护正转为与世界经济的大幅度交叉和融合,我国市场将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三是国家的财政状况仍然很紧,无力给困难企业直接注资;银行正在逐步商业化,也不能给无销路、无效益的企业提供支持,社会保障体制又不具备接纳和安置这些企业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因此,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尤其是加大兼并破产的力度。从1994年2月开始,国家在上海、天津、哈尔滨等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实施兼并与破产。

兼并是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主要手段

这位负责人强调,事实使我们清醒地看到,搞活国有企业并不等同于要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而必须着眼于整个国有经济。过去那种“死马也要当活马医”的结果,是“该死的死不了,该活的活不好”。大量宝贵的国有资产被那些“植物企业”所浪费,还殃及好企业。兼并破产,就是对些长期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安乐死”,既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的损失,又解脱这些企业自身的困境。同时将有限的国家资源集中起来,为那些经营有方、效益突出、前景光明的企业“强筋壮骨”。因此,我们要抓住优势企业与困难企业差距拉大的有利时机,鼓励优势企业去兼并困难企业或破产企业,利用被兼并企业的厂房、设备、场地等使自身得到低成本扩张;劣势企业也可利用优势企业的产品牌子、管理经验、技术等使自己获得新生。这种优胜劣汰机制,是解决长期困绕国有企业结构性矛盾与资产运营效益低下的有效措施,也是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主要手段。

兼并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谈到兼并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时,这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两年来,18个城市的试点工作按照“点面结合,务求突破”的指导方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的看,目前城市试点工作的底数已基本摸清,政策已相继出台,重点难点问题正陆续突破,试点工作已显现出初步成效。据最新统计,18个城市中的国有工业共兼并企业336 户,其中1994 年127户,1995年209户。通过兼并,使646.28亿元资产、770.37万平方米土地、16.40万职工得到优化配置。18 个城市共依法裁定破产终结企业103户。其中1994年44户,1995年59户。103户企业资产总额28.64 亿元,负债总额48.89亿元,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170.66%。在负债总额中,银行贷款余额30.25亿元,占负债总额的61.88%。破产企业共涉及职工76836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9578人,相当于在职职工的34.19%。 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率达100%,安置费人均1.02万元。 破产终结企业需核销呆帐24.28亿元,占银行贷款余额的80.28%。目前,已核销呆帐8.16亿元,占需核销呆帐总额的33.61%。

从18个试点城市企业兼并的具体情况来看,各有特色,成效较好。尤其是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城市的企业兼并工作搞得更为扎实,步子迈得更大。不仅国有工业企业之间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而且出现了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兼并,形势喜人。

《经济参考报》最近开辟专栏,专门就企业兼并问题进行连续报道。希望今后多开辟这类专栏,为国有企业的改革鼓劲。

当前企业兼并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这位负责同志指出,近两年来,企业兼并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一步深化还需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兼并力度明显加大,但优势企业数量的优势还难以适应存量调整的要求。1995年兼并企业是1994年的1.64倍。但与当前企业间差距拉大的现状相比,兼并余地仍很大。限制兼并的一大主要原因,是优势企业数量不足、力量不够强。二是分流成绩显著,但内部安置仍是冗员分流的主渠道,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目前18城市国有企业已分流140.67万人,占富余职工总数的58.61%,由社会安置的仅占13.41%。三是部分大中型企业处境困难确需破产,但资产变现率很低,职工安置费用大,破产仍有很大难度。四是观念作怪。一些国有企业过去很有名气,如今日子变得难过了,放不下面子让别的企业兼并,幻想国家再给优惠政策聊以度日。

增强紧迫感,发挥创造性,切实加快企业兼并改革步伐

国家经贸委负责人强调指出,兼并试点工作涉及到企业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搞好这项工作绝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办到的。首先领导要重视起来。先行试点城市的实践就证明,哪个城市的领导重视,党政领导的“一把手”去真抓实干,哪个城市的试点所取得的成效就大。对于目前企业兼并中出现的问题,各方面要通力合作,精心研究;突出重点,各个击破。为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国家专门下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18个试点城市优势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工业生产企业有关银行贷款及利息处理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希望各地眼睛向内,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同时,对上述难点问题,上海、天津、哈尔滨等不少城市还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各地可以借鉴。“九五”期间,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国务院决定从1996年起将18个城市的试点扩大到50个大中城市。这50个城市包括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大部分是省会城市。这一决策是对两年来城市试点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在新形势下加快和深化企业改革、加大兼并力度的一项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试点城市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更新观念,发挥创造性,切实加快企业兼并等改革步伐,力争使企业兼并工作取得更明显的进展,为兼并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走出一条宽广之路。

标签:;  ;  ;  ;  ;  ;  

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兼论国家经贸委负责人的企业合并_企业兼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