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一、人工关节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1](2021)在《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认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规范化的OA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指南更新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15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30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OA诊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邢祺[2](2021)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与功能受限和疼痛有关。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下肢肌肉中存在的触发点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疼痛来源。应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原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受累肌肉中存在的触发点结节进行针刺灭活并配合股四头肌静态拉伸,探究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对比假针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找寻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选择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上海沪东医院骨科门诊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治疗组)、假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接受了6周,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相关的股四头肌针刺和假针刺治疗,并接受了静态拉伸及自我拉伸锻炼计划。治疗期间应注意合理休息,避免从事体力负荷活动。我们的研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特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来评估组间差异。我们使用Lequesne膝关节评分指数、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自我报告问卷分别评价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躯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状态的改善情况。我们使用针肌电图检查下肢肌肉的肌筋膜触发点是否灭活,自发性电位是否降低。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的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研究结果:1.疼痛指标:VAS疼痛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一周、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后一个月随访较治疗前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假针刺组在治疗后三周、六周以及治疗后一个月随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其中针刺组在六周后以及一个月随访后VAS评分显着低于假针刺组,两组在一周、三周无显着性变化。2.功能恢复指标:WOMAC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针刺组在六周干预过程中以及一个月随访WOMAC总分和各项总分均在三周、六周后以及一个月随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假针刺组除了WOMAC僵硬在三周(P>0.05),其余变化与针刺组一致,均在三周、六周后以及一个月随访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除了WOMAC僵硬两组无显着性差异,其余各项分值,针刺组在六周及一个月随访后显着低于假针刺组(P<0.05)。3.膝关节炎严重程度:Lequesne膝关节评分指数: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三周、六周较治疗前下降显着(P<0.05)。假针刺组在六周较治疗前下降显着(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六周明显低于假针刺组。4.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EQ-5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六周较治疗前下降显着(P<0.05),假针刺组在三周、六周无显着性变化(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六周明显低于假针刺组(P<0.05)。5.触发点灭活指标:针肌电图对触发点诊断结果显示:针刺组在治疗六周后自发性电位较治疗前电位波幅明显降低,自发性电位出现情况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时限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假针刺组,针肌电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针刺组自发性电位出现情况、自发性电位波幅、时长均明显低于假针刺组(P<0.05)。研究结论:1.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短期随访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2.通过针刺灭活触发点结节可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功能障碍,可通过降低关节周围肌肉张力,缓解股四头肌痉挛,从而改善运动障碍。3.针肌电图记录到触发点处自发性电位出现情况减少及电位波幅明显降低,说明触发点得到了有效灭活,从而减轻触发点结节压迫导致的牵涉性疼痛,从而改善膝关节炎的疼痛。

罗志斌[3](2021)在《足阳明经筋排刺加电针治疗髌股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膝关节足阳明经筋排刺加局部电针,治疗髌骨向外倾斜移位型髌股关节炎,与单纯局部针刺治疗相对照,观察比较它们的疗效,进一步探索针刺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方法:将74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并经排除标准排除后入选符合试验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一组37例。对照组予患侧针刺内膝眼、外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其中内外膝眼接一组电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循足阳明经筋走行分两排进行针刺,其一从鹤顶至箕门,另一从梁丘至伏兔。两排前后四等分,一排5穴,共10穴。于两侧排针前后及内外膝眼处接以电针,各治疗30分钟。选用Lysholm量表总积分、髌骨倾斜角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治疗指标进行疗效的综合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区别。结果:(1)本次试验共计完成70例,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前Lysholm量表总积分、髌骨倾斜角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Lysholm量表总积分、髌骨倾斜角分别进行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3)治疗后,两组患者Lysholm量表总积分、髌骨倾斜角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对患者的总体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促进向外倾斜移位髌骨恢复正常生理位置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4)治疗后,试验组治愈率71.43%,对照组治愈率42.86%,根据两组治愈率的比较,P<0.05,说明试验组在治愈率方面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要好。结论:通过膝关节足阳明经筋排刺加局部电针治疗,能有效调节股四头肌与膝关节生物力学异常情况,促进向外倾斜移位髌骨恢复正常生理位置,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针对膝关节周围足阳明经筋排刺加电针刺激配合局部针刺是治疗向外倾斜移位型髌股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厉轲[4](2021)在《糖尿病与Glut1在骨关节炎及衰老所致关节形态变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全世界范围内波及面最广的关节疾病,对重度OA最直接的办法便是终末期人工关节置换,但其效果并不乐观,目前膝关节置换手术不满意度高达20%,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对骨关节炎内在机制的研究不清。近年来,代谢性疾病被认为在衰老及退变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糖代谢与衰老在对膝关节形态及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却鲜有报道。故本研究旨在:1)使用糖尿病小鼠(Akita)探究糖尿病是否加速骨关节炎进展,并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糖尿病小鼠关节软骨中的表达情况,构建Ai9;Prg4-Cre ERT2小鼠确定不同时期Prg4标记软骨细胞的表达位置,并构建Glut1f/f;Prg4-Cre ERT2小鼠特异性的在膝关节表层软骨敲除葡萄糖通道蛋白Glut1,探究葡萄糖通道蛋白Glut1对关节软骨细胞生存的影响的因果性问题。2)构建关节软骨特异性过表达Glut1的Glut1-TRE;R26-rt TA(IRES-EGFP);Aggrecan Cre ERT2小鼠,探究Glut1过表达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并验证葡萄糖代谢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3)在临床患者角度,利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法(3D Geometric Morphometric analysis)及糖尿病小鼠(High fat diet,HFD)探究衰老过程中各年龄段及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膝关节形态的变化及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并分析葡萄糖代谢异常与骨关节炎发展的原因。材料与方法:(1)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Akita),使用内侧半月板失稳手术(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确认糖尿病加速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表型并测量糖尿病小鼠关节软骨Glut1表达情况及葡萄糖摄取量。使用野生型(wildtype)小鼠行DMM手术,探究骨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Glut1表达情况,从而验证葡萄糖转运蛋白与糖尿病骨关节炎及创伤后骨关节炎之间的相关性问题。(2)根据摄糖量的多少建立相应的基因敲除鼠模型模拟糖尿关节软骨糖代谢环境。构建Ai9;Prg4-Cre ERT2小鼠确定不同时期Prg4标记软骨细胞的表达位置,并构建Glut1f/f;Prg4-Cre ERT2小鼠特异性的在关节表层软骨敲除葡萄糖通道蛋白Glut1,观察关节软骨基质丢失情况,软骨磨损及滑膜增生等表现。