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的两位学者在文章中提出:要有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新思路_宏观经济论文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的两位学者在文章中提出:要有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新思路_宏观经济论文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两位学者撰文提出:——调整地区经济结构要有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计委论文,要有论文,两位论文,经济结构论文,新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地区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地区经济运行不畅。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王一鸣、胡勇最近撰文提出,制定地区结构调整政策,必须从现存的问题入手,采取多方面措施综合治理。

1.在现有布局基础上,推动产业发展和产品生产地区集中的进程。要根据各类产业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对资源市场条件的需要,鼓励规模经济要求高的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就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而言,除建筑业各地都要发展以外,其余产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都较高,要按照基地化生产和建立产业经济区的思路,集中布点,搞规模经济。汽车工业应选择若干生产和技术条件好的大中城市重点扶持和发展;机械、电子工业要依托现有主要生产企业,发展大型生产基地;石化工业要扩大现有布点的生产能力,建成大型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工业要重点发展一批有全国意义的重点产业区。

2.促进东西联合,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由于历史的原因,东部沿海地区轻纺工业过于集中,加工地远离原料产地,劳动力、土地价格升高后,企业已难以承受成本上扬带来的压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势在必行。这既能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为东部沿海地区结构升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又能有效克服地区结构的雷同。国家要继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和产品。

3.加大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带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事实证明,只要将全国城市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抓好了,就能带动全国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中心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中心城市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第二产业,转移成本高、污染严重、不适合中心城市功能的某些产业,发展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二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促进区域市场的发育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三要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区和城镇体系,使之成为我国先进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主要载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主要载体。

4.在发展新兴工业区的同时,加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开采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从目前国有企业的情况看,80%以上的亏损额集中在煤炭、纺织、森工、军工、机械等部门,大部分下岗人员也集中在这些行业。而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开采区。这些地区只有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搞好国有资产重组,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分流富余人员,才能摆脱困境。这些地区的结构调整对全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影响和牵动全局的意义。

5.完善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全国重点行业生产力布局纲要。要尽快制定各行业合理的经济规模标准,根据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形成必要的企业进入壁垒。当前,要特别重视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引导各地区按照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6.加强区域经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促进结构调整中的地区协调。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劣势产业的退出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往往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从更大范围来考虑。加强区域经济规划工作,则有利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区间协调,避免出现新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7.切实把好新建项目的审批关,加强和改善投资计划管理。新开工项目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把关,凡属全国生产能力过剩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律不再批准。对那些由于生产不配套、市场发生变化、工艺落后等原因不能正常投产的项目,要逐个研究解决办法,分别处理。对那些投产后已预示必然会出现亏损的在建项目,要坚决停下来。要改变单纯按照项目投资限额划分审批权限的办法,而采取依据行业性质重新划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

标签:;  ;  ;  ;  ;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的两位学者在文章中提出:要有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新思路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