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索科学课堂教学规律论文_李淑清 冷彩霞

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索科学课堂教学规律论文_李淑清 冷彩霞

吉林省长白山池西区第一小学校 134511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从教学方法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地获取知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方法是:一、在“导入提示”中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理。二、在“自学试填”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三、在“观实汇报”中倡导学生立体研讨。四、在“质疑解惑”中升华知识要点。五、在巩固训练中注重层次性和多样化。六、在“生结师点”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关键词:主动探究 激发兴趣 实验验证 质疑解惑

小学科学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所必备的素质。近年来,我们科学教研组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从科学课堂教学入手,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科学课堂教学规律,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较好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一、在“导入提示”中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理

小学生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因此在导入提示环节中,采用实验、观察、猜谜、讲故事等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思考。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教师准备盐水、水杯、鸡蛋和一个纸箱,先把鸡蛋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是沉的。这时,教师引导:“同学们都喜欢魔术大师张谦,今天老师也能像张大师一样,让沉在水中的鸡蛋浮上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用纸箱罩在水杯处,挡住学生的视线,快速将盐放入水中,然后将纸箱拿开。学生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发问:“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教师通过小实验点燃了学生探究的火花,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揭开科学之谜的愿望,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二、 在“自学试填”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究

科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结论不直接给出,而是通过现象让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反复理解实验要求,再用铅笔试填结论。如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学生经过自读课文、交流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同学都能试填“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能流动,能形成风”,还有的能知道空气与水的相同和不同,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去验证、修改自己的结论。

三、在“观实汇报”中倡导学生立体研讨

观察实验是科学课最重要的方法。在此环节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分小组观察试验、汇报结果,并倡导观察实验要实行立题研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事物做大胆的推测和猜想。如在《我的手》一课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五分钟后交流汇报。生1:老师,我们发现每一只手上都有五个手指,而且五个手指长短各不相同,每个手指都是一节一节的,每个手指都长有指甲。最外还有皮肤,皮肤上有汗毛,皮肤里有肌肉和骨头。生2:我们组发现五个手指都可以弯曲,可以弯曲的地方叫关节。大拇指的关节只有一个,其他四指有两个。生3:我们发现手指伸直时,手上的皮肤是皱皱的;当手指弯曲时,那些皱纹就没有了,皮肤变得很光滑。生4:手指中大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分开的,其他四指并得比较拢……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通过这样的立体研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浓。

四、在“质疑解惑”中升华知识要点

“质疑解惑”就是让学生把学习中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充分提出来,再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指点或讲解解决。如在教学《蜗牛》一课时,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蜗牛休眠需要多长时间?2.蜗牛怎样繁殖后代,它会生蜗牛小宝宝吗?3.蜗牛会游泳吗?4.蜗牛呼吸的气孔在哪里?5.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如果是益虫,我们怎样保护它?经过讨论、教师指点,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五、在巩固训练中注重层次性和多样化

在巩固练习时,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课型设计不同的题目进行训练。从层次上,演练题要有梯度,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从形式上,演练时分质疑型、实验观察型、专题辩论型、幻想未来型、讲故事型、电教媒体型等。

六、在“生结师点”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我们提倡学生总结、教师指点,摒弃教师总结课文。开始,学生不会总结或总结得不好,但经过教师的指点,久而久之就会总结了。例如学习《种子的萌发》,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得出如下结论:甲:像黄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乙:种子最重要的是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师点: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概括一下?丙:把甲乙同学所说的归纳到一起就是完整的结论。师引:同学们,今后我们要学会完整地归纳问题。

参考文献

[1]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冯克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导》。

论文作者:李淑清 冷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索科学课堂教学规律论文_李淑清 冷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