(3)构建R26-rt TA(IRES-EGFP);Aggrecan Cre ERT2小鼠在关节软骨特异性过表达Glut1,验证过表达效率并观察关节软骨基质丢失情况,软骨磨损及滑膜增生等表现探究过表达Glut1是否对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4)使用HFD糖尿病小鼠探究其膝关节骨关节炎及膝关节形态变化情况,在临床角度,收集我院已行下肢膝关节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DICOM,并将其导入Amira软件(Amira 4.1.1(?)software(Mercury Computer System,Inc.,Chelmsford,MA,USA).选择包括髁间距、股骨内/外髁前后径等测量数据,并进行几何形态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中国人群股骨远端形态学数据,使用三维几何形态学这种统计学方法分析我国人群的股骨远端形态,观察衰老及各年龄段,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膝关节形态差异。研究结果:1.我们发现在建立内侧半月板失稳手术诱导的骨关节炎模型4周,8周,12周后,小鼠膝关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骨关节炎表型,使用荧光染色关节软骨中葡萄糖通道蛋白Glut1,与对照组(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中小鼠关节软骨中Glut1表达量显着下降,并随手术后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在手术后4周关节软骨表层Glut1减少,术后8周时Glut1继续减少并累计表层软骨下方软骨,术后12周时除肥大层软骨细胞外,其余软骨细胞基本已无Glut1的表达。2.糖尿病小鼠(Akita)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在DMM手术后出现了表型更重的骨关节炎,且我们发现糖尿病模型小鼠关节软骨的葡萄糖摄取显着小于野生型小鼠,同时,6月龄及12月龄Akita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lut1表达量显着下降。3.繁育获得Ai9;Prg4Cre ERT2基因型double heterozygous的小鼠,并分别在出生后3周,6周,2月,3月,5月取膝关节确定不同时期Prg4标记软骨细胞的表达位置,我们发现Prg4Cre ERT2小鼠稳定表达于关节软骨表层3-5层,是非常理想的基因敲除工具鼠。4.繁育获得Glut1f/f;Prg4-Cre ERT2,Glut1f/f作为对照组(Cre-negative)。我们发现在使用他莫昔芬诱导后Glut1f/f;Prg4-Cre ERT2小鼠关节表层软骨细胞中的Glut1完全消失,敲除效率满意,且与对照组相比,在DMM手术后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骨关节炎。5.我们使用三维几何形态学测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在不同的年龄组之间股骨远端形态显着不同,提示在衰老过程中膝关节形态发生变化。同时在不同性别不同人种及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我们也发现膝关节形态的不同,而HFD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骨关节炎更重且膝关节形态发生变化,在临床角度验证了糖尿病对骨关节炎及其带来的膝关节形态变化。结论本研究中的结果表明糖尿病能加速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可能的机制为:糖尿病引起的高糖环境使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葡萄糖通道蛋白Glut1反馈性的下调,而Glut1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存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可能是造成糖尿病加速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同时,从临床角度,老年及糖尿病病人的股骨远端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不同,这也提示我们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关节内畸形导致的形态学变化不容忽视,为今后的膝关节假体个体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从临床问题出发,结合基因敲除及过表达模式动物从糖代谢角度证实上述机制,并利用临床样本进行验证。通过本研究为糖尿病与OA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方法。

钟宗雨[5](2021)在《基于数字技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健康管理和术前评估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炎,约占全球骨关节炎的85%,受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日益增加的肥胖和关节损伤问题的影响,这一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因其具有一定的致残性,KOA严重影响患者的就业状况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卫生保健系统和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成本造成显着影响,是一种重大的、日益加重的健康负担。然而在如此巨大的疾病负担下,仍有大量的KOA患者的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和治疗。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理念及相关技术在KOA治疗的应用和发展,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大量KOA非手术治疗患者没有进行良好的健康管理,而快速发展到药物控制,甚至需要关节置换的阶段;2)手术治疗患者因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或下肢旋转造成下肢力线测量误差,影响畸形精准矫正和手术效果。第一部分 KOA非手术治疗患者健康管理方案构建与应用研究目的1.调查了解云南省膝关节疼痛患者对KOA疾病的认知情况(预防知识、KOA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治疗方式),为KOA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奠定基础;2.建立了一种基于WEB平台的KOA非手术患者健康管理方案,提高KOA非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方法1.研究设计KOA认知度调查问卷,对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218名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解云南KOA疾病的认知情况(预防知识、KOA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治疗方式)的总体认知情况及薄弱点;2.建立基于WEB平台的KOA健康管理方案,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门诊的154位KOA患者,随机分配至平台健康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健康管理组(对照组),入组后评估基线信息,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第4周、8周、6月的WOMAC评分、VAS疼痛视觉评分、KOA认知度变化情况。结果1.218名云南膝关节疼痛患者中,KOA相关知识认知差(5分以下)的有83人,占38.07%,认知一般(6-10分)的有80人,占36.70%,认知优(得分大于11分)的有55人,占25.23%;疾病及危险因素平均得分:4.28±2.62,诊疗知识平均得分:2.26±1.60,KOA预防知识得分:0.95±0.71;调查对象对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的认识较差,只有36.7%的患者认为合理的锻炼能够治疗KOA,16.5%的认为健康教育是KOA的一种治疗方式;2.在6个月试验终点,实验组有27.27%(21/77)的患者疼痛没有改善,其中有2.60%(2/77)的患者疼痛加重;对照组有46.75%(36/77)的患者疼痛没有改善,其中有10.39%(8/77)的患者疼痛加重;WOMAC总分(均值±标准差):实验组(44.71±8.71),对照组(55.26±9.05),P<0.001,平均差异10.56分,95%可信区间(7.72,13.34);KOA认知度评分(均值±标准差):实验组(13.81±1.68),对照组(10.48±3.03),P<0.001,平均差异3.32分,95%可信区间(2.54,4.11)。结论1.云南膝关节疼痛患者KOA疾病及危险因素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薄弱,需加强KOA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2.基于WEB技术的平台健康管理方案对KOA患者的疼痛、膝关节功能、疾病认知度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方案,能够有效提高KOA疾病早期患者非手术疗效,达到控制、延缓病情,降低手术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实现KOA疾病非手术患者的精准治疗。第二部分 下肢力线精准测量及临床应用研究目的1.总结影响下肢力线精准测量的因素;2.研究膝关节屈曲畸形、下肢旋转对下肢力线测量精准度的影响;3.建立并评估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4.研究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影响下肢力线精准测量的因素;2.检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像数据,并获得35例具有完整下肢骨骼影像的CT数据,基于该数据,用MIMICS系统建立膝关节屈曲畸形、下肢旋转模型及下肢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进而用解剖股胫角(anatomicalfemor-tibialangle,aFTA)、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tibial angle,mMPT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的测量结果来评估膝关节屈曲、下肢旋转对力线的影响以及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的可行性;3.选取2018年1月年至2018年9月我科23例(35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肢均用自主设计的模拟负重装置采集下肢模拟负重CT数据,并拍摄下肢站立前后位全长片,然后对比分析基于模拟负重CT数据的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测量法的精准性差异;4.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诊断为KOA,伴膝内翻畸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前采用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评估),对照组(术前下肢力线采用传统X线测量法评估),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测量法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1.下肢力线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种族、性别、膝关节退变程度(肌肉力量、周围韧带松弛度、关节软骨磨损)、下肢畸形(屈曲、旋转)程度相关,下肢力线的精准测量与下肢全长片获取方式、拍摄体位和测量手段密切相关;2.膝关节以屈曲10°为增量的变化,会引起除mLDFA(F:1.66,P=0.138)以外,包括 aFTA(F:83.96,P<0.001)、aLDFA(F:3.88,P=0.014)、mMPTA(F:61.68,P<0.001)、HKA(F:30.79,P<0.001),有统计意义的差异改变,其中aFTA的差异最大,与中立位比较,平均差异(5.53±0.65);3.下肢以旋转10°为增量的变化,会引起aFTA、aLDFA、HKA、mMPTA、mLDFA,有统计意义的差异改变,P<0.001,而-30°至+30°各组与中立位(0°)组比较,仅mLD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旋10°、外旋 10°,aFTA、aLDFA、HKA、mMPTA、mLDFA 各组均值与中立位比较差异不足2°;4.基于模拟负重CT数据的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测量法配对 t 检验结果:aFTA(0.04±4.99,t=-0.00,P=0.99),aLDFA(0.13±1.69,t=-0.63,P=0.053),mLDFA(-0.22±3.35,t=-0.55,P=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TA(2.24±3.04,t=6.17,P=<0.001),HKA(1.26±1.54,t=6.8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对照组手术时间(83.66±11.63)min,实验组手术时间(71.23±9.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TSA、HK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14),两组术后mMPTA均值和aMFA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P=0.319;t=0.583,P=0.514);6.与基线相比,术后3月、6月和12月,两组HSS值均呈上升趋势,术后3月、6月和12月与基线比较,均有显着性意义(P<0.001);术后3月、6月和12月,对照组患者HSS值均低于实验组,术后12月,实验组HSS评分(81.68±0.98)分,对照组(76.33±0.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P=0.004)。结论1.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能够降低膝关节屈曲畸形和旋转因素带来的测量误差,提高下肢力线测量的精准度;2.用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进行术前下肢力线评估,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较传统X线测量法,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矫正精准度和手术疗效。

