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思考论文_张琦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思考论文_张琦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本文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和现实工作的角度阐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意义,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继承传统和借鉴历史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基础和凝聚力量的客观需要。本文还分析了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存在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思想局限、能力不足、制度薄弱、管理滞后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廉洁机制、完善考核机制、落实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国有企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密切联系群众;思考;建议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研究,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中,联系是手段,而服务才是真正目的。服务什么、怎样服务、如何保障服务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要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问题,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这是贯彻、履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实现共同目标的根本之举。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我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党建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能否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能否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能否把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是决定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带动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作风建设、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做好党群干群关系,对于维护国有企业的和谐稳定,增强党群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意义

1.从历史渊源来看,联系群众是继承传统和借鉴历史的必然要求。党自成立初期开始,就从理论、纲领到实践都将党与广大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作为主要内容。大革命时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0多年党史,就是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

2.从现实角度来看,践行群众路线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如何面对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这是我们面临的执政考验。只有消除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才会加深群众对党的感情,激发起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与党同心同德。

二、联系群众存在问题及分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侵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不尊重职工群众的情感和人格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很容易使职工群众失去对党和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普通职工群众普遍存在与党员干部平等交流和自由交流的愿望。要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思想局限。部分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群众意愿不足,存在知行障碍。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一是感情淡漠。对群众诉求不上心,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造成未能真正把联系群众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二是言行游离。在谈论联系群众重要意义时,往往借古喻今、旁征博引、用语精妙,但真正落实联系时,常常处处有障碍、事事有原因、件件打折扣,造成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不高。三是联系不实。往往为应付上级任务而联系群众,只求身到,不求心到,造成部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反受群众抱怨。

2.能力不足。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仅存在态度问题,而且存在能力问题。一是文化素质不高。政治理论水平、交流沟通技巧等本领不足,造成基层干部对群众的所思所想看不清、把不准,与群众说不上话,搭不上腔,联系群众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二是调查研究不善。有的党员干部未能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执行制度往往缺乏深度,不善提出有质量的完善现行群众工作制度的建议或途径。三是鉴判能力不足。有的党员干部对既定的群众工作任务,常常能躲则躲、能推则推,未能把主动计划、虚心倾听、科学决策纳入联系群众的实践过程,造成对民意摸查不细,对形势分析不清、对重点把握不准。四是化解矛盾不力。有的党员干部不了解群众心理、不注重感情投入,不善于沟通协调、不讲究方式策略,不会运用协商、调解等方法去妥善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3.制度薄弱。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体系建设的长远规划缺失。仅靠党委和行政的努力,往往达不成做细、做实、做深群众工作的基本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稳定的群众工作制度来保障,更要靠基层党组织的勤勉努力,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建立长远的联系群众制度。

4.管理滞后。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配套机制不彰。一是组织的滞后。有的基层组织负责人重治标、不重治本,重应付上级检查、不重联系群众的真抓实行,导致基层组织对群众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下降。二是教育的滞后。教育内容比较枯燥,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感召力;教育效果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国有企业加强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构想

当今国有企业中,搞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关系,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关系到企业的和谐,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做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必须从党员干部抓起,对照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的和“三严三实”具体要求,弄清群众真正需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以群众的需求构建直接联系服务体系是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催生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动力

1.创新理想教育形式。理想信念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教育平台,加大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力度,进一步增强理论修养。丰富教育形式,以各种“学教”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红歌比赛、诵红色经典等活动,以及邀请革命先辈、党史专家等上党课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强党性修养锤炼。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党性锻炼考察机制,从工作作风、群众观念、组织纪律、道德修养、廉洁意识等方面建立个人党性锻炼档案和党性预警机制。依托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讲党建、廉政党课、“两个谈话”等平台,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模范教育身边的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为广大干部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积极倡导职业道德,引导基层干部、践行“为民”的价值追求、永葆“务实”的政治品格、严守“清廉”的职业操守,通过自我教育,进一步锤炼作风,砥砺品质,提高党性修养之本。

3.夯实为民思想基础。从思想上搞清服务对象、价值选择、依靠力量等核心问题。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干部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目标,探索干部群众情感增进新方式,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的根基意识、力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夯实为民服务之基。国有企业领导更要高度重视群众诉求,要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渠道让广大群众可以反应自己的心声,提出自己的诉求。群众直接面对企业最高领导,不需经过中间环节“过滤”,就敢于讲真话、讲心里话,敢于直接反映问题。面对面沟通,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有直面职工的勇气,认真研究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耐心说明理由,做好职工情绪疏导。

(二)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创新力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企业党员的分布,按照党员所在的部室、项目、班组划分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这些党员工作、生活在广大员工之中,与职工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交往,他们便于向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企业的发展战略,把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党组织,能真正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党支部要建立考评制度,评价党员在责任区工作成效,把党员责任区工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明确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还能进一步促进党员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树立正气弘扬正气。

2.拓宽沟通渠道。除了不断巩固企业传统优秀活动平台和载体外,党组织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大力开展独具单位特色的党员活动,形成党建活动品牌。组织活动,要把企业领导、中层干部和来自不同单位的员工合理分布,让大家在活动中沟通感情,交流工作,增进理解,拉进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各部门员工在工作中的理解和配合。反腐倡廉电影《生死抉择》中的中阳纺织厂中激发的矛盾就是企业领导班子采取回避与职工交流,只顾及自己的小圈子和利益链,把好好的一个纺织厂搞得濒临倒闭,险些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建立联系制度。企业党组织要认真查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区域,这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职工思想不稳定、战斗力不强、内部不团结、管理松散等。企业党组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就是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确定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联系点,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定期了解联系点的基本情况,深入一线调查、找员工谈话,参加联系点的各类活动,加强电话联系、电子邮件、微信微博沟通等,在日常交往中,以职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了解联系点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症结所在,抓住一切机会宣传企业的改革政策,寓思想教育于日常沟通之中,让一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领导的关怀,领导干部就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便于企业领导班子决策。

(三)强化联系服务群众的约束力

1.建立激励机制。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重点考核项目,结果直接与年度考核、评先选优和使用挂钩,并存入干部个人档案。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考评制度,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自查、互查及群众评议制度,对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方面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给予重奖。

2.强化廉洁机制。党员干部自身要提高“免疫力”,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针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发挥案件惩戒教育作用,对于侵犯群众利益和影响企业发展的案件,要做到查案一起、教育一片、防治一线。

3.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基层群众评议制度。完善考核方式,归并简化同类指标,探索全面考核机制,注重平时监督,将党员干部的精力用在为企业求发展、为群众谋利益上。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双述制度,注重考核“细节”。特别要注重群众的评价,注重群众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增加群众测评在基层干部考评中的比重。

4.落实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台帐,实行实时动态公开,真实记录联系服务的情况。建立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把“意见箱”等真正落实到实处。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要归结到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归结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沟通顺畅了,联系群众到位了,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好做了。

参考文献:

[1]《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方式的创新》,企业观察Enterprise Study,崔建胜

[2]《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宁夏党校学报,2014年5月第16卷第3期,聂继红

[3]《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研究》,党政干部论坛,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立项课题组

[4]《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路径探究》,今日关注 Today Interview,霍林高等

[5]《谈国有企业党员思想教育创新思路》,东方企业文化.企业政工,2012年2月,1672—7355(2012)02—0223—01,闫新国

论文作者:张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思考论文_张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