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高广云

关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高广云

(江苏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24)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地基作为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确保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分析了地基施工技术的特性、特点,并进一步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前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工程是房屋建设中的重点,地基的施工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对于施工的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地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基的质量不能达到相应的建筑标准。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加强对于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无论是建设企业还是施工技术人员对于地基的质量问题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施工中的任何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技术规范执行,从而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地基质量下降。要不断的增加地基对于上部结构的承载能力,保证地基工程的使用年限,使地基的性能得到保证并良好的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建设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相关施工单位的重要任务。

1地基施工技术的特性、特点

房屋建筑地基作为整体工程的基础,需要承载房屋建筑上部的总体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复杂的地质环境下,软土地基较为常见,这就给地基的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需要努力提高地基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地基的质量。

1.1地基施工技术的特性

1.1.1剪切特性

地基需要承载建筑物上部的整体重量,这就对其承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地基承载力不足,则会导致结构或是边坡失稳现象发生,有应用作用下导致剪切破坏,所以在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剪性。

1.1.2压缩特性

由于建筑物具有较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地基具有高压缩性,这就需要所采用的地基施工技术要具有较好的压缩特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1.1.3透水特性

地基基础出现渗漏是较为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会有流沙和管涌产生,所以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地基土的透水性,有效的降低水压力给地基带来的影响。

1.2地基施工技术的特性

1.2.1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复杂多样,还有淤泥、冻土、熔岩等复杂地质,并且我国处于地震频发地带的地区也非常多,对地基的施工要求和质量要求都很严格,同时,复杂的条件也使得地基基础工程建设难度大。

1.2.2严重性

地基基础工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那么损失就是无法估量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地基如果失去稳固性,整个工程就会出现结构上的损坏,这种损坏很难弥补,也会造成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隐蔽性

房屋建筑主体位于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之上,房屋地基基础工程一般不暴露在房屋主体建筑中,所以地基工程具有隐蔽性,这不仅加大了房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难度,也加大了事故处理的难度。

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2.1.1需要对房屋建筑的总平面图进行分析,根据房屋建筑的结构、基础形式及性质来对房屋建筑的荷载力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来对地基的基础埋深及允许变形的范围进行确定。

2.1.2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地基所处区域内的地质类型、特性进行查明,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对不良地质类型、成因及分布范围进行判断,依据所得出来的数据来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案。

2.1.3在高层建筑物勘察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则需要进行勘探点的设置,单栋高层建筑物则设置4个以上的勘探点,即便密集的高层建筑勘察点每栋也不能少于1个。

2.1.4在勘察过程中,需要详细计算勘探的深度,确保将勘探深度控制在主要受力层上,在对地下室或是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进行设置时,需要确保其勘探孔深度要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要求。

2.1.5在取样和测试时则需要根据地层结构和地基土的性质来对勘探点的数量进行确定,一旦地质性质不均匀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

2.2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在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区域的杂物清除干净,对于施工区域内的电缆以及管道等,必须将其搬离现场,还要合理绘制平面图,科学确定开挖施工方案,明确相关的排水渠道和开挖路线的情况。并且,还应重视测量控制网的科学设置,实现对于轴线和准线、水准点的全面把握,在进行多次审核后,判断是否能够将其当作控制依据,另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区域内产生积水。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地基土质硬度较高,应使用反铲挖掘机进行施工,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分层挖掘,反铲一侧应放置运土车,能够起到降低回转角度的作用,另外,岩石的有效处理可以借助粉碎机实现。如果基坑工程规模比较大,那么为了保障施工效果,反铲机的移动最好维持“之”字型,并依据其实际大小和工程工期、效率要求合理确定自卸车数,以保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对于开挖施工之后形成的基坑,必须重视加强保护工作,除了重视保护测量控制桩之外,还应防止施工设备撞击导致的破坏。为了防止施工区域产生积水问题,应进行排水渠道的合理设置; 防止积水浸泡施工区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坡度来实现。部分工程施工可能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在夜间开展施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完善照明设施,以防发生超挖问题。

2.3地下水问题

含水层渗透系数由上至下持续增大,在降幅相同的前提下,降水井深度和出水量成正比例相关,但是如果深度超过了一定的标准,那么出水量的积极作用将被削弱,因此,井深最好比基坑深一些,以6m为佳。另外,由于其土质一般是粉土、粘土等,这类土的共性是出水能力和渗透性都比较差一些。井的深度如果深入到基岩底部,就可以充分利用其砂层和卵石层的作用,促进渗透系数的有效提高。如果基坑的规模比较大,为了保护周围环境,应在基坑内部进行合理布井;如果基坑规模较小,其内部和外部都需要布井,以降低不利影响。当基坑深度达到交互层附近,就能够深入粉细砂层实现深井降水。

2.4基坑监测技术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变形观测,明确支护变化情况,依据监测结果,并适当结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合理调整支护参数。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如果出现异常,应通过回填和支撑等方式,促进边坡安全性的有效提高。监测任务主要是观察基层位移、地表开裂、渗水、漏水等方面的状况。监测点的布置必须合理确定地段,最好布置在支护变化剧烈的地段。在监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重视测量基坑的位移情况,并由专业的质检工作人员定期观察基坑的变化状况,观察内容包括开裂和渗漏问题等。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必须至少每天开展一次,待其情况逐渐趋于稳定之后,可以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如果工程建设工期处于雨季,降水比较多的话,就必须监测水害来源,探究渗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排水策略进行解决。在进行开挖的时候,必须要重视采用合理有效的支护方式,实现有效的加固处理,为施工安全和工程效益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升,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在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施工的质量,特别是要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从而有效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吴迪.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9)

[2]杨晓明,李小妮.浅谈重载对软土地基基础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山西建筑,2011(24)

[3]杨万华.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四川建材,2012(1)

论文作者:高广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关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高广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