吴鹏[6](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干预效应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寻找早期KOA血清标志物,以及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KOA的干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温经活血外治法对KOA大鼠冷刺激痛、机械刺激痛、滑膜组织IL-1β、TNF-α、背根神经节TRPA1、TRPV4蛋白及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2.基于GC-MS观察温经活血外治法对KOA大鼠血清代谢组的干预效应。3.基于UHPLC-MS观察温经活血外治法对KOA大鼠血清代谢组的干预效应。4.观察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KOA患者的临床疗效。5.基于GC-MS观察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KOA患者血清代谢组的干预效应。6.基于UHPLC-MS观察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KOA患者血清代谢组的干预效应。结果:1.温经活血外治法能显着改善KOA大鼠冷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还能改善滑膜炎症,降低KOA大鼠滑膜组织IL-1β、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还能降低背根神经节TRPA1、TRPV4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基于GC-MS,结果显示KOA大鼠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有33个差异代谢物,温经活血外治法组与KOA大鼠相比具有2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温经活血外治法能显着回调2-羟基丁酸、花生四烯酸、天冬酰胺、胆固醇、胆酸、肌酸、葡萄糖、甘油、苯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尿嘧啶和尿素等13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半乳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4条代谢通路。3.基于UHPLC-MS,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KOA模型组大鼠相比,正离子模式下,共得到LPC、PC、TAG等57个差异性脂质,负离子模式下,共得到LPC、PE、PI等11个差异性脂质。易层组与KOA模型组大鼠,正离子模式下,共得到36个差异性脂质,主要为TAG、DAG、LPC、PC等;负离子模式下,共得到6个差异性脂质:LPC、FAHFA和PE,在温经活血外治法显着回调的脂质中正离子23个,负离子3个。4.温经活血外治法能显着降低早期KOA患者WOMAC评分,改善内、外膝眼压痛阈值和冷痛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5.基于GC-MS,结果显示正常组与KOA组相比具有35种差异性代谢物,易层组与KOA组相比有2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温经活血外治法能显着回调天冬氨酸等16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嘌呤代谢、半乳糖代谢3条代谢通路。6.基于UHPLC-MS,结果显示KOA组与正常组相比,正离子模式下,共得到113个差异性脂质,易层组与KOA组相比,共得到14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温经活血外治法能够显着回调LPC、PC、CAR、CE等60个差异代谢物。负离子模式下,正常组与KOA组,共得到32个差异性代谢物,易层组与KOA组相比,共得到4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温经活血外治法能够显着回调FA、LPE、PE、SMGDG等13个差异代谢物。结论:1.温经活血外治法对KOA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KOA冷刺激痛阈值和机械刺激痛阈值,改善滑膜炎症。2.KOA血清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代谢组学能筛选KOA潜在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温经活血外治法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LPC/PC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嘌呤代谢、半乳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等相关代谢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伍乃俭[7](2020)在《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骨关节炎之一,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的主要原因,而且导致身体残障的比例十分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也不清楚,一旦发病,病情持续进展,不可逆转。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能显着延缓膝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临床上尚未发现根治该病的确切治疗方案。因此治疗本病,早期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膝三针疗法及易罐疗法(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融合拔罐、运动、推拿于一体的疗法)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因此极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目的:现今社会高速运转,患者追求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当多一部份患者并不满足于单一疗法的疗效,因而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及时效性,是否优于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并为今后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所有受试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香港旺角区精诚中医专科诊所门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通过STATA 11.0软件设置产生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入随机数表中对应的组别,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膝三针组(膝三针疗法)、易罐组(易罐疗法),每组各30例。疗程为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日。每天坚持功能锻炼,2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本次研究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选用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评价,次要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进行四次评分,收集三组的临床资料数据,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评分差异及三组之间评分的差异,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病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组、易罐组,每组各30例。研究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剔除病例,最终90例完成治疗。三组完成情况基本一致。治疗前,三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膝关节X片经K-L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小于易罐组(P<0.05),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VAS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VAS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3)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①WOMAC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小于易罐组(P<0.01),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疼痛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②WOMAC僵硬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间WOMAC僵硬评分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僵硬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僵硬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僵硬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僵硬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复发。③WOMAC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功能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功能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功能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功能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复发。④WOMAC总分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总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总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总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总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总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复发。(4)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JOA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JOA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JOA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JOA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JOA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复发。(5)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CDS-15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CDS-15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CDS-15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CDS-15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CDS-15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CDS-15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抑郁情绪的复发。(6)临床疗效评定:完成2个疗程后,膝三针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17例,占57%,显效6例,占20%,痊愈2例,占6%;易罐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21例,占70%,显效3例,占10%,痊愈1例,占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分别为无效1例,占3%,有效5例,占17%,显效19例,占63%,痊愈5例,占17%。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膝三针组及易罐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7)安全性评定:研究过程中只有4人,分别是膝三针组1人,易罐组1人,观察组2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血肿或局部皮肤疼痛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缓解,未出现病情加重。三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意外及不良反应,提示三种治疗方式均比较安全。结论:(1)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僵硬及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以及降低患者抑郁指数,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发展。(2)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维持效果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能更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复发。(3)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高,三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及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三种疗法均安全有效。

乌云额尔敦[8](2020)在《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为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临床中根据患者病变的不同程度和主观疼痛将KOA分为初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四个阶段。采用阶梯治疗策略对KOA进行相关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研究,其中基础包括健康宣教、运动生活指导、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和中医药康复治疗。针刀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力学干预疗法,临床治疗KOA疗效确切,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对中晚期制动6周KOA模型家兔展开相关实验研究,但是对早中期KOA家兔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干预研究较少。所以本课题观察早中期制动4周KOA模型兔在针刀干预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变化,并通过纳米压痕、番红O/固绿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针刀对膝关节软骨结构的影响,同时应用ELISA检测血清、关节液中软骨代谢产物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针刀“调筋治骨”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KOA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目的]基于改良Videman法制备4周KOA模型,探讨针刀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是否通过改变膝关节伸肌-屈肌的张力、弹性和生物力学从而影响关节软骨,明确不同分期伸肌-屈肌生物力学改变在软骨破坏降解中的作用,恢复软骨应力平衡减少损伤,阐明针刀治疗KOA的生物力学机制。基于行为学、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观察针刀干预膝关节伸肌-屈肌生物力学条件下兔的步态、软骨代谢及结构变化、肌肉性能的改变;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储存模量、损失模量、阻尼系数和兔关节囊滑液及血清中软骨降解产物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和Ⅱ型胶原羧基端肽(CTX-Ⅱ)揭示针刀缓解关节软骨降解的机制,明确针刀治疗KOA的最佳治疗时间,阐释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KOA的生物力学等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方法]57只新西兰兔按照体重由小到大排号,查随机数字表,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2只。采用改良Videaman法对48只新西兰兔进行制动造模4周。解除制动3天后进行干预。正常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 ml灌胃,每日1次,共4周。模型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ml灌胃,每日1次,共4周。针刀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ml灌胃,每日1次,同时在股内、外侧肌腱止点、股直肌肌腱止点、股二头肌肌腱止点、鹅足腱囊针刀、压痛结节点进行针刀干预,每周2次,共4周。电针组:对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曲泉进行电针干预,应用穴位神经刺激仪行电针刺激治疗,分别连接梁丘-委中,血海-曲泉(波形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2mA),每次20min,隔天治疗1次,共4周。西药组:每日进行抓取,按体重10 mg/kg给予塞来昔布灌胃,每日1次,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组织取材检测。采用改良的Lequesne MG膝关节评估量表对各组兔进行行为学评价;对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进行HE染色及拉伸弹性模量等检测,以评估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肌肉性能;对兔膝关节软骨进行纳米压痕、番红O/固绿染色以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检测,以观察膝关节软骨结构变化;同时应用ELISA检测各组兔血清、关节液中软骨代谢产物(COMP,CTX-2)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Lequesne评分结果:模型组(6.22± 1.92)、针刀组(5.67±0.87)、电针组(5.89±0.93)和西药组(6.11±0.6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4周后,模型组Lequesne评分较前降低(4.67±1.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3.33±0.71,P=0.002<0.01)、电针组(3.56±0.88,P=0.009<0.01)和西药组(3.11±0.60,P=0.000<0.01)Lequesne评分显着降低;针刀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3)。2.各组兔肌肉HE染色结果:在固定视野内(10×20倍),模型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1.44±0.11 ×10-1 mm2)与正常组(2.02±0.36 ×10-1mm2)相比显着缩小(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9±0.12 ×10-1mm2,P=0.000<0.01),电针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1.63 ± 0.29 × 10-1mm2,P=0.125),西药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98±0.49 ×10-1mm2,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改善股直肌横截面积更佳(P=0.014<0.05)。固定视野内模型组股直肌肌纤维数(173.08±11.19条)与正常组(137.75±14.48条)相比显着升高(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0.35±15.81条,P=0.000<0.01),电针组股直肌肌纤维数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159.42±27.68条,P=0.106),西药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明显降低(151.24±26.39条,P=0.013<0.05);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纤维数更少(P=0.014<0.05)。各组兔股二头肌固定视野内肌横截面积和肌纤维数比较在固定视野内(10×20倍),模型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1.37±0.22×10-1mm2)与正常组(2.30±0.30×10-1 mm2)相比显着缩小(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8 ±0.32×10-1mm2,P=0.000<0.01),电针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4±0.29×10-1mm2,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96±0.46 ×10-1 mm2,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691)。模型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185.47±15.61条)与正常组(115.94±10.59条)相比显着升高(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2.56±27.86条,P=0.000<0.01),电针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4.05±20.78条,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51.38±30.76条,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二头肌纤维数无统计学差异(P=0.845)。3.各组兔伸肌-屈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①各组兔股直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升高(2.122±0.529VS 0.878±0.269 MPa,,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降低(1.202±0.583 MPa,P=0.002<0.01),电针组股直肌整体 EM 值显着降低(1.054±0.167MPa,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降低(1.164±0.291 MPa,P=0.001<0.01);同时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直肌E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②各组兔股二头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显着升高(0.775±0.173 VS 0.401 ±0.141 MPa,P=0.007<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表达降低(0.668±0.202 MPa,P=0.406),电针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表达降低(0.647±0.290 MPa,P=0.320),西药组股二头肌整体 EM 值表达降低(0.700 ± 0.148 MPa,P=0.559)。4.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纳米压痕结果:①各组兔膝关节胫骨软骨纳米压痕结果:从整体数据看,模型组胫骨软骨S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SM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SM值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胫骨软骨SM值表达稍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SM值与正常组(5.74±0.68VS6.88±0.62 Pa,P=0.438)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SM值表达升高(8.79±2.32 Pa,P=0.056),电针组胫骨SM值表达明显升高(10.09±2.92 Pa,P=0.012<0.05),西药组胫骨SM值表达升高(6.35±0.43 Pa,P=0.675);同时,针刀组SM值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胫骨软骨L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LM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LM值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胫骨软骨LM值稍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M值与正常组(0.94±0.15VS 1.22±0.09 Pa,P=0.398)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LM值表达升高(1.56±0.65 Pa,P=0.073),电针组胫骨LM值表达明显升高(1.73±0.53 Pa,P=0.029<0.05),西药组胫骨 LM 值表达稍有升高(1.08±0.50 Pa,P=0.645)。模型组兔胫骨软骨LF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LF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LF值升高,西药组胫骨软骨LF值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F值与正常组(0.163±0.008VS0.177±0.004,P=0.216)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174±0.026,P=0.335)、电针组(0.173±0.006,P=0.363)、西药组(0.172 ± 0.008,P=0.410)胫骨 LF 值表达升高;同时,针刀组LF值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②各组兔膝关节股骨软骨纳米压痕结果:模型组股骨软骨S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显着升高(P<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股骨SM值与正常组(13.27± 3.61 VS 4.23±1.33 Pa,P=0.001<0.01)相比显着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SM值显着降低(5.83±1.23 Pa,=0.003<0.01),电针组股骨SM值显着降低(6.21±0.74 Pa,P=0.004<0.01),西药组股骨 SM 值表达显着降低(5.78±3.34 Pa,P=0.003<0.01)。同时,针刀组与电针组SM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从整体数据看,模型组股骨软骨LM值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股骨LM值与正常组(2.15 ± 0.39 VS 0.68±0.16 Pa,P=0.000<0.01)相比显着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LM值显着降低(1.03±0.19 Pa,P=0.002<0.01),电针组股骨LM值显着降低(1.10±0.18 Pa,P=0.002<0.01),西药组股骨 LM 值显着降低(0.97±0.50Pa,P=0.001<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股骨软骨LF值在1 Hz、2.59Hz、6.708 Hz时表达升高,在17.374 Hz、45 Hz时,模型组股骨软骨LF值表达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和西药组股骨软骨LF值表达均有升高趋势。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F值与正常组(0.166±0.013VS0.163±0.014,P=0.788)相比表达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178±0.006,P=0.218)、电针组(0.176±0.011,P=0.280)、西药组(0.174±0.013,P=0.426)胫骨LF值表达升高。5.各组兔软骨Mankin评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0± 0),模型组Mankin评分显着升高(5.12±1.65,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Mankin评分明显降低(4.07±0.78,P=0.026<0.05),电针组 Mankin 评分显着降低(3.67±1.40,P=0.003<0.01),西药组 Mankin 评分明显降低(3.93±1.44,P=0.014<0.05)。6.各组兔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模型组细胞核数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39.00 ± 11.95 VS 47.33±6.14个,P=0.076);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48.37±8.62个,P=0.017<0.05)和西药组细胞核数(51.46±13.35,P=0.004<0.01)明显升高。同时,模型组细胞核IOD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218085±65522 VS 281656±47981,P=0.032<0.05);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264482±59410,P=0.058)与电针组(268533± 53436,P=0.051)细胞核IOD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细胞核IOD显着升高(296503±96731,P=0.004<0.01)。模型组F-actin骨架蛋白IOD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427822± 114112 VS 591898±161368,P=0.005<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490082±93263,=0.184)和电针组(488292±101458,P=0.220)骨架蛋白IOD表达稍升高但无统计差异,西药组骨架蛋白IOD值表达明显升高(532521±185545,P=0.046<0.05)。核/骨架蛋白比值方面,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比值升高(0.55±0.23 VS 0.49 ± 0.09,P=0.486);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56±0.18,P=0.866)、电针组(0.59±0.23,P=0.596)和西药组(0.58±0.18,P=0.755)比值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Ⅱ型胶原IOD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70567±26683 VS 133780±61671,P=0.001<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91485±36482,P=0.168)和电针组(89782±51996,P=0.236)Ⅱ型胶原IOD值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西药组Ⅱ型胶原IOD 值明显升高(106694±30698,P=0.031<0.05)。7.各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CTX-2和CO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5.92±1.15 ng/ml)相比,模型组血清CTX-2含量显着升高(8.37±0.89 ng/ml,P=0.001<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血清CTX-2含量降低(7.22±1.36ng/ml,P=0.091),电针组血清CTX-2含量降低(8.07±1.26ng/ml,P=0.657),但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血清CTX-2含量明显降低(6.86±0.99ng/ml,P=0.025<0.05);针刀组与电针组CTX-2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04)。与正常组(5.29±1.10 ng/ml)相比,模型组血清COMP含量显着升高(8.47 ± 1.64 ng/ml,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血清COMP含量明显降低(6.61±1.39 ng/ml,P=0.014<0.05),电针组血清COMP含量降低,西药组血清COMP含量降低(6.99±0.99ng/ml,P=0.053)。模型组关节液中CTX-2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升高(9.28±2.22VS 8.45±0.79ng/ml,P=0.231>0.05);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降低(7.98±0.87 ng/ml,P=0.066),电针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明显降低(7.82±0.47 ng/ml,P=0.032<0.05),西药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显着降低(7.37±0.77 ng/ml,P=0.007<0.01)。模型组关节液中COM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升高(8.19±0.98VS 7.15±1.08 ng/ml,P=0.138);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48±1.14 ng/ml,P=0.283),电针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38±1.13,P=0.244),西药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28±1.71 ng/ml,P=0.194)。[研究结论]1.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显着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2.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直接改善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状态,明显降低相应拉伸弹性模量,从而间接改善膝关节软骨承受的异常生物力。3.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显着降低关节软骨病理损伤,部分改善软骨粘弹性能,部分缓解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即“调筋治骨”。

贾琼[9](2020)在《TNFTNF-α/TGF/TGF-β1信号轴调控半月板损伤后软骨下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半月板损伤导致的骨关节炎是常见外伤性疾病之一,国内外医学界对其防治是比较困难的。本课题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组织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以及与血清中的TNF-α和TGF-β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一是探究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组织病理学表现TNF-α/TGF-β1信号轴的内在联系,试图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来解释其发病机制,旨在从中西医结合理论的角度阐释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变化机制;二是论述这两种细胞因子组成TNF-α/TGF-β1信号轴在该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反映该疾病组织结构病理学变化的可靠性,为将来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借鉴工具。方法:临床部分:通过收集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遗弃的胫骨平台组织,大体观察后,区分硬化与非硬化区,通过Micro-CT检测并比较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隔(Tb.Sp),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实验部分:通过建立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大鼠模型(MMT),取8周龄健康SD大鼠90只,正常雄性,无关节病变。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各30只。分别于MMT术后第2、4、8和12周进行检测相关指标。研究观察软骨下骨板的形态结构和组织骨密度(TMD),研究MMT术后不同时间与内侧平台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目(Tb.N)关系。采用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软骨下骨的胶原矿质比(Proline/PO43-),采用原位纳米压痕仪评估软骨下骨内在的弹性模量(Er)和硬度(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TGF-β 1表达水平。结果:临床部分:内外侧平台比较中,两组BV/TV 比较为(t=8.335,P=0.024<0.05);两组 Tb.Th 比较为(t=12.707,P=0.001<0.05),两组 Tb.Sp 比较为(t=21.026,P=0.029<0.05);两组Tb.N 比较为(t=5.293,P=0.02<0.05)均提示有差异。两组相比,TGF-β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8,P=0.032<0.05);两组相比,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0,P=0.017<0.05);提示观察组与健康组之间外周血TGF-β 1和TNF-α有差异。实验部分:检测软骨下骨的形态结构和组织骨密度(TMD),内侧平台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软骨下骨的矿质/胶原比(Proline/PO43-),软骨下骨内在的弹性模量(Er)和硬度(H)等,以及血清中TNF-α和TGF-β 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①其中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手术组(MMT组)的第 2 周(F=58.552,P=0.000<0.01)4 周(F=85.669,P=0.000<0.01)、8周(F=14.729,P=0.000<0.01)、12 周(F=95.961,P=0.000<0.01)的骨体积分数(BV/TV)均有显着差异(P<0.01);②手术组(MMT组)在第2周的组织骨密度(TMD)均有差异(F=15.795,P=0.000<0.01),4 周(F=23.626,P=0.000<0.01)、8 周(F=41.197,P=0.000<0.01)、12 周(F=263.033,P=0.000<0.01)的组织骨密度(TMD)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③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70.122,P=0.000<0.01)、4 周(F=60.799,P=0.000<0.01)、8 周(F=825.365,P=0.000<0.01)、12周(F=1813.386,P=0.000<0.01)的骨小梁间隙(Tb.Sp)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④手术组(MMT 组)的第 2 周(F=31.299,P=0.000<0.01)、4周(F=46.216,P=0.000<0.01)、8 周(F=76.991,P=0.000<0.01)、12 周(F=2243.23,P=0.000<0.01)的骨小梁厚度(Tb.Th)均有显着差异(P<0.01);⑤手术组(MMT组)的第 2 周(F=29.937,P=0.000<0.01)、4 周(F=43.307,P=0.000<0.01)、8 周(F=70.283,P=0.000<0.01)、12 周(F=104.784,P=0.000<0.01)的骨小梁量(Tb.N)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⑥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69.158,P=0.000<0.01)、4 周(F=105.204,P=0.000<0.01)、8 周(F=216.123,P=0.000<0.01)、12 周(F=354.133,P=0.000<0.01)的胶原矿化比(Proline/PO43-)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⑦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的软骨下骨弹性模量(Er)有差异(F=7.948,P=0.003<0.01),4 周(F=33.725,P=0.000<0.01)、8 周(F=5.034,P=0.018<0.05)、12 周(F=19.931,P=0.000<0.01),软骨下骨弹性模量(Er)均有差异(P<0.05);⑧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15.998,P=0.000<0.01)、4 周(F=42.356,P=0.000<0.01)、8 周(F=48.658,P=0.000<0.01)、12 周(F=45.604,P=0.000<0.01)的骨小梁硬度(H)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⑨手术组(MMT组)的第 2 周(F=22.156,P=0.000<0.01),4 周(F=44.051,P=0.000<0.01)、8周(F=133.707,P=0.000<0.01)、12 周(F=294.919,P=0.000<0.01)的 TNF-α 表达水平均有显着差异(P<0.01);⑩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3.973,P=0.037<0.05),4 周(F=16.642,P=0.000<0.01)、8 周(F=60.168,P=0.000<0.01)、12 周(F=101.456,P=0.000<0.01)的 TGF-β 1 表达水平均有差异(P<0.05)。且测得各项参数中手术组间随时间变化有显着差异(P<0.01),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胫骨外侧平台主要处于OA早期,而内侧平台多处于OA中、晚期,因此,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比分析膝关节OA胫骨内、外侧平台骨软骨结构参数的差异,有助于定量分析OA早期和晚期骨软骨结构改变的程度。建立了大鼠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模型(MMT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观察了TNF-α和TGF-β1在不同时间点软骨下骨组织中的表达,发现了 TNF-α/TGF-β1信号轴在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病变中的作用机制为双向调节,正负反馈的机制,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不谋而合。研究分析MMT模型致骨关节炎(OA),于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软骨下骨微结构、矿化及力学性质的动态变化,定性、定量观测软骨下骨的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生物力学变化与TNF-α/TGF-β1信号轴变化的动态关系,总结TNF-α/TGF-β1信号轴可能为治疗半月板损伤后导致骨关节炎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指导工具。

王克丞[10](2020)在《温针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老年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进行温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拟证实温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KOA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KOA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方法:将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老年肝肾亏虚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选取犊鼻、内膝眼和阳陵泉作为治疗穴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疗程为期4周。随访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老年KOA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种疗法对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影响。结果:1.在治疗和随访期间,观察组共完成治疗及随访病例40例,脱落3例(3例为患者家属拒绝继续采关节液),脱落率为7.0%;对照组完成治疗及随访41例,脱落2例(2例家属拒绝治疗后继续采关节液),脱落率为4.7%。最终共完成治疗81例。2.观察组和对照组样本临床疾病总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90.2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组间在疾病总疗效上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各组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功能障碍评分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显着降低,观察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和MMP-3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5)。受试者WOMAC评分与IL-1具有正相关性;膝关节功能评分与IL-1、MMP3具有正相关性;疼痛评分与IL-6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1.温针灸能有效治疗老年KO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WOMAC、膝关节功能和疼痛评分,且温针灸与药物联用能获得比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2.温针灸治疗老年KO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IL-1、IL-6、TNF-α和MMP-3水平实现;

二、人工关节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关节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病因
    2.2 病理
    2.3 治疗
    2.4 诊断标准
    2.5 分级标准
    2.6 小结与展望
3.实验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一般资料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实验地点、器材与设备
    3.2 样本量计算
    3.3 随机分组方法
    3.4 盲法
    3.5 治疗方法
    3.6 效果评价方法
    3.7 实验技术路线图
    3.8 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4.1 基础资料对比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 VAS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一周、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4.3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疼痛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4.4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僵硬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4.5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身体功能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4.6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总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4.7 治疗组与对照组 Lequesne 指数总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的变化
    4.8 治疗组与对照组 EQ-5D 总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的变化
    4.9 治疗组与对照组针肌电图波幅在治疗前、治疗六周后的变化
5.讨论分析
    5.1 针刺MTr Ps对 KOA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分析
    5.2 针刺MTr Ps对 KOA患者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5.3 针刺MTr Ps对 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5.4 治疗前后KOA患者MTr Ps处自发性电位的变化
    5.5 针刺MTr Ps治疗效果的可能原因和机制
6.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足阳明经筋排刺加电针治疗髌股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1 髌股关节炎病因病机
        2.2 髌股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
        2.3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概况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计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详见附录E)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受试者纳入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盲法
        2.5 技术路线图(详见附录G)
        2.6 不良事件
    3 疗效观察
        3.1 一般项目
        3.2 疗效观测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3.5 数据观察时间
        3.6 数据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5 剔除、脱落病例与安全性分析
        5.1 剔除、脱落病例
        5.2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课题设计合理性
        1.1 足阳明经筋针刺探讨
        1.2 排针刺法探讨
        1.3 电针选用探讨
    2 临床疗效评价与结果分析
        2.1 评价指标与可信度分析
        2.2 结果分析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髌股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4)糖尿病与Glut1在骨关节炎及衰老所致关节形态变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糖尿病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 在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 在糖尿病骨关节炎中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 条件性敲除及过表达对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及关节软骨细胞生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三维几何测量分析糖尿病及衰老人群股骨远端形态变化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葡萄糖代谢在软骨形成及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5)基于数字技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健康管理和术前评估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KOA的流行病学现状
    1.3 KOA的致病因素
    1.4 KOA的诊断
    1.5 KOA的治疗
    1.6 精准医疗背景下KOA的治疗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KOA非手术治疗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建立及应用研究
    2.1 云南膝关节疼痛患者KOA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研究
    2.2 基于WEB平台的KOA健康管理方案建立研究
    2.3 基于WEB平台的KOA健康管理方案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KOA手术治疗患者下肢力线测量及临床应用研究
    3.1 下肢力线的理论研究
    3.2 下肢力线测量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3.3 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的建立
    3.4 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法在下肢力线评估的比较研究
    3.5 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展望
附录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认知程度调查表
    2. VAS视觉评分量表
    3. 云南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致病因素调查表
    4. 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
    5. HSS膝关节骨关节病评分表
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干预效应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KOA的研究
        1 KOA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2 KO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KOA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
        1 KOA的病因病机
        2 KOA的治法沿革
        3 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KOA中的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概述
        2 中药对KOA代谢产物的影响
        3 针灸推拿对KOA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温经活血外治法对KOA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温经活血外治法对KOA大鼠血清GC-MS代谢组学研究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温经活血外治法对KOA大鼠血清UHPLC-MS代谢组学研究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KOA患者的疗效评价
        1 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节 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KOA患者血清GC-MS代谢组学研究
        1 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节 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KOA患者血清UHPLC-MS代谢组学研究
        1 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致谢
作者简介

(7)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1.1.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与流行病学分析
        1.1.2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
        1.1.3 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1.1.4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1.5 小结
    1.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1.2.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命名
        1.2.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1.2.4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2.5 小结
    1.3 靳三针的文献研究
        1.3.1 靳三针的起源
        1.3.2 靳三针的组穴原理
        1.3.3 靳三针的组穴特点
        1.3.4 靳三针的针法特色
        1.3.5 靳氏膝三针的穴位组成
        1.3.6 靳氏膝三针的临床治疗进展
    1.4 易罐的文献研究
        1.4.1 易罐的简介
        1.4.2 易罐的适应症
        1.4.3 易罐治疗的生物力学效应
        1.4.4 易罐的治疗特点
        1.4.5 易罐疗法的临床治疗进展
    1.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中止标准
        2.2.7 研究流程图
        2.2.8 随机方法
        2.2.9 盲法
        2.2.10 治疗方法
        2.2.11 观察指标
        2.2.12 随访方式
        2.2.13 知情同意书
        2.2.14 疗效评价指标
        2.2.15 疗效评价标准
        2.2.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2.17 研究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及解决方法
        2.2.18 统计分析
    2.3 基线资料情况
    2.4 评价指标结果
        2.4.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2.4.2 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
        2.4.3 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
        2.4.4 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
        2.4.5 临床疗效比较
        2.4.6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基线资料分析
        3.1.2 观察指标分析
        3.1.3 临床疗效分析
        3.1.4 安全性分析
        3.1.5 综合分析
    3.2 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3.3 膝三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3.4 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3.5 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分析
    3.6 创新性
    3.7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8)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刀治疗KO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1 针刀治疗KOA临床研究进展
        2 针刀治疗KOA的实验研究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组织层面: 改善关节软骨形态
        2 细胞层面: 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受损软骨修复
        3 分子层面: 调控各分子及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镇痛作用的研究概述
        1 外周镇痛机制
        2 中枢镇痛机制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四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
        1 关节周围软组织
        2 骨性结构
        3 下肢力线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技术路线图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耗材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干预措施
        2.3 取材及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兔行为学结果
        3.2 各组兔肌肉HE染色结果
        3.3 各组兔伸肌-屈肌拉伸弹性模量(EM)结果
        3.4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纳米压痕结果
        3.5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
        3.6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3.7 各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CTX-2和COMP含量结果
    4 讨论
        4.1 KOA动物模型选择
        4.2 针刀干预缓解KOA模型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降低膝周肌群拉伸弹性模量
        4.3 针刀干预降低KOA模型兔软骨Mankin评分,缓解KOA软骨损伤
        4.4 针刀干预改善KOA模型兔关节软骨生物力学性能
        4.5 针刀干预促进KOA模型兔软骨细胞外基质修复
        4.6 针刀干预抑制KOA模型兔软骨降解标志物CTX-2、COMP的表达
    5 结论
结语
    1 实验总结
    2 创新点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9)TNFTNF-α/TGF/TGF-β1信号轴调控半月板损伤后软骨下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半月板损伤和骨关节炎的认识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半月板损伤的认识
        一、病名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证候分型
        四、中医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一、病名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证候分型
        四、中医治疗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半月板损伤与膝骨关节炎的理论基础
        一、筋骨并重理论
        二、中医“治未病”理念
第二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半月板损伤的研究概况
        一、半月板的研究历史
        二、半月板损伤的流行病学
        三、半月板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四、半月板损伤的机制
        五、半月板损伤的类型
        六、半月板损伤的诊断
        七、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第二节 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一、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介绍
        二、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介绍
    第三节 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的研究概况
        一、软骨下骨的介绍
        二、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的研究介绍
    第四节 TNF-α/TGF-β1 信号轴的研究概况
        一、TNF-α的研究进展
        二、TGF-β1 的研究进展
        三、TNF-α/TGF-β1 信号轴的研究介绍
第三章 临床部分
    第一节 人半月板损伤后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一、Micro-CT检测软骨下骨改变
    第二节 血清中TNF-α/TGF-β1 信号轴的改变
        一、临床资料
第四章 实验材料与动物分组
    第一节 实验内容
    第二节 实验材料
    第三节 实验方法
        一、分组和模型
        二、方法
        三、TNF-α和 TGF-β1 的检测
        四、统计分析
    第四节 实验结果
        一、各组甲苯胺蓝染色比较
        二、各组胫骨近端横断位的Micro-CT成像图比较
        三、软骨下骨微结构参数变化
        四、各组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比较
        五、各组血清中TGF-β1 表达水平比较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MMT大鼠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第二节 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改变的意义
    第三节 TNF-α/TGF-β1 信号轴在软骨下骨改变中的机制研究
    第四节 中医对TNF-α/TGF-β1 信号轴与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的理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温针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学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特点
        六、KOA的分类
        七、鉴别诊断
        八、老年KOA的西医治疗
        九、结语
    第二节 中医学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证型
        四、中医治疗
        五、老年KOA的预防调护
        六、针灸治疗老年KOA的可能机制
        七、结语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疗效观察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临床疗效评价
        二、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三、安全指标观察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中医学对老年KOA的认识
    第二节 选穴分析
    第三节 温针灸起效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人工关节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骨科杂志, 2021(18)
  • [2]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D]. 邢祺.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足阳明经筋排刺加电针治疗髌股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D]. 罗志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糖尿病与Glut1在骨关节炎及衰老所致关节形态变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厉轲.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字技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健康管理和术前评估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 钟宗雨.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6]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温经活血外治法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干预效应及机制研究[D]. 吴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伍乃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D]. 乌云额尔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TNFTNF-α/TGF/TGF-β1信号轴调控半月板损伤后软骨下骨的研究[D]. 贾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温针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D]. 王克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人工关